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项来看,4月新订单指数较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至45.9%,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回落1.1个百分点至56.4%,但从业人员指数回升0.3个百分点至46.8%。
文 丨 温彬 王静文
一、服务业:边际回落
4月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疫前同期平均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今年4月略好于季节性。
分项来看,4月新订单指数较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至45.9%,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回落1.1个百分点至56.4%,但从业人员指数回升0.3个百分点至46.8%。
分行业看,航空运输、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保险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但水上运输由上月的较高景气区间直接降至临界点以下,资本市场服务也降至临界点以下,反映出关税战对于航运以及资本市场的冲击。
从佐证指标看,4月四大一线城市地铁客运量规模小幅回升,继续保持在近3年同期最高水平。国内航班执行率环比回升,国内电影票房环比回落,且明显弱于历史同期水平。
二、建筑业:基建回暖
4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51.9%,比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疫前同期平均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今年4月明显弱于季节性。
分项来看,4月新订单指数回落3.9个百分点至39.6%,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回落1.5个百分点至53.8%,均为去年10月以来最低水平;从业人员指数回落3.6个百分点至37.8%,仅高于2020年2月,为历史次低水平。
统计局指出,4月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0.9%,比上月上升6.4个百分点。随着各地工程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进度有所加快。高频数据显示,沥青装置开工率进入4月之后明显回升,好于近几年同期水平,显示基建增速有所回升。
但房地产景气度回落。4月30个大中城市新房成交量同环比均为下降,未能延续“金三”的小阳春势头。100个大中城市土地成交溢价率下降至7.6%,为今年以来最低水平,企业拿地意愿有所下滑。
另据企业预警通数据,4月地方政府债净融资额为5281亿元,较上月的8792亿元下降。其中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也低于上月,财政政策还需加紧实施、尽快发力。
三、制造业:明显回落
受前期制造业较快增长形成较高基数叠加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等因素影响,4月制造业PMI为49.0%,较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疫前同期平均下降0.2个百分点,明显弱于季节性。
五大分项指数全部下降。其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回落幅度较大,原材料库存、从业人员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则小幅回落。4月制造业动能指标(制造业新订单-产成品库存)下降1.9个百分点至1.9%,为去年10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具体来看,4月制造业运行表现出五个方面特征:
一是需求大幅下降。4月新订单指数较上月下降2.6个百分点至49.2%,新出口订单指数较上月下降4.3个百分点至44.7%,在手订单指数下降2.4个百分点至43.2%,均大幅弱于季节表现。
需要指出的是,新出口订单环比下降幅度仅次于2008年金融危机和2020年疫情初期的个别月份,已经超过2018-2019年中美贸易战时期,显示出口受冲击幅度不容小觑。
二是生产明显回落。4月生产指数较上月下降2.8个百分点至49.8%,与今年1月持平,均为2023年6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同样弱于季节性。采购量指数较上月下降5.5个百分点至46.3%,降幅为仅10余年来非疫情时段的最高水平。
三是企业转向去库存。4月产成品库存指数回落0.7个点至47.3%,原材料库存回落0.2个百分点47.0%,整体回落。另外,生产经营活动预期下降1.7个百分点至52.1%,为去年9月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出以来的最低水平。
四是重点行业PMI集体回落。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1.5%,较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继续位于景气区间,但装备制造业、消费品行业和高耗能行业PMI分别为49.6%、49.4%和47.7%,比上月下降2.4、0.6和1.6个百分点,均降至荣枯线以下。
五是企业景气整体回落。4月大型企业PMI回落2.0个百分点至49.2%,为2023年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中型企业PMI回落1.1个百分点至48.8%,小型企业PMI回落0.9个百分点至48.7%。
四、价格:环比降幅扩大
受市场需求不足和近期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行等因素影响,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47.0%和44.8%,比上月下降2.8和3.1个百分点。
从国际看,在4月初美国对等关税的冲击下,全球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上升,除黄金外的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挫,此后特朗普政府调整关税政策,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弹,但中枢较上月仍明显下滑。4月CRB指数月度均值较上月环比下降3.3%,金属价格环比均值下降4.5%,工业原料均值环比下降1.5%,布伦特原油均值环比下降6.8%,但避险情绪推升黄金价格,伦敦金现价月度均值环比上涨7.4%,期间迭创历史新高。
从国内看,4月南华工业品指数月度均值环比下降5.1%,连续第二个月环比下降且降幅扩大。其中,国内定价的钢材价格下跌拖累金属指数环比下降4.1%,石油、煤炭价格下降带动能化指数环比下降5.6%,降幅均有扩大。截至4月23日,商务部按周公布的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月度均值环比下跌1.0%,为去年10月以来的最大环比降幅。
基于PMI指标和高频数据判断,预计4月PPI环比降幅继续扩大,同比降幅扩大至-3.0%左右。
五、政策:加紧实施,用好用足
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与过去几年4月政治局会议通常放在最后一个工作日相比,今年召开时间有所提前。
会议在肯定一季度经济表现之后指出,“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需要进一步稳固,外部冲击影响加大”,要求“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
其中,“国际经贸斗争”为首次出现,我国将同国际社会一道,反对单边霸凌行径。“四稳”也是首次提出,与上一轮贸易战时的“六稳”相比更加聚焦,即通过稳企业来稳就业,通过稳市场(楼市股市)来稳预期。
宏观政策方面,会议提出“要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加快已部署的存量政策落地实施,希望尽快看到稳增长效果。财政没有增量政策出台,货币政策重申“适时降准降息”,要求“创新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以及“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等。
会议主要部署了提振消费、帮扶困难企业、深化改革开放、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以及保民生等方面工作。我们认为可重点关注以下工作:
一是提振消费。会议特别强调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具体措施包括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尽快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扩围提质实施“两新”政策等。投资方面则仅提及“加力实施‘两重’建设”,预示着消费将成为稳增长的主力。
二是稳企业和稳就业。会议要求要多措并举帮扶困难企业。包括加强融资支持,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等。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的企业,提高事业保险基金稳岗返还比例。
三是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与政府工作报告“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相比,中央对于当前房地产的态势基本认可。后续将继续“加力施城市更新行动,有力有序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优化存量商品房收购政策”。
4月28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有关情况,发改委表示将常态化、敞口式做好政策预研储备,充分备足预案,不断完善稳就业稳经济的政策工具箱,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出台增量储备政策。
从4月PMI数据来看,外需受影响幅度可能已经超过上一轮贸易战时期,出口类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容忽视。出口下滑将通过就业、收入渠道影响内需,并影响企业预期和投资意愿,进而加剧经济下行压力。
目前不少指标已经回落至去年一揽子增量政策出台前水平,我们建议在拓展出口空间的同时,国内增量储备政策应及时推出、做好对冲。
来源:大菲看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