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通知 | 第十一届创新创业研究与教学研讨会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30 13:59 2

摘要: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肩负着将科技第一生产力与人才第一资源深度融合的双重使命。为深入贯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精神,落实“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要求,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创新创业教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第十一届创新创业研究与教学研讨会

湖南·长沙 2025.05.09~05.11

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肩负着将科技第一生产力与人才第一资源深度融合的双重使命。为深入贯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精神,落实“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要求,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的指导下,由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机械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与中南大学商学院、中南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共同承办,长沙市全才图书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一届创新创业研究与教学研讨会”,定于2025年5月9~11日在长沙召开。面对DeepSeek等AI技术带来的新挑战和机遇,本届会议将围绕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驱动的创新创业研究、教学与实践这一主题展开,现将有关内容通知如下。

Conference Committees

01

组织机构

承办单位:机械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中南大学商学院、中南大学创新创业学院

协办单位:长沙市全才图书有限公司

学术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

学术支持:《经济管理学刊》

Time and Location

02

会议时间与地点

会议时间:2025年5月9~11日,其中,9日13:00~21:00为线下会议注册报到,10~11日为正式会议。

报到及会议地点:长沙雅士亚华美达广场酒店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万家丽中路三段199号省林业厅旁

Meeting Format

03

会议形式

线上+线下会议

Meeting Schedule

04

会议日程(持续更新中)

Attendees

05

参会对象

各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主管领导、科技成果转化负责人、创新创业教育项目负责人、创新创业课程负责人、创新创业研究人员、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以及创新创业项目孵化机构代表、行业专家等。

Registration Method

06

报名方式

会议报名:参会人员请在5月9日前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报名相关信息。

扫码报名

温馨提示:线下参会请携带身份证等有效证件;研讨会期间正值长沙旅游旺季,房源紧张,预订从速。

Meeting Guidelines

07

会务须知

1.参会费用

线下参会会议费:1500元(线下交流充分,欲报从速),含会议资料费等;交通费、住宿费自理。

线上参会会议费:1200元(时间自由可控),含会议资料费等,可通过银行汇款、微信或支付宝等渠道缴费。

两种参会方式均可在会后3个月内无限次回看。

企业参会价格另议。

2.缴费方式

会议费请以汇款、扫码或刷公务卡的形式缴纳至机械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扫码缴费后,请保存缴费凭证或缴费成功截图,以方便入群时审核;在转账或汇款时,请注明:“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教学研讨会+学校名+姓名(例如,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教学研讨会+北京大学+张三等2人)”。银行转账或汇款账户信息如下:

银行账号:0200001429024901811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百万庄支行

账户名称:机械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缴费类别:会议费

3.发票开具

本届研讨会统一由机械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开具电子发票,研讨会结束后两周内发送至与会者报名时预留的电子邮箱,若有特殊情况,请在报名时与研讨会联系人说明,谢谢!

4. 完成全部线下或线上课程的参会人员,将为您提供由机械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颁发的电子版培训证书。

5. 本次会议食宿及交通费用自理,住宿费350元/间(含早餐),住宿费由住宿酒店开具发票。

Meeting Contact

08

会议联系人

赵老师(参会报名/会议咨询)

张老师(会议咨询)

报名成功后,),拉您进本次会议群,我们将在群内发布本次会议更多信息。

(请备注创新创业研究与教学研讨会+学校+姓名)

Meeting Notification

09

盖章会议通知下载

电脑端下载地址:

机械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中南大学商学院中南大学创新创业学院2025年3月25日

会议通知预览(左右滑动查看)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附件1 拟邀请嘉宾简介

(按姓氏拼音排序,陆续更新中)

蔡 莉

吉林大学创新创业研究院院长,创业研究中心主任,吉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吉林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和常务党委副书记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专家、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等。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在内的各类课题数十项,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十余项荣誉,以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机械电子工业部青年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特等奖‌等。

邓立治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北京科技大学教学名师,教育部首批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美国得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创业教育访问学者,多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评委,60多所高校创新创业导师和创新创业大赛评审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创业管理、创业教育、商业计划书制作与演示设计,先后受邀为100多所高校做课程培训和竞赛讲座。出版《商业计划书》《商业计划书案例》等,开发了“商业计划书模块化制作与演示设计”慕课,上述教材和慕课已被全国300多所高校用于课堂教学与竞赛指导。指导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曾获国家级奖项18次,省部级以上奖项85次,参与孵化20个大学生创业项目。曾获“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先进个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北京高等学校优质本科教材”“北京高校就业创业金课”“北京高校优秀大学生学科竞赛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丁 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先后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MBA中心副主任、EMBA中心主任、管理学院院长助理,现任安徽省物流协会副会长、安徽省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多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和企业顾问。安徽省物流与信息化专家,有多项发明专利已产业化,指导、参与十多个创业项目。拥有6年的政府工作经历、8年的软件公司创业经历、超过15年的高校教学经验。

杜运周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东南大学管理哲学与方法论研究所所长,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管理研究方法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管理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比较方法COMPASSS咨询委员会专家。主要研究方向:QCA方法、营商环境与市场活力、创新创业、管理哲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课题多项,提出了复杂中介模型和复杂成长模型,在《管理世界》、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Technovation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了系列QCA方法论文。曾获第八届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成果奖、第九届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江苏省社科一等奖等。

范新灿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教授,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专业领军人才、丽湖学者,工业训练中心(创新创业学院)党总支书记、主任、院长。创新创业国赛、省赛等赛事评委,曾在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百森商学院等名校进修学习创新创业教育。发表包括SCI、EI检索在内的30多篇论文,获得包括发明专利在内的20多个自主知识产权;主编《创新创业实务》《创新创业教育》等8部教材,建设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教育资源库,得到2246所院校应用。指导的学生项目曾获国家级特等奖、一等奖等奖项30多项。

顾 颖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欧洲学会欧洲经济分会、中国欧盟研究会理事。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级、国际合作重大科研课题30余项,在《管理世界》《经济学动态》《人民日报》(理论版)等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中小企业创业与管理》等著作和教材20余部。2021年主持国家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2022年省部级“高等教育中外教材比较研究项目”1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创新创业新思维与新实践”(中国大学MOOC)负责人和主讲人,2024年被省级推荐参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李大元

中南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人文社科部主任,中南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数字创新创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研究方向为数字创新创业、数字化与人工智能战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课题30余项,在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管理世界》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总被引5000余次,出版学术著作2部。曾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等。

李雪灵

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吉林大学创新创业研究院副院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获得者。研究兴趣包括数字创新创业、创业生态与价值共创等。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研究项目,在高水平中文、英文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曾获多项省级论文成果一等和二等奖励。

廖 芳

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广西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学院教学科研部长,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名师,团中央中国青年创业导师,广西火炬创业导师,获学校“教学能手”“十佳青年”等荣誉称号。核心参与2门国家一流本科课程、1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主持2门省部级一流本科课程和1门省部级课程思政示范课。主编《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实务教程》等教材2部,专著1部,曾获全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精彩一课”一等奖等省部级教学竞赛奖项十余项。曾自主创业经营过咖啡、餐饮、酒店会所等行业,连续9年担任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营班主任,孵化学生创业项目近200项,参与指导学生项目获“互联网+”大赛国赛金奖1项,铜奖2项,自治区金奖7项,并获“创青春”“挑战杯”等多项省部级奖项。曾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高级创业导师认证(美国考夫曼体系)、埃里克森国际教练学院教练认证、加拿大教学技能工作坊(ISW)培训认证等。

刘铁雄

工学博士,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南大学创新与创业教育办公室主任。长期在教学管理岗位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对高校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有深入的研究,担任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被聘为“湖南省大学生创业导师”,主持、参与多项教育部、省级教改课题,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其中《基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四三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发表30多篇科研、教改论文,曾被评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务工作者”。

刘志阳

上海财经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现任上海财经大学科研处处长、创业学院执行副院长、中国社会创业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国创计划”专家组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秘书长、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技术创新创业分会副理事长、《外国经济与管理》领域编辑。研究领域包括社会创业、创新创业管理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多项。曾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等。

罗玲玲

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教授,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原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方法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现任中国发明协会发明方法分会副会长、中国创造学会常务理事、辽宁创新方法研究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科学创造方法理论、创意设计能力、境行为学和设计哲学。先后承担国家级和省级科研课题3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9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和译著30余部。

宋 娟

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创新管理、战略管理、国际商务管理,重点关注行业为高速列车、新能源汽车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高技术产业。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湖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课题11项;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和面上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国家创新群体项目等国家级课题20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管理世界》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出版学术著作1部。

滕 健

高级经济师、天使投资人,天津联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创星)创始人,南开大学创新创业基地创始人,中国技术创业协会科技创业导师、全国技术经理人高质量发展联盟(筹)发起人,科技部、教育部、工信部入库专家。他还是技术经理人市场化合作体系(AMCS)理念的首创者和践行者,工信部火炬中心技术经理人培育与科技成果产业化先行先试合作平台(滨科荟)负责人。

汪 忠

湖南大学中国公益(社会)创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创新创业类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主持人,全国政协文教卫首届中国社会公益创业导师,英国NCEE创业培训师等。主要从事创新创业、社会创业管理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课题1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全文中心全文收录,主编教材多部,曾获湖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熊晓鸽科教奖、周腾园丁奖等。指导的项目曾获中华慈善奖、全国青联诺基亚金奖、KAB微创业金奖、挑战杯金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等。

王大将

温州理工学院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教授。澜湄国家创业教育联盟秘书长、全国双创实践联盟常务理事、浙江省高校创业学院联盟副理事长、浙江省优秀创新创业人才库导师、温州市创客协会副会长、温州市科技库专家、全国实训高级指导师、国家二级创业指导师等。长期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研究工作,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等课题十多项,在国际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浙江省一流本科课程,曾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浙江省高校大学生创业微课大赛一等奖等,以及指导“互联网+”“挑战杯”等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并获金奖多项。

王宏哲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专注于公司法与(中小创)公司治理的研究、教学与社会服务,为MBA、EDP学员、创业者、企业高管和法律硕士等主讲“股权设计与股权激励”“公司法与中小企业治理”等课程。长期为中小创企业提供股权治理服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比如为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PU研发设计的国家队)设计了股权与治理架构,为中华保险公司员工持股问题提供了深入有效的支持,为超过20家科技型企业设计了股权激励与合伙人制度,完成了多起股权收购、股东股权纠纷诉讼业务,以及担任过央企员工持股评审专家等。

吴 宝

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浙江省“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以及入选教育部高校“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课题2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以第一作者身份,曾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2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浙江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研究报告曾获中央领导和浙江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40余次。主持的教学成果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浙江省研究生教育学会教育成果奖二等奖。

吴 迪

四川大学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四川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国家级)专职副院长,双创教育实践基地(国家级)专职副主任,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副秘书长、工信部产教融合产业教授(第一批)入库人员、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教学指导委员会创新创业分委会委员、沙利文咨询公司(Frost & Sullivan)科创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特聘专家、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专家库第一批专家。负责四川大学国家双创示范基地(首批获准)建设、学生科创大赛、国创计划等组织管理工作。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科研项目6项,省部级教改项目12项,在《人民日报》、新华财经、教育部官网等发表教学管理改革相关论文简报和报道40余篇、科研论文100余篇,获授权专利20余项。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2023),四川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次(2021)、一等奖1次(2014)等奖励12项。

吴 隽

博士,教授,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办主任,曾长期担任创新创业学院院长。世界职教联盟卓越教育工作者银奖获得者。广东省教学名师,⼴东省⾼校毕业⽣就业创业专家库专家,广州市教育督导,番禺区人大代表。华南理⼯⼤学MBA授课教师。中⼭⼤学战略管理博⼠,英国University of Warwick物流⼯程硕⼠。16年创新创业领域研究经历,发表10余篇SCI/SSCI/CSSCi论文,主编双创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主持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2019、2021、2022中国国际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赛优秀创新创业导师,指导项⽬获国赛4⾦3银3铜。服务广东省萌芽赛道获国金38项,位列全国第一。连续多年担任中国“互联⽹+”创新创业⼤赛国赛和⼴东、四川、湖南、⼭东省赛评委。全国服务了数十所高职院校的双创师资培训。

杨 俊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季刊》领域编辑。2008年在南开大学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2010年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曾任南开大学创业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专注研究创新性创业如何发生和成长,研究课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和重点项目连续资助。作为设计者和组织者发起并实施了中国创业动态跟踪调查(CPSED),并持续建设中国创业企业成长跟踪数据库(CPSED II),组建创业研究青年学者联盟。在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管理世界》等期刊上发表中英文论文80余篇。曾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

杨 治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报》社长兼主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兼任教育部“一体化科技创新战略研究基地”主任、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研发机构发展与变革专委会主任、湖北省新商科实验教学创新与共享联盟副理事长、华中科技大学“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院”院长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创新管理、企业战略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课题多项,以及科技部战略研究专项、总装备部知识产权研究项目等,研究成果发表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上。

尹 鹏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西安市创业导师,中国高校众创空间联盟“北斗星”创新创业导师。荣获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创新创业类),先后承担多项省部级创新创业教改项目。

于晓宇

上海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上海企业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Journal联合主编,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等期刊编委,《管理学季刊》领域编辑等。研究领域为创业失败、神经创业学、企业成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28篇。曾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二等奖)、宝钢优秀教师奖、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等。

张模蕴

经济学博士,湘潭大学创业学院教务办主任,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委员会专家秘书库成员。长期从事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与理论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及省级教学改革项目20余项,发表SCI、CSSCI及教改论文多篇,课程《信息技术与创新创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排名第二),获湖南省教学成果奖1项、湘潭大学教学成果奖4项,带队获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特等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银奖,多次获评“湖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老师、优秀组织个人”等荣誉称号。

张玉利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南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全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创新创业协同促进中心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副理事长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课题1项和重点课题2项等,主讲的创业管理课程先后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和精品视频公开课。2016年获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主编的《创业管理》(“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全国优秀教材)被数百所高校选用。

张中英

苏州城市学院副教授,工信部认证人工智能应用工程师。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特聘产业实践教授;中国创造学会新质生产力产教融合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专家库专家、河南省高校就业创业工作专家库专家;教育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团中央“创挑战杯”、人社部“中国创翼”等双创大赛评委;数十所高校创新创业导师;数百场讲座、评审经历。参与过百余个国赛金奖的指导。

周文辉

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南大学“三高四新”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案例研究中心主任、数创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专业学位主题案例首席专家(3项),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案例研究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商业评论》最佳作者之一。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近10项,以及先后为三一重工等200多家单位提供培训。出版《营销功夫:一心九式》《瓶颈突破》《创新型企业》(即将出版)等,在《南开管理评论》等核心期刊上发表30多篇案例论文,第十五届“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重点项目1项,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10篇,中国工商管理国际案例库2篇,曾获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主讲MBA“创业管理”等课程,曾获中南大学优秀教学奖3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优秀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奖等。

附件2 酒店位置及交通信息

长沙雅士亚华美达广场酒店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万家丽中路三段199号省林业厅旁

1、机场(长沙黄花国际机场)

(1)出租车:约68元,28分钟。

(2)公共交通:

地铁6号线黄花机场T1T2上车,到芙蓉区政府站换乘5号线,板塘冲站1口出,步行170米到达酒店,约1小时6分钟,票价6元。

2、火车站(长沙南站)

(1)出租车:约17元,16分钟。

(2)公共交通:

地铁4号线长沙火车南站上车,到圭塘站换乘5号线,板塘冲站1口出,步行170米到达酒店,约34分钟,票价3元。

公交16路,长沙火车南站上车,到板塘冲地铁站下车,步行290米到达酒店,约41分钟,票价2元。

3、火车站(长沙站)

(1)出租车:约25元,21分钟。

(2)公共交通:

地铁2号线锦泰广场(城际长沙站)上车,到万家丽广场站换乘5号线,板塘冲站1口出,步行170米到达酒店,约32分钟,票价3元。

为了更好地服务老师,方便教师随时随地申请样书、选用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上线了“云书展”平台,品种覆盖了本科、高职高专、中职、技校各个层次,其中,绝大多数配有相应的电子资源。

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教材

机工教育(ID:cmpedu)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号由机械工业出版社主办,以“传播新知,服务教育”为己任,为高校教师提供教材资源下载、样书申请、教师培训、选题出版、教育资讯等免费服务。
赞或好看,您选一个↓↓↓

来源:机电微学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