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一则关于“7天连锁酒店太原机场南站店消防设施造假”的新闻引发社会关注。有媒体调查后称,该酒店投入运营近四年来,所有客房内安装的消防喷淋系统均未连接任何消防管道,在火灾发生时完全丧失喷淋灭火功能。
【文/观察者网 邓军 编辑/赵乾坤】
日前,一则关于“7天连锁酒店太原机场南站店消防设施造假”的新闻引发社会关注。有媒体调查后称,该酒店投入运营近四年来,所有客房内安装的消防喷淋系统均未连接任何消防管道,在火灾发生时完全丧失喷淋灭火功能。
公开资料显示,7天酒店创立于2005年,于2009年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2013年,铂涛集团完成对其私有化收购。2015年,锦江收购铂涛集团,7天酒店也随之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连锁酒店集团之一——锦江酒店旗下的子品牌。
4月26日,观察者网就“总部对加盟店‘只核验消防证件而不辨真伪’的管理规定是否经集团审批”“涉事酒店事件处理最新进展”“后续消防监管强化措施”等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联系锦江酒店集团。截至发文前,尚未获得锦江集团官方回应。
据悉,该酒店现经营者已通过12345政务热线进行实名举报,并正式对品牌方——7天酒店(深圳)管理有限公司及前股东秦某、股东提起诉讼。目前,法院已经受理此案。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和旅游政策法规中心副主任王天星、北京市律师协会政府公共服务与应急处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张党伟均对观察者网强调,虽然特许经营模式下加盟商需独立承担法律责任,但此类事件将对品牌公信力造成重大冲击。特别是消防安全作为酒店业核心保障,单个门店的资质造假行为可能引发消费者对整个品牌安全体系的信任危机,建议品牌方建立动态核查机制并完善退出机制,切实维护品牌价值与消费者权益。
事件核心:品牌方“只验证不鉴真”?
据7天酒店太原机场南站店的现经营者介绍,其于2023年5月从秦某手中接手该酒店时,对方承诺酒店各项手续齐全,且与品牌方签署了10年有效协议。
酒店现经营者从秦某手上拿到的《铂涛集团酒店投资合同》显示,协议对酒店消防系统作出严格规定:须按照标准配置消防水池、消防栓、烟感报警、自动喷淋等系统,且明确要求“通过甲方工程验收”方可开业。
然而,2024年10月,一个意外脱落的消防喷淋头,揭开了该酒店消防设施的惊人内幕:全店的喷淋系统未连接任何消防管道;消防栓违规接入卫生间洗手池水管;酒店自2021年开业以来从未取得消防证却通过了品牌方的验收。
紧急自动灭火喷淋头 视觉中国
有媒体以投资加盟者的身份联系7天酒店(深圳)管理有限公司,相关人员反复表示,加盟“只审核消防证,不看证的真假”。
此事件被媒体曝光后,很多网友对7天酒店这样的知名连锁品牌在物业没有消防证还能通过开店前的验收,觉得匪夷所思。
王天星告诉观察者网,酒店的转让应当是一个具有合法资质的酒店,而缺少消防证的酒店是合法性资质不完整的、有重大瑕疵的酒店。依据《民法典》,涉事酒店转让人应当就涉事酒店缺少重要资质向受让人承担违约责任、赔偿损失责任。
张党伟律师对观察者网表示,作为品牌授权方,7天酒店(深圳)管理有限公司存在品牌审核失职、虚假验收等责任,需对品牌信誉损失及公共安全隐患承担连带责任。作为7天酒店(深圳)管理有限公司的上级公司和上上级公司,铂涛集团、锦江酒店集团均存在监管链条失效、品牌管理漏洞、社会责任缺失等问题,需对加盟模式中的资质造假问题承担相应的管理失察责任。
行业现状:连锁化扩张下的责任真空
自2024年以来,锦江酒店在国内市场的扩张路上开启了“加速”模式。
锦江酒店公开披露的数据显示,尽管其在2024年新增开业酒店1515家,开业酒店总数超1.3万家,但集团全年却出现营收、净利润双下滑的困境——公司营收140.63亿元,同比下降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11亿元,同比下降9.0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同比下降30.32%。
此外,包括7天酒店在内的经济型酒店,2024年平均房价(ADR)、入住率(OCC)、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RevPAR)等核心经营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锦江酒店的数据还显示,截至2024年底,锦江酒店国内经济型酒店数量为3738家,其中九成为加盟店。除了主力品牌7天酒店,还有锦江之星、IU、派、白玉兰等品牌。其中,7天系列开业酒店共1922家。
公开资料显示,7天连锁酒店的经营模式包含直营与加盟两种,其中加盟模式采用单店特许制。在这一常见的加盟模式下,应该如何划分酒店品牌和加盟商的消防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
涉事酒店 澎湃新闻
张党伟律师认为,参照《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以及涉事的7天酒店太原机场南站店暴露出的问题,品牌方向加盟商提供的技术支持是存在瑕疵的,即没有发现加盟商缺乏消防证。而且,无论是加盟初期,还是后续的合作期间,7天酒店(深圳)管理有限公司、均未发现此重大资质瑕疵,其技术支持能力、履约能力存疑。如果涉事酒店引发重大行政、民事法律责任,7天酒店(深圳)管理有限公司、铂涛集团、锦江酒店集团恐难以全身而退。
值得关注的是,酒店集团和加盟酒店的安全生产责任划分问题在法律层面还没有比较清晰明确的责任规定划分,只是一些原则的规定和基于法理的责任推定。
据张党伟律师介绍,现有的《消防法》《安全生产法》虽明确单位安全主体责任,但未对连锁加盟模式中酒店集团、品牌方与加盟商的权责边界作出具体规定,主要依赖合同自治。加盟模式下的权责不对等,容易导致品牌方、酒店集团的监管缺位。部分酒店集团甚至通过合同约定免责条款,未实际履行对品牌方、加盟店消防验收、应急预案的实质性核查义务,形成“管理权与责任分离”的灰色地带。
不过,2025年施行的《集中用餐单位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已明确委托经营模式下品牌方的连带责任,为住宿行业责任划分提供了相关参照。
张党伟律师建议,未来可通过司法解释或专项立法,明确品牌方、酒店集团的法定连带责任、管理深度与责任匹配原则,细化监管流程,建立虚假验收追责机制等。
例如,对纵容加盟店无证经营的品牌方、酒店集团,按《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规定,实施吊销特许经营资质等顶格处罚;品牌方、酒店集团收取管理费超过加盟商利润30%时,推定其对消防安全具有实质控制力,需承担主要责任。
另有不愿具名的某知名酒店集团的高层管理人士对观察者网表示,目前集团与加盟酒店在安全生产责任划分上的法律界限的确仍显模糊,亟待明晰。这不仅需要完善相关法律,还需要全行业的参与和推动,如推动连锁酒店协会制定加盟消防管理白皮书,明确品牌方、酒店集团日常巡检次数和设备维护标准等。
“五一”出行预警,酒店安全引发广泛关注
近年来,在文旅消费持续复苏的背景下,酒店行业率先复苏,部分酒店预订量在2024年已超2019年同期水平。
伴随着预定热潮,酒店的卫生管理与消防安全问题再度引发关注。
2025年3月份,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帖称,其1月下旬入住成都市一家亚朵酒店,夜间休息时听到天花板上疑似有老鼠活动的声音。网友对酒店卫生情况产生质疑,并要求酒店进行赔偿,但时隔一个多月,双方就赔偿金额多次协商未果。
此外,另有网友在广州白云区的一家亚朵酒店洗漱时,发现花洒中喷出多根头发。该网友立即联系了酒店工作人员,但对方反应迟缓,仅提出换房或处理花洒。在更换的新房间内,网友发现花洒中也出现了头发。第二天退房时,网友的朋友回到房间取东西,发现花洒内仍有大量白色污垢,而此前网友已向亚朵反应过这一问题,亚朵人员却坚称房间已彻底清洁。
此外,近年来,在宾馆等公共场所的火灾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据国家消防救援局2024年9月的通报,2024年前8个月公共娱乐、宾馆、餐饮等场所火灾共1.4万起,较2023年同期上升45.5%。
如今,2025年“五一”将至,酒店即将迎来入住客流高峰,消防安全问题更容不得半点马虎。
综合多家平台的数据,2025年“五一”假期整体酒店预订率较2024年同期有所提升,且有持续攀升之势。部分热门城市酒店,甚至出现一房难求的现象。
同程旅行提供给观察者网的数据显示,2025年“五一”期间,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神农架、张家界等目的地酒店预订量暴涨,秦皇岛、舟山、黔东南等目的地也迎来预订高峰。
华住提供给观察者网的数据显示,2025年“五一”期间,海北藏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柳州市等城市呈现出超高的预订热度,截至4月23日的预订率分别已达84%、74%及73%。邵阳市、普洱市、丹东市等新晋网红城市的预订率也大幅攀升,其中,邵阳市酒店的整体预订率同比增长60%,普洱市同比增长49%。
对于消费者来说,“五一”假期入住酒店后需要留意哪些消防安全和卫生隐患?
王天星表示,按照《消防法》《电子商务法》《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酒店只有证照齐全,才可以经营,平台才可以对外推介。否则,无论是酒店经营者还是在线旅游经营平台,都将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但从当前形势来看,王天星建议,消费者应尽量挑选星级旅游饭店。因为星级旅游饭店是按照包括消防安全、卫生管理在内的《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评定的,其评价结果相对而言更权威。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锦江酒店拥有已签约酒店超17300 家,客房超164万间,会员超2亿。根据锦江酒店方面的计划,为了稳住并提升市场占有率,不落后于竞争对手,其2025年计划新增开业酒店1300家,新增签约酒店2000家。
来源:观察者网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