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照灯好书榜由探照灯书评人协会主办。探照灯书评人协会,由资深媒体人张英、阅读推广人刘羿含等人发起成立,经过二十六位评委专业审读,每月评出10个月度好书分类榜单,在出版界、传媒界有一定影响。
探照灯好书
3月中外生活好书书单
探照灯好书榜由探照灯书评人协会主办。探照灯书评人协会,由资深媒体人张英、阅读推广人刘羿含等人发起成立,经过二十六位评委专业审读,每月评出10个月度好书分类榜单,在出版界、传媒界有一定影响。
我们致敬那些有“文学的美,思想的真,历史的重,关注当下,典雅叙事,优美表达”,有创造力、想象力、探索性的好作品。
以下是2025年3月十部中外生活好书,排名不分先后。
感谢这些作品的作者、译者、责编以及出品和出版机构。
支持媒体:腾讯新闻、QQ阅读
中文原创 | 生活 | 心理
《与哀伤共处:经历父母离世的年轻子女》
李昀鋆 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万有引力
2025年3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杨早(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
当我们谈论哀伤时,常常是在试图远离它。但《与哀伤共处》不是一剂止痛药,它没有教我们如何“快速好起来”,也没有催促我们“向前看”。它所做的,只是静静地陪着你,像一个深夜不关灯的朋友,不说教、不评判,只是听你说,然后轻声回应:“你现在的样子,已经很好了。”
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想起了那些无法言说的瞬间:在告别之后独自回家的路上,在人前微笑背后偷偷流泪的夜晚,在被问“你还好吗”时只能点头的沉默。这些情绪,在书里都有了名字。它没有把哀伤变得光鲜,反而用极大的温柔和真实,允许我们承认痛、承认脆弱、承认爱过的人和事留下的空缺,也许永远不会被填满。
它像一面镜子,也像一封信,写给那些正在承受失落的人:你不需要赶快放下,也不需要证明坚强。哀伤不是错误,它只是爱的一种延续。而活下去,带着这些遗憾和怀念,并不意味着背叛,而是一种深深的记得。
中文原创 | 生活 | 艺术
《中国造像之美:丝绸之路上的石窟艺术与文明流变》
陈柯翰 王凯 编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25年2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唐山(书评人、资深媒体人)
这是一本既适合专业读者,也适合普通读者的艺术类书籍,聚焦于丝绸之路上石窟造像的审美研究。书中作者皆专业学者,议题亦专业化,但配图多且直观,每篇文章的切口均小而精准,即使较少接触此类研究,亦能快速进入,站在相关研究的前沿。
本书部分内容涉及中国石窟造像与犍陀罗艺术的关系,犍陀罗在今阿富汗一带,亚历山大东征时,曾在此建城驻军。亚历山大英年早逝,帝国随即分裂,大量希腊人留在了犍陀罗,历经两个王朝,约2万人的贵族阶层始终是希腊人,他们将希腊哲学与佛教结合,且将古希腊多种技艺传入犍陀罗,包括雕塑。犍陀罗以其多元文化的色彩引起各方注意,后来孔雀王朝推行佛教,即始于犍陀罗,早期传入中原的佛经也多是犍陀罗文写成。犍陀罗的佛像以精美著称,被古代中国工匠接受,从犍陀罗到西域,再到中原,呈现出不同文明交融的盛景。
本书更多内容专注于犍陀罗雕塑艺术传入后,被中原雕塑艺术借鉴、改造并同化的过程。表面看,中国古代雕塑也强调写实,人们常以兵马俑为例,表明当时细节刻画的水准,但事实上,兵马俑也有写意处,许多细节未做处理,无法与古希腊雕塑相比。这是因为,古代中国人更倾向用雕塑表达自身的世界观,匠人们重在呈现内心的美感,而非绝对真实。犍陀罗雕塑传入后,初期瘦而写实,刻画的是胡人形象,渐次变得肥厚慈祥,造像者刻意打破解剖规范,转向在手型、衣带、服装褶皱上下功夫,有了中国画般的效果,其中蕴含着只有中国人才能看懂的“意境”。经此改造后,脱胎于犍陀罗的佛像变成真正的中国佛像,直到今天,仍令国人惊叹其美。美即理念,揭示中国文化所蕴含的不同理念,让今天读者充分理解前人的伟大创造,本书搭建了一条高速路。
翻译 | 生活 | 艺术
《文化的故事:从岩画艺术到韩国流行音乐》
[美]马丁·普克纳 著
黄峪 译
译林出版社
2025年3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宋晨希(书评人,历史作家)
本书作者是哈佛大学英语与比较文学方面的知名学者。
本书延续了他此前《文字的力量》写作风格,以讲故事的方式探寻全球不同文化,是如何交流、融合和传播的。
通过公元前35000年前法国南部肖维洞穴艺术,我们看到了远古人类如何形成绘画艺术和符号思维,并用其指导实践;通过对古埃及王后纳芙蒂蒂雕像的介绍,我们看到埃及一神论信仰是如何在与希伯来文化的交流中形成;古希腊的柏拉图如何受埃及祭司影响,为希腊发明一部光荣历史,又如何通过开办学园的方式,让其思想广泛流传;印度的阿育王如何通过树立石柱,将佛教文化和印度文明传至世界各地,并影响1500年后的阿拉伯帝国;通过玄奘取经的故事,作者告诉我们,古代中国并非封闭国家;通过日本名著《枕草子》去看日本古代文化如何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此外,本书还涉及了庞贝古城、阿拉伯帝国的智慧宫、犹太文明对埃塞俄比亚的影响、拉美的圣多明各和欧洲启蒙运动的关系、日本巨浪如何席卷世界、韩流风靡全球的秘密等诸多文化交流的案例。
通读本书,我们发现,任何一种文化,其发展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互相影响,互相吸收,并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更新迭代。一种文化在世界各地的流行,也与其传播形式密切相关。
本书如同带领我们进行了一场时空穿越之旅,每一章以一个颇具象征意义的历史故事,将读者带入特殊的时代氛围之中。
在当今文化保守主义盛行,文化壁垒逐渐加重的时代,本书的出版颇具意义。
翻译 | 生活 | 心理
《焦虑的一代:如何养育手机里泡大的孩子》
[美]乔纳森·海特 著
赵学坤 译 彭凯平 审校
中国纺织出版社·湛庐文化
2025年3月
BOOK REVIEW
本书核心议题是智能手机正在吞噬着我们的下一代,要拯救他们,需政府、社会、教育工作者与家长联合行动,以确保孩子们拥有一个“真正的童年”。自去年澳大利亚政府宣布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智能手机以来,本书中的观点引起多方热议,西方多国都试图有所作为。
本书作者大量引用了心理学实验数据,证明智能手机会大大增加未成年人的焦虑感(目前尚无大规模的、被普遍接受的智能手机会给青少年心理带来负面影响的实验报告,本书所引数据是相关研究中唯一得到广泛确认的)。这是因为,智能手机带来海量信息,但未成年人尚不具备相应的处理能力。信息不是知识,知识指向意义,越多的知识,越会引导人们关注意义,从而提升理性、强化注意力。信息则是平面的,即“无关联的信息是无意义的”,信息增加不能主动产生关联,只有在人的理性参与下,信息才拥有意义。海量的、碎片化的信息冲击下,人们会对世界感到迷茫,导致注意力下降,从而产生焦虑。焦虑使人无法制定长期计划,只会大量吞噬时间。当孩子们把用来学习、进行真实社交、锻炼身体的时间都交给无意义的信息浏览,他们眼中的世界也变得碎片化,他们会感到沮丧,觉得自己无法了解并适应它,从而丧失行动的动力。
本书体现出强大的批判性,但解决方案相对传统,除了控制、说服、引导、心理干预,似无其他,但这些方法真能有效吗?如何评估其效用?必须正视这样的现实,绝大多数成人也生活在焦虑中,他们也不具备过滤意义、追寻意义的能力,大多数家长无法给孩子真正的帮助。事实是,当知识传播还没找到自己的新工具时,它很难压倒有新工具的信息传播。
本书亮点在于作者的知识结构、分析工具、认知水平,这种横跨多学科,迅速将知识与解决方案串联起来的能力,乃至活跃的发散思维,读来都让人赏心悦目。观点、解决方案等不出意外,换个高手来说,就能给人以茅塞顿开、陡见新天地之感。
翻译 | 生活 | 旅行
《西伯利亚一年》
[芬兰]尤西·孔蒂宁 著
颜宽 译
云南人民出版社·理想国
2025年1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张英(资深媒体人、探照灯主编)
芬兰摄影师尤西·孔蒂宁以异乡人视角深入地球最严酷的生存场域,用文字与镜头记录下零下50℃极寒中依然蓬勃的人间烟火。书中既无猎奇的异域想象,也摒弃浪漫化的苦难叙事,而是以近乎人类学田野调查的严谨,还原了西伯利亚原住民、流放者后裔与现代拓荒者交织的真实图景。作者在雅库茨克冰原的四季轮回中,捕捉到超越地理界限的生命韧性:驯鹿牧人穿越暴风雪的迁徙智慧,淘金者在永冻土层上搭建的临时乌托邦,苏联时代遗弃的工业废墟中生长出的野生社区。
相较于传统旅行文学,本书更像一部现代启示录。当气候危机加剧、孤独成为全球流行病,西伯利亚人用冻土般沉默的生存哲学给出了另类答案:在极端环境中,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的依赖反而更加纯粹。
翻译 | 生活 | 健康
《更年期,不是忍忍就好》
[美]珍西·唐恩 著
张绚 译
云南人民出版社·理想国
2025年2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顾慧薇(资深媒体人)
美国健康专栏作家珍西·唐恩以亲历者视角,将更年期这一长期被污名化的生命阶段从医学暗角推向公共视野。作者以幽默笔触记录了自己与潮热、失眠、脑雾等症状共处的真实经历,以专业记者的严谨态度采访全球顶尖专家,揭开了更年期医学支持匮乏的残酷现实——在美国,仅6.8%的妇产科医生自认具备治疗更年期女性的能力。在全球10亿女性步入绝经时代的当下,这部作品不仅是个体自救手册,更是推动医疗体系变革与社会观念进化的宣言。它提醒我们:谈论更年期的声音每多一分,女性健康的尊严便向前一步。
翻译 | 生活 | 心理
《什么是疯狂》
[英]达里安·利德 著
金伟闯 译
东方出版中心
2025年1月
BOOK REVIEW
英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家达里安·利德以其深厚的精神分析理论功底和敏锐的社会观察力,深入探讨了“疯狂”这一常被误解和污名化的心理现象。全书以丰富的临床案例、历史资料和文化分析为基础,揭示了“疯狂”并非单一的医学问题,而是与社会、文化、家庭等多重因素密切相关。作者不仅梳理了精神病学的发展脉络,还批判性地反思了现代社会对精神疾病的标签化和简化处理。利德强调理解“疯狂”需要超越表面的症状,关注个体的内心体验和独特处境。通过本书,读者不仅能获得关于“疯狂”的全新视角,也能反思我们如何对待与理解精神疾患者,进而促进更具包容性和人文关怀的社会氛围。
中文原创 | 生活 | 美学
《审美进阶》
刘旭光 著
商务印书馆
2025年1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刘羿含(资深媒体人、阅读推广人)
刘旭光教授以深入浅出的语言,系统梳理了审美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和核心问题,既有对西方美学传统的细致分析,也结合了中国本土的审美经验与文化资源。刘旭光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将哲学、美学、艺术史等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帮助读者理解审美活动的本质、审美判断的标准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路径。无论是美学专业的学生、艺术从业者,还是对美有追求的普通读者,都能从中获得启发和成长。
中文原创 | 生活 | 绘本
《不能没有》
蔡皋 著绘
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
2025年1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徐晨亮(《当代》杂志主编)
《不能没有》的作者蔡皋是享誉国际的画坛大家,除了脍炙人口的绘本作品,她还曾用文图相融的笔记册页,记录平实、有趣和来神的日常,教我们返归清晨与童年,在瓜棚豆架、草木虫鱼中间重新学习看、听、嗅,种植、收获与交谈。《不能没有》的文字与绘画,一如蔡皋老师之前的作品,关注人与日常世界的关系,重新认识人最原初、简单、朴素的需要:不能没有太阳、云朵,不能没有彩笔和梦。从这些至简的文字与浪漫天真的画中,能感受到超越年龄的清新活泼,以及来自岁月积淀的对于生命“庄严气象”的体认。
翻译 | 生活 | 自然
《一天一花》
[英]米兰达·亚纳特卡 著
燕子 译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5年3月
BOOK REVIEW
本书以一年365天为线索,每天介绍一种花卉,内容涵盖了花卉的生物学特征、历史渊源、文化象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知识,将植物学的严谨与文学的优美巧妙结合,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领略花卉世界的多样与奇妙。通过每日一花的方式,作者鼓励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停下脚步,观察身边的自然之美,感受四季流转中的生命律动。
2025年好书评选征集中!
探照灯好书榜由探照灯书评人协会主办。探照灯书评人协会,由资深媒体人张英、阅读推广人刘羿含等人发起成立,经过二十六位评委专业审读,每月评出10个月度好书分类榜单,在出版界、传媒界有一定影响。
各社推介的三月内出版的图书,经过编辑部审读,以及编辑部特意邀请的二十六位评委审读后提名,参加月度评选,评委会为入榜图书撰写评语;提名书单、月度榜单将在探照灯好书、腾讯读书等新媒体渠道发表。
探照灯好书榜单细分如下:
1. 中外类型小说书单
2. 原创小说书单
3. 翻译小说书单
4. 原创散文随笔和诗歌书单
5. 翻译散文随笔和诗歌书单
6. 原创社科和历史书单
7. 翻译社科和历史书单
8. 商业和财经书单
9. 科技和新知书单
10. 生活书单
出版社荐书标准
☑、2025年1月-12月期间出版的首版新书。不评再版、重印、新译本、修订版、文集。
☑中国内地出版
评选流程
1、出版社给编辑部以及评委寄出每月重磅图书;
2、编辑部审读,评委审读、提名图书;
3、评委投票;
4、根据票数,推出月度榜单。
来源:探照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