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关注头条号“中研普华研究院”,然后私信回复“免费报告”,您就能得到一份免费报告啦,赶紧来拿!
中研网
中国零食连锁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价值重构”的转型关键期。2025年,行业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8万亿元,量贩零食渠道占比超40%,成为增长核心引擎。
一、行业现状:量价齐升与结构性分化
1. 市场规模与增长动能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2025-2030年中国零食连锁行业全景洞察与战略发展研究报告》2020-2024年,中国零食行业复合增长率达8.2%,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达1.84万亿元。核心增长动力源于三方面:
消费升级:健康化、功能化产品占比提升至38%,低糖烘焙、益生菌零食等细分品类增速超25%;
渠道下沉:三四线城市便利店及社区团购销量增速达25%,显著高于一线城市8%的水平;
技术赋能:智能制造渗透率提升至41.3%,AI品控使产品不良率降至0.23‰,研发周期缩短60%。
2. 结构性分化加剧
品类结构:坚果炒货、代餐谷物、肉制品三大品类占62%市场份额,但传统膨化食品因健康属性不足市场萎缩21%;
区域格局:长三角、珠三角贡献45%高端消费,中西部依托县域经济崛起,新增门店占比达61%;
价格分层:低线城市人均消费额首超一二线城市(986元 vs 932元),平价量贩与高端定制两极分化显著。
二、竞争格局:两超多强与生态重构
1. 头部企业战略卡位
“两超”阵营:鸣鸣很忙(零食很忙+赵一鸣合并)与万辰集团(好想来、陆小馋等品牌)门店数均破1.5万家,合计市占率超53%;
多强格局:良品铺子、三只松鼠通过全渠道融合(O2O占比30%)、私域流量运营(ARPU值达公域3.2倍)巩固地位;区域性品牌如老婆大人(华东)、盐津铺子(华中)以差异化产品维持15%-20%溢价。
2. 外资与新兴势力渗透
国际巨头:玛氏、亿滋通过并购本土企业抢占份额,2025年在华交易额突破200亿元;
垂直新锐:ffit8(代餐蛋白棒)、星期零(植物基零食)获资本青睐,年融资额超85亿元,估值涨幅达3.8倍。
3. 竞争焦点迁移
供应链效率:头部企业动态库存周转压缩至12天,物流成本下降19%;
场景创新:夜间直播(20:00-24:00)贡献线上销量63%,便利店鲜食套餐占比提升至25%;
用户运营:Z世代贡献38%增量消费,IP联名款复购率高出普通产品27%。
产业链核心环节解析
上游:工厂直供与贴牌定制
模式创新:头部品牌如鸣鸣很忙(零食很忙+赵一鸣零食合并后)通过“总仓对总仓”模式,绕过经销商环节,采购成本降低15%-20%。
品类聚焦:坚果炒货、肉干肉脯、卤制品等高周转品类占比超60%,其中混合坚果类目因健康属性突出,2025年市场规模达280亿元,较2020年增长3倍。
中游:智能仓储与数字化履约
效率提升:智能仓储系统将产品周转周期从传统模式的30天缩短至7天,库存周转率提升300%。
热力图分析:通过消费者购买数据反哺供应链,例如华东地区消费者对“零添加”薯片需求激增,驱动品牌在长三角区域增加非油炸生产线。
下游:社区化终端与全渠道融合
门店模型:单店面积80-150平方米,SKU数量1500-2000个,日均客流量300-500人次,坪效达3.5万元/平方米(传统商超的2-3倍)。
会员体系:头部品牌会员复购率超65%,例如零食有鸣通过“充值返现+积分兑换”模式,会员贡献销售额占比达40%。
三、渠道变革:量贩崛起与全渠道融合
1. 量贩模式重塑行业逻辑
规模效应:2025年量贩店市场规模达1040亿元,以去中间化直采模式降低加价率至18%-22%(传统KA为60%);
盈利模型:万辰集团通过区域仓配网络(31个中心仓)实现物流成本降30%,单店坪效提升40%;
品类扩展:从零食向民生商品延伸,粮油、日化占比提升至15%,打造“社区生活中心”。
2. 线上线下融合加速
直播电商:抖音渠道零食销售额增长89%,辣味卤制品、坚果礼盒成爆款;
即时零售:前置仓配送时效缩至30分钟,短保类零食规模突破860亿元;
跨境出海:东南亚市场增速达62%,洽洽冬阴功味瓜子单月销量破200万包。
四、挑战与风险:成本挤压与政策约束
1. 成本压力倒逼转型
原材料波动:棕榈油价格同比上涨18%,烘焙类毛利率下滑5.3%;
同质化内卷:新品存活率低于30%,促销频率增至年均6.3次。
2. 监管趋严与合规成本
食品安全:《休闲食品添加剂白名单》实施后,全行业合成添加剂使用量减少42%;
绿色转型:2025年包装可降解材料使用率强制提至50%,检测成本上升12%。
3. 资本降温与退出潮
融资分化:健康零食赛道占比62%,纯代工企业利润率压缩至4.5%,预计15%中小企业退出;
估值重构:量贩品牌单笔融资中位数从6500万元升至9200万元,资本向头部集中。
五、战略建议:价值创新与生态共建
产品力升级
健康化迭代:功能性成分(透明质酸、膳食纤维)应用率提升至38.7%;
场景化创新:运动零食、办公室轻食占比超52%,短保鲜食需求年增34%。
供应链韧性构建
垂直整合:30%头部企业布局原料基地,盐津铺子收购东南亚企业降低热带水果成本18%;
数字化赋能:区块链溯源覆盖率达58.7%,AI销量预测系统普及率67%。
全域经营突破
线下体验:零食主题乐园、沉浸式门店坪效达传统店3倍;
跨境协同:定制化产品出口毛利率达42%,RCEP区域增速200%。
ESG竞争力塑造
低碳生产:单吨产品能耗下降15%,头部企业碳排放强度降低22%;
社会责任:社区团购带动县域就业,新增岗位超120万个。
供应链竞争力:打造柔性制造网络
案例:盐津铺子通过“自有工厂+OEM代工”双轨模式,实现新品上市周期从90天缩短至30天,2025年定制化产品占比超60%。
工具:引入AI需求预测系统,将库存误差率从8%降至2%,例如卫龙美味通过算法优化,辣条品类滞销率下降40%。
产品创新力:锚定“健康+国潮”双赛道
健康赛道:开发功能性零食,如添加益生菌的酸奶块、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脆片,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达800亿元。
国潮赛道:挖掘地方非遗工艺,例如甘源食品推出“徽州酥糖”系列,复购率超55%,溢价能力提升30%。
渠道协同力:全域流量运营
线上:布局抖音电商、快手本地生活,例如良品铺子通过“短视频引流+直播间转化”模式,单月GMV破2亿元。
线下:试点“零食+咖啡”“零食+鲜花”复合业态,例如零食有鸣“零食+咖啡”店型日均销售额较纯零食店提升60%。
六、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观点
中研普华数据显示,2025-2030年行业决胜关键在于三大能力建设:柔性供应链响应速度、全域数据中台搭建、场景化精准创新。具备这些能力的企业将占据70%增量市场。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三大方向:
功能性原料研发:年融资额增长45%,华熙生物等代工龙头产能利用率达92%;
冷链数字化服务:低温配送需求年增34%,智能分拣技术渗透率超80%;
区域下沉红利:三四线城市渠道密度提升51%,社区团购GMV增速40%。
中国零食连锁行业正从“价格战”向“价值战”跃迁。未来五年,企业需在成本控制、品类创新与ESG治理中寻找平衡。
中研普华预测,203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2.5万亿元,CR10企业集中度提升至55%,行业洗牌与价值重构并行。唯有深耕供应链、拥抱技术变革、捕捉分层需求的企业,方能在这场万亿赛道竞逐中突围。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2025-2030年中国零食连锁行业全景洞察与战略发展研究报告》,结合公开市场信息综合整理。更多深度分析可垂询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获取完整报告。可“中研普华”,V加了解,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互动探究。
同时中研普华研究院还提供产业规划、十五五规划、园区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产业链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等咨询服务。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授权。
来源:中研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