摘要:4月27日23时5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天链二号05星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我国第二代数据中继卫星系统正式完成全球组网,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个实现200%全球通信覆盖的国家。
导语
4月27日23时5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天链二号05星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我国第二代数据中继卫星系统正式完成全球组网,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个实现200%全球通信覆盖的国家。
"5、4、3、2、1,点火!"随着01号指挥员王磊的指令划破大凉山腹地的暮色,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尾部喷出橘红色烈焰,托举着银白色卫星直刺苍穹。发射控制大厅内,身穿蓝色工装的技术人员紧盯屏幕,一组跳动的数据突然引发低呼:"整流罩分离姿态角偏差0.03度!"
"姿态修正系统已启动,3秒内完成纠偏。"卫星系统总师李航的镇定回应,让指挥屏上的绿色曲线重新回归预定轨道。20时03分,卫星太阳翼成功展开的遥测信号传回地面,西昌指控中心主任张建国摘下眼镜擦拭:"这是长三乙第89次发射,成功率保持在100%。"
天链二号05星的入列,使我国中继卫星系统在轨数量达到8颗。与2008年发射的首颗天链一号相比,新一代卫星数据传输速率提升6倍,能同时为40个航天器提供"太空WiFi"。
"就像在3.6万公里高空架设了永不熄灭的烽火台。"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设计师赵敏用手机演示:卫星天线展开时形似巨型伞骨,表面密布着1326个微型相位调节器,"即便是以7.9km/s飞行的空间站,信号延迟也能控制在300毫秒内。"
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大屏实时显示着天链系统的"守护圈":空间站组合体正掠过南太平洋上空,地面站即将脱离可视范围,代表天链卫星的绿色光点准时出现在通信链路中。"现在空间站直播画面卡顿率从15%降到了0.3%。"测控工程师陈璐调出对比数据。
来源微博
此次发射正值我国空间站完成在轨建造关键阶段。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周志刚指出:"天链系统使我国航天测控覆盖率从12%提升至98%,摆脱了对海外地面站的依赖。"
但挑战依然存在!中国中继卫星的激光通信终端可能突破西方技术封锁。对此,任务总指挥吴伟在新闻发布会回应:"我们始终遵循和平利用太空原则,今年已为12国34颗卫星提供过境服务。"
来源微博
随着天链系统全面建成,我国航天飞行在轨道实时监控能力跃居世界前列。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鲍硕透露:"后续探月工程中,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工作时,将通过天链卫星与地球保持24小时通信。"
当发射成功的消息传至中国空间站,航天员刘伯明在太空日记写道:"从需要追赶国际空间站信号,到建成自己的‘星际路由器’,这条路我们走了15年。"此刻,天链二号05星正在距地3.6万公里的轨道巡航,其金属外壳反射的阳光,在太平洋上空划出一道肉眼可见的银色轨迹——这是中国航天人写给宇宙的摩尔斯电码。
来源:苏子科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