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直播带货成为了热门的销售模式,给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方式带来了巨大改变。但不法分子也趁机混入其中,打着“直播助力”的幌子,行非法传销之实,最近被央视曝光的“直播看客”平台便是典型案例。短短5个月,这个平台疯狂吸金27亿,众多参与者血本无
在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直播带货成为了热门的销售模式,给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方式带来了巨大改变。但不法分子也趁机混入其中,打着“直播助力”的幌子,行非法传销之实,最近被央视曝光的“直播看客”平台便是典型案例。短短5个月,这个平台疯狂吸金27亿,众多参与者血本无归,令人触目惊心。
江苏盐城的周先生,经营着一家水晶加工厂,年收入颇为可观。一次外出谈生意时,老同学找到他,神秘兮兮地介绍了一个“赚钱新门路”——“直播看客”平台。老同学信誓旦旦地说,在这个平台不用自己亲自带货,只要观看其他主播带货并助力,就能轻松赚钱,每天至少能获得1%的收益,算下来一个月的收益高达31%。
周先生对直播带货有所了解,但这种“躺赚”模式还是让他心生疑虑。不过,在老同学的再三劝说下,他还是注册了账号。进入平台后,周先生发现首页有“我要助力”和“我要商品”两个选项。为了验证平台是否靠谱,他在“我要商品”板块买了些东西,看到平台能正常发货,疑虑便打消了几分。
在老同学的指导下,周先生点击“我要助力”,按照规则,他投资助力某个主播的商品,这些商品不会发货给自己,而是暂存在主播处,平台承诺会通过流量渠道以更高利润卖出,助力人便能获取收益。起初,周先生半信半疑,小额参与了一次,没想到一周后本金和收益顺利到账。他又上网查询了平台背后运营公司的信息,发现该公司不仅有实体,还在短视频平台有大量宣传资料,看上去十分正规。这下,周先生彻底放下心来,陆续投入20多万元。然而,当他想再次提现时,却发现怎么也操作不了,这才意识到自己可能上当了。
与此同时,江苏盐城警方也注意到“直播看客”软件资金流水异常。经深入调查,发现这是一个披着“直播投资”外衣的新型网络传销平台。其运行模式与传统传销如出一辙,都是通过多层取酬、拉人头来获利,发展的下级越多,层级越深,上线获得的收益就越高。进入平台的用户看似在直播间购买商品、助力主播,实则这些商品根本不存在,平台承诺一周内通过直播带货渠道卖出商品更是无稽之谈。
“直播看客”平台设置了静态收益和动态收益两种模式。静态收益是用户每天能获得本金1%的返利,看似不多,但对比银行大额理财可能一年才有3%左右的利率,“直播看客”一天1%的收益,一周就能达到5% - 7%,相当诱人;动态收益则需不断拉人进入平台,拉的人越多,收益越大。其实,这种无真实商业利润支撑的模式,本质就是用新会员的本金来支付老会员的收益,一旦新会员增速放缓或停止,资金链必然断裂,平台也会瞬间崩盘。
为了吸引更多人加入,该平台可谓费尽心机。线上,在各大网络平台投放广告,利用“直播带货新风口”“轻松月入百万”等噱头大肆宣传;线下,租实体场地,聘请主播充当“演员”,展示虚假的直播卖货场景,还准备大量低劣“道具”充当商品,营造出一派繁荣的假象。据警方查明,尽管平台显示每月资金流水高达5000多万,但实际每月直播卖货产生的收益仅有2万 - 3万元。
2023年11月,警方果断展开行动,成功抓捕了相关涉案人员。主要犯罪嫌疑人陆某和潘某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在短短5个月时间里,他们开发的“直播看客”软件吸纳了10多万参与者,发展上下级最大层级达500多级,用户累计充值金额超过27亿元。2024年12月,陆某因犯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9个月,潘某另案处理。
这起案件给广大民众敲响了警钟。在面对各类看似诱人的投资机会,尤其是新兴的互联网经济模式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警惕。要认清传销“以人拉人”“靠发展下线牟利”的本质,不要被高额回报迷惑。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力度,从源头遏制此类非法传销活动的滋生和蔓延,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唯有如此,才能避免更多人陷入传销陷阱,血本无归 。
来源:阿峰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