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王富贵”这个外号在乒乓球迷圈火了——不是调侃,是真金白银堆出来的“富贵”。2025年第一季度运动员商业价值榜单刚出炉,24岁的王楚钦就以12个代言、年收超5000万的成绩登顶,力压娱乐圈顶流,连奥运冠军都望尘莫及。没拿三大赛单打冠军,凭啥成“体坛顶流”?
最近“王富贵”这个外号在乒乓球迷圈火了——不是调侃,是真金白银堆出来的“富贵”。2025年第一季度运动员商业价值榜单刚出炉,24岁的王楚钦就以12个代言、年收超5000万的成绩登顶,力压娱乐圈顶流,连奥运冠军都望尘莫及。没拿三大赛单打冠军,凭啥成“体坛顶流”?这事儿得从他的“富贵密码”说起。
打开王楚钦的2024年数据,“顶流”二字刻进了每一条热搜。全年1263次热搜、单日8次霸榜的纪录,放娱乐圈都是现象级;抖音粉丝破1100万,和孙颖莎组成的“莎头组合”混双话题播放量超50亿次。这些数字不是虚的——去年1月微博之夜后,“王楚钦戴百万表扣手”“国乒首个00后大学生”等8个词条同时上热搜,连网友都感慨:“这热度比很多明星还能打!”
品牌方最懂流量的价值。
某国际美妆品牌市场总监直言:“选他不是赌博,是精准计算。一支口红能同时出现在体育频道和时尚头条,这种穿透力传统冠军给不了。”看看他的代言清单:路易威登、可口可乐、麦当劳、Nespresso……高奢、快消、日化全覆盖,12个品牌横跨不同圈层,连LV这种顶奢都是首次大规模签约乒乓球运动员。用网友的话说:“王楚钦不是在代言,是在给国球贴‘潮牌’标签。”
但“富贵”哪有那么容易?最扎心的质疑永远围绕成绩——“没拿三大赛单打冠军,凭啥商业价值第一?”传统体育迷的不满能理解:过去30年,国乒商业顶流要么是大满贯(马龙),要么是奥运冠军(张继科),王楚钦连巴黎奥运会单打都没进四强,凭什么?
可新生代球迷不这么看。
“他让乒乓球破圈了!”00后粉丝小琳说得直接:“我妈以前只看新闻联播里的乒乓球,现在跟着我刷‘莎头’混双直播,还买了王楚钦代言的奶茶。”数据更直白:贝恩咨询显示,30%消费者通过运动装备接触奢侈品,王楚钦的时尚杂志封面(《TMagazine》《时尚COSMO》等)、训练Vlog里的拼搏日常、直播时的真实性格,正在构建“陪伴式偶像”新范式。就像他在《芭莎》采访里说的:“我想让更多人看到,运动员不只是赛场上的‘机器’,也有鲜活的生活。”
争议背后,藏着更深层的隐忧:当商业价值跑在竞技成绩前面,运动员会不会迷失?
去年世界杯半决赛意外失利后,王楚钦的商业价值没跌反涨,反而让品牌方更确信:“他的粉丝不是‘成绩粉’,是‘人格粉’。”但这不是说成绩不重要——要成为“马龙级”传奇,三大赛奖杯仍是硬通货。粉丝们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们等他顶峰相见,到时候荣耀和实力都要赢。”
王楚钦自己也清醒。
训练馆里他还是那个“大头”,每天加练到场馆熄灯;采访时被问“怎么看商业价值”,他挠头笑:“这些都是努力的副产品,我得先把球拍挥明白。”这种清醒,或许才是他“富贵”最稳的底气——流量能锦上添花,但竞技实力永远是根。
从“金牌决定论”到“多维价值评估”,王楚钦的“富贵”不是偶然。他用数据证明:体育明星的商业天花板,不再由奖牌数量单一决定。人格魅力、时尚表现力、社群运营能力,正在成为价值拼图的重要板块。这不是对传统的否定,而是体育产业走向成熟的必然——当更多年轻人因为王楚钦爱上乒乓球,当国球从“国民运动”变成“潮文化符号”,这种社会效益,或许比一块金牌更珍贵。
最后想说:“王富贵”这个外号,与其说是调侃,不如说是认可——认可他用努力换来的“富贵”,认可他为体育价值带来的新可能。至于未来?我们不妨多给点耐心——毕竟,24岁的“王富贵”,故事才刚刚开始。
来源:智慧可乐r6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