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9日,600名师生与家长踩着松软的田埂走进环县庄子峁生态农庄,体验传统农耕生活,品尝绿色农家美味。这个曾经“落后”的村落,如今作为甘肃省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正在短视频平台上收获着五湖四海的点赞。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任磊
4月29日,600名师生与家长踩着松软的田埂走进环县庄子峁生态农庄,体验传统农耕生活,品尝绿色农家美味。这个曾经“落后”的村落,如今作为甘肃省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正在短视频平台上收获着五湖四海的点赞。
当日,“挑大梁 作标杆 庆阳高质量奋进谱新篇”集中采访活动走进环县,记者实地走访了解到,庄子峁的蜕变始于2020年。彼时从县城嫁到庄子峁的80后媳妇杨清艳,带着在城里打拼的积蓄回到山塬。她自筹资金为农庄修路栽树,又在政策支持下,利用自家的老庄子,打造了农耕文化展示馆和乡村记忆馆,悄然撬动了整片山乡的命运齿轮。
“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杨清艳组建的“村花团”如今已成金字招牌。农妇们在直播间里将辣椒、农家醋等“土味”产品送到了千家万户的手中。在庄子峁的引领下,全县17个村正在全力拓宽“户户播”助农增收新渠道,通过“新媒体+产业”的方式,闯出了一条新媒体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山乡的破茧成蝶唤醒了沉睡的乡愁。70多岁的老人邓文昌重拾豆腐手艺,石磨转动的吱呀声再次回荡在院落。外出闯荡的年轻人高毓琴、杨志楠、邓龙龙等村民回家做起了农家乐。在杨清艳的带领下,22户群众打破原有产业边界,建起8个小作坊、3个养殖中心和2个体验区,逐步实现专业化、集约化发展的农村经济。
漫步在庄子峁,乡土气息扑面而来。农耕文化展示馆陈列着铁犁、马车,非遗馆剪纸艺人指尖翻飞,改造后的窑洞宾馆粗粝中透着雅致。这种对原生态的坚守,全力打造的“乡愁”文化特质,让农庄在“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发展中独树一帜。
数字印证着山乡巨变:2024年,农庄带动周边其他乡镇、村的56户“乡愁”产业能人加入其中,庄子峁“产业集团”由原来的22户发展到如今的78户,全年接待游客8万人次,实现销售收入260万元,户均收入达到1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1万元。
“五一假期首日,15家民宿、3家农家乐已全部订满。”杨清艳笑容里透着自豪。沿着新修的产业路,越来越多的游客正走进这片希望的田野,在这个曾面临萧条的古老村落里,触摸乡村振兴的温暖脉搏,聆听农文旅融合的时代交响。
来源:掌中庆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