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滦范各庄矿业公司:解码 “新中国自主建设第一矿” 的企业文化传承密码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30 13:58 2

摘要:开滦范各庄矿始建于1958年,1964年建成投产,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座自行勘探、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大型现代化矿井,被誉为“新中国自主建设第一矿”(简称“新中国第一矿”)。矿井目前核定生产能力480万吨/年,主要产品为肥精煤,广泛应用于冶金、铸造、化工等行业,

当四月的春风掠过燕山南麓,冀东大地已是绿意盎然。

4月18日,清晨的阳光穿透薄雾,将开滦股份范各庄矿业分公司(以下简称“范矿公司”)大门口“新中国第一矿”的巨石碑刻映得熠熠生辉。

走进范矿公司矿史馆,泛黄的图纸、斑驳的矿灯、手写的交接班记录本,在暖黄色射灯下静静诉说着一个甲子的光阴故事。

开滦范各庄矿始建于1958年,1964年建成投产,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座自行勘探、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大型现代化矿井,被誉为“新中国自主建设第一矿”(简称“新中国第一矿”)。矿井目前核定生产能力480万吨/年,主要产品为肥精煤,广泛应用于冶金、铸造、化工等行业,是理想的炼焦化学工业原料和享誉国内外的优良资源。

近年来,范矿公司大力实施文化强企战略,秉续“新中国第一矿”历史文化主脉,倾力打造以矿山文化、红色文化、劳模文化为特色的企业文化品牌,为引领和推动企业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企业曾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互联网+时代’企业文化创新优秀单位”“改革开放40年中国企业文化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

唱响矿山之歌 凝聚“特别能战斗精神”力量

“挺民族脊梁,圆华夏梦想……追求卓越争一流,百折不挠坚如钢,自立图强创大业,勇攀高峰铸荣光。”伴随着新能源机车头发出的鸣笛声,《新中国第一矿之歌》的旋律在厂区回荡。

“这首歌节奏明快,旋律雄壮激昂,特别是歌词高度凝练、催人奋进,充分展示范矿人创业奉献、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范矿公司经理赵国宏说,之所以创作这首歌,就是要以歌励志、以歌铭志、以歌传志,增强职工对“新中国第一矿”这一特有品牌的认同感,激励感召职工统一思想行动,凝聚奋进力量。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范矿公司坚持以文化育人,在大力传承弘扬开滦“特别能战斗精神”基础上,立足企业实际,通过回顾企业光辉历程,深入挖掘“新中国第一矿”思想内涵,孕育形成了“图强自立、坚韧不拔、创新奉献、追求卓越”的“新中国第一矿精神”。

为更好传播“新中国第一矿”之声,范矿公司将《新中国第一矿之歌》作为矿歌,充分利用班前电视、广场大屏、井上下广播系统等宣传媒介,定时播放,同时将其指定为各种会议、文体活动的播放曲目,以特有的文化仪式强势导入,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024年,是范矿公司正式投产60周年,范矿公司组织编写并公开发行了30余万字的纪实类书籍《向光而行——新中国自主建设第一矿开拓创新之路》,详实记录范矿公司一个甲子岁月里的建设、发展历程和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典型事例。

全书以“新中国第一矿精神”为主线,“图强自立”篇勾勒出范矿公司在一片黄沙地上破土而出、拔地而起的历史画卷;“坚韧不拔”篇诠释出范矿公司历经灾难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历史传奇;“创新奉献”篇描绘出范矿公司以产业报国为己任,举力尽责、拼搏奉献的历史群像;“追求卓越”篇展现出范矿公司在党建引领、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经验传承和创新。

“我们就是要通过多角度、全方位展示‘新中国第一矿’这一特有文化品牌,塑造出良好的企业形象,持续扩大国企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促提企业在行业中的综合竞争力。”范矿公司党委书记刘雪明表示。

在范矿公司食堂对面,有一面巨幅文化墙,每当职工们从这里经过,都会驻足凝望。因为墙上的醒目大字让职工们看在眼里,暖在心头——“真心爱家、勤劳建家、精心管家、勤俭持家、平安兴家”。

家就是矿,矿就是家。这是范矿公司在广大职工中精心培育“如家”文化。

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让大爱之光照耀煤海。范矿公司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构建“五位一体”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六好”自主管理区科、深化现场实操培训,推进职工收入随企业发展同步增长,全面改善矿区生产生活条件,高质量完成主马路增设红绿灯等33项好事实事工程。

“培植‘如家’文化,既是将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企业的奋斗目标,也是给予职工施展个人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刘雪明表示,“如家”文化的基本内涵就是传承“新中国第一矿”优良传统,企业尊重、善待、依靠、成就职工,职工忠诚、热爱、奉献、发展企业,充分激发广大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从而促进企业与职工和谐相融、共同发展。

踏上“红色之旅” 让信仰之光映照征程

天上飘着鹅毛大雪,脚下是万丈深渊……VR设备前,“00后”技术员于会军正“穿越”在长征路上。

在范矿公司智慧党建+体验式教育基地,每天都会有党员和干部职工通过智慧党建VR学习体验系统,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的沉浸式展馆中穿越时空,重温革命岁月,追溯红色记忆。

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多年来,范矿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将红色文化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形成不断打造提升企业实力的“红色引擎”。近年来,公司累计6项创新课题获得省级以上荣誉,特别是构建的融全方位引领、全过程管控、全要素保障和思想政治工作网格化管理为一体的“三全一化”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获评中国政研会二类优秀研究成果。

红色之旅永不停步。范矿公司党委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VR虚拟现实、AI等新兴技术,创新党组织活动内容方式,推进“智慧党建”。

2024年7月,范矿公司智慧党建+体验式教育基地建成投用。该基地共有四大学习体验系统:智慧党建VR学习体验系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沉浸式展馆,通过VR特有的沉浸式体验,实现时空穿越,在12个虚拟展馆、162个红色景区中重温革命岁月,追溯红色记忆;智慧党建中心平台学习体验系统,利用三维建模技术搭建虚拟党建展馆,通过平台与扩展大屏配合使用的方式,开启裸眼3D视觉体验,实现对红色全景、科技党建、党的二十大、云课堂四大学习平台共75个学习资源的漫游交互学习;智慧党建大空间学习体验系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原红色革命历史环境,通过沉浸式角色扮演,跟随红军一起走长征、爬雪山、过草地,亲历党的光辉历程,重温党的光荣历史;智慧党建互动学习体验系统,利用交互数控技术,创新人机交互方式,通过滑轨交互功能全面展示开滦党组织在历史各个时期发挥的重要作用、作出的突出贡献。

信仰之光映照的征程上,有远方也有书香。

中午时分,在范矿公司的职工书屋里,几名青年工人正静静地坐在窗边,手捧书籍,专注阅读。阳光透过玻璃洒在书页上,映照出他们认真而满足的神情。

今年以来,范矿公司积极响应开滦集团的号召,开展了“书香开滦”系列读书活动。

“活动旨在通过倡导全员阅读,进一步提升广大职工的政治理论素养、创新思维意识和业务知识水平,培养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健康工作生活方式,持续汇聚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智慧力量。”范矿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杨军说,活动开展以来,书香浸润整个矿区,阅读蔚然成风。

据介绍,公司还积极搭建阅读学习平台,打造读书角、读书会等阵地,设立了多个“职工书屋”“劳模书架”,还在“范矿新视野”微信公众号、“强安兴企”平台等载体上,开设专栏、设置专题,打造电子书屋,精心挑选了各类书籍,满足职工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开辟厂区“劳模路” 星光不负赶路人

范矿公司机电科“90后”电工孟凡有一个下意识的习惯,就是每天上下班都要小小地绕行一段路程,为的是走上以爷爷孟宪志名字命名的宪志路。“每次走过这里,都有一股力量直抵心间。”孟凡说。

1964年10月,开滦范各庄矿正式投产。机电能手孟宪志作为原范各庄矿供应科金属支架厂厂长,一心扑在“三铁”(金属支架、绞接顶梁、单体支柱)修复事业上,改变了支架厂面貌。

以全国劳动模范张京川命名的京川路,以河北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杨胜明命名的胜明路……在范矿公司,这样记录劳模足迹、镌刻企业荣光的“星光大道”有9条。

“劳模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刘雪明深有感触地说,劳模精神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企业文化传承的重要纽带。

据介绍,在范矿公司有三位全国劳动模范:“矿山安全守护神”张京川、“矿工生命的安全锁”王进东、“大国工匠”刘少辉。此外,还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北省劳动模范以及市级、集团级劳动模范等一大批英模群体。

“将厂区内的9条道路以劳动模范的名字命名,就是要号召职工学习劳模、争当劳模,对劳模功绩和精神进行诠释,让劳模精神照亮企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刘雪明表示。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在刘少辉创新工作室,笔者见到了范矿公司新一代劳模领军人物——全国劳动模范刘少辉。

今年52岁的刘少辉,已经在矿山工作了32个春秋。

“无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岗位,我都要立足本职,潜心研究,多出创新项目,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带领工友为企业多作贡献。”刘少辉扎根矿山,潜心技改,先后完成创新项目170多项,其中“一种煤矿提升机滚筒闸盘温度监测与报警装置”等22项创新成果获国家专利,“副井主提升吊具防倾倒装置”等4项创新成果填补了国内煤矿矿井提升保护系统的空白。

在刘少辉创新工作室,笔者看到,这里由两层建筑构建而成。一层为创新成果展示及教学培训区,不仅利用仿真模型、图文牌板等形式集中展出近年来刘少辉创新团队在国家、省、市以及煤炭工业行业等各领域取得的业绩成果,而且配备了教学培训区具有影像展示、数字教学等功能的设备设施,用于创新成果发布及日常技能教学培训。二层为职工创新成果孵化区,由办公区、研讨区、青年创新沙龙和PLC实际操作培训等四个区域组成。

“研讨区主要用于开展交流研讨活动,青年创新沙龙则不定期开展青年创新活动,PLC实际操作培训区内设有整套先进的JPPLC-CA型高级PLC变频器实验实训装置,为培养PLC程序开发调试及编程相关人才、研发自动化创新项目提供基础保障。”刘少辉告诉笔者,着眼企业长远发展,他发起并组建了开滦集团首个开放式、创新型的“职工创新联盟”——乌金创客联盟,“我们力求在课题攻关、难题会诊、成果转化、技能提升等方面发挥带动、辐射、传播、孵化作用,实现高技能人才深度交流,优势互补,组团攻关,共同破解专业难题。”

“过去劳模的形象,更多的是出大力、流大汗,新时代劳模的责任则要在吃苦耐劳的基础上,立足岗位科技创新,争当有知识、有技能的‘大国工匠’。”刘少辉说,是范矿公司的“劳模文化”成就了自己,“现在我的任务除了继续做好本职工作,就是通过创新工作室,把新时代劳模精神传承下去,把爱岗敬业的接力棒稳稳交到新一代技术工人的手中。”

“站在企业发展的新起点,我们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锚定‘打造平安健康示范地、内涵发展策源地、产业升级蝶变地、创新发展集聚地、人才集聚凤栖地、人企共进乐享地’的目标,全面建设红色、智慧、卓越、魅力、活力、幸福的新范矿,以争第一、做唯一的气魄和勇气,赓续‘新中国第一矿’的历史传奇。”范矿公司党委书记刘雪明说。

来源:中国商报河北记者站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