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金山好人”名单公示→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30 14:35 2

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金山好人”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模范引领作用,金山区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借助网络优势,设立“金山好人榜”,月推季选,公开接受广大网民投票,为广大群众提供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金山好人”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模范引领作用,金山区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借助网络优势,设立“金山好人榜”,月推季选,公开接受广大网民投票,为广大群众提供一个推荐和评选“金山好人”的活动平台。

经过网络点赞和专家评审,评选出2025年第一季度金山好人。名单如下,现予以公示。(排名不分先后)

公示时间4月30日起至5月6日止,欢迎广大干部群众提出意见,反映问题。邮箱地址:jinswm@126.com,来信地址:金山大道2000号金山区人民政府1号楼1503室(金山区文明办),邮编:200540。

徐茜

徐茜,女,1983年4月生,中共党员,朱泾镇临源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2017年11月参加社区工作,2021年5月任现职。曾经的临源居民区资源比较匮乏,也没有什么知名度,区域化结对单位只有2家。为了获得更多资源,她大胆提出“走出去,讲好临源的故事,用最大的诚意赢得更多的资源”的工作思路,如今,临源居民区已有26家结对单位。作为一名“居三代”,她继承了长辈们“眼里看到活,心里想着活,手里干好活”的好作风,用真心真情真意践行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她将自己的手机号留给了居民,无论是晚上八九点还是凌晨,她都会走进居民家解决“小问题”、安抚“小情绪”。在她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居民由“看客”变成“主角”,由“当事人”变为“当家人”。由她提炼的“五小工作法”,荣获金山区基层治理十佳优秀工作法。生活中,她已签署捐献遗体、角膜、器官登记申请,继续书写无私奉献精神。

陈红

陈红,女,1982年3月生,中共党员,金山区纪委监委第四派驻组三级主任科员,张堰镇秦阳村驻村指导员、第一书记。驻村期间,她得知村里有位患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渐冻症)的14岁男孩小盛一直休学在家,于是她牵头成立了“爱聚秦阳”志愿服务队,汇聚了大学生志愿者、村干部等多方力量,为小盛提供心理关怀和生活帮助。她积极联系区残联、红十字会等部门,整合资源,帮助小盛实现“家门口”康复治疗,并减免部分费用。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个人伸出援手,让小盛重新燃起对生活的信心,病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她始终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首位,经常走村串户,关注困难群体,倾听百姓呼声。她为村内重大病村民、一户多残家庭等困难人群提供贴心帮扶,还受邀参加金山区的“全国助残日”文艺展演和“红十字会博爱周”活动,创作故事、撰写剧本、排练节目,带领志愿者们登台演绎,讲述帮助弱势群体的暖心故事,呼吁社会关注罕见病患者,推动区红十字会设立罕见病救助项目,为患者家庭减轻经济负担。她用金山方言快板形式开展群众工作,拓展线下宣讲阵地,开展面向群众的宣讲活动;打造线上宣讲平台,制作并发布“洁美乡村靠大家”等系列理论宣讲短视频,利用新媒体平台扩大宣传面,让党的政策深入人心。

作为纪检干部,她经常深入各企事业单位宣讲党风廉政课程。她和秦阳村班子一起积极干事创业,借助全媒体电商运营赋能乡村发展,注册“爱聚秦阳”商标,引导农业合作社利用互联网做强农业项目,带头直播带货,带动金山优质农产品销售,帮助农户增收致富。

无论工作岗位如何变换,她的志愿初心始终未停歇。2004年,她带头成立张泾姐妹手工编结合作社,带领农村富余劳动力增收;带领青年团员摆摊爱心义卖,帮助村里白血病患儿;带领邻家妈妈一起编织毛衣送给上海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编织帽子围巾送给敬老院的老人和残障人士。她还长期帮扶村里一户残障家庭孩子,直至孩子踏上工作岗位。她做了6年上海禁毒科普教育馆金山分馆的讲解志愿者,到区纪委工作期间,她主动结对了云南的一对贫困姐妹,还多次参与金山区“5458小红花”公益项目、为抗美援朝老兵点亮微心愿等。

徐时良

徐时良,男,1951年12月生,中共党员,吕巷镇颜圩村医务工作者。1988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怀着救死扶伤的情怀与党员信念扎根乡村。上世纪70年代,徐时良从培训班结业后成为“赤脚医生”。那时的他身兼多职,既要为产妇接生,也要负责疫苗接种,还钻研针灸按摩,全心守护乡亲健康。2004年医疗体制改革,他努力考取了乡村医师执业资格证。此后40余年,他始终坚守岗位,风雨无阻,只要乡亲有需要,他必定出现。凭借崇高医德与精湛医术,他赢得了乡亲们的信赖,荣获了上海市卫生局先进工作者、金山区卫生系统优秀工作者等称号。退休后,面对村医务室人手不足的困境,70岁的他毅然返聘,疫情期间化身“大白”,为行动不便老人上门采样;暴雨夜徒步三公里为心衰患者送药;坚持在“巷邻坊”点位为村民测量血压、收集民生诉求,将党员服务延伸到“最后一米”。他用古稀之年的坚守,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中书写着最温暖的注脚。

陆春晓

陆春晓,男,1993年2月生,金山支行营业部一级私行客户经理。自2014年7月入职上海农商银行金山支行以来,先后从事过现金业务岗、非现金业务岗、客户经理、理财经理,他以“热情服务、高效服务、细致服务”为目标,不断夯实业务根基、提升服务水平,获得了不少客户的认可。2024年,他凭借专业能力竞聘成为金山支行唯一的私行客户经理,并和团队一起斩获“天弘基金杯·第20届上海十佳理财团队”荣誉称号。

他在2014年主动加入了上海农商银行金山支行的鑫青年志愿服务队,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活动。2015年学雷锋日,他主动向支行团委申请报名,光荣地成为了中华骨髓库一员。2024年8月,陆春晓得知自己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他说:“接到电话的时候,我当场就同意了。这是一个承诺,我终于能够兑现了!”2025年2月10日,陆春晓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捐献268ml造血干细胞,为远方一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送去了生命的“火种”,成为上海市总第687例、金山区总第67例、上海农商银行金山支行第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王敬战

王敬战,男,1986年4月生,上海中石化工物流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汽车维修技术人员,通过日常积累和学习,他取得了汽车维修高级技师职称。日常工作中,他善于开动脑筋、细致沟通、疏通堵点,将自己的手机号码制成小卡片,发放给驾驶员,并24小时待机,为驾驶员远程答疑解惑。2018年,他结合危化品车辆修理行业特点,将课题研究应用实际,将技术开发带入工作,参与“装运叉车的特种车”“用于液体化工运输车辆的防驶离装置”“槽车罐体置换清洗处理系统”等实用新型专利的开发。此外,积极在实际工作中优化工具,改进工作方法,为企业降本增效。如,研究制作喷油嘴取出器、雨刮联动装置改造、短路检测器、空调管路内部清洗器、机柴滤芯拆卸工具、轮毂拆卸取力器等小发明、小创造,并逐渐推广。王敬战用他的青春和汗水,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为上海的建设积极贡献自身的力量。

刘晓波

刘晓波,男,1995年5月生,高新区美团外卖骑手。成为骑手的三年时间里,他几乎每天都要在送餐路上奔波百来公里,穿梭于大街小巷。在他看来,外卖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虽然他只是这个行业里的一个小小个体,但他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心态和助人为乐的精神。在一次送餐途中,他发现迷路老人走在机动车道上,便果断上前帮助,在警方的帮助下,老人被安全送回家中。他积极响应“随手拍”号召,背街小巷路灯不亮、路边的石墩破损、窨井盖破损、私拉电线、楼道内乱堆物,一桩桩“芝麻小事”都被他第一时间记录并及时上传至平台。他甘于奉献,在看到同行骑电瓶车摔倒时会拉一把,在同行不便时会帮助送餐,同行们对他是这样的评价:“他的团队精神很强,也发挥了榜样带头作用,值得我们学习!”

张晓林

张晓林,男,汉族,1991年12月生,公安金山分局交警支队一大队民警。2025年1月24日,张晓林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一名远方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点燃了生命的希望。他也成为了上海市总第686例、金山区总第66例,2025年上海市第8例、金山区首例、金山公安系统第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今年34岁的张晓林,早在警校时期就萌生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想法,他回忆道:“当时我以为在无偿献血单上勾选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就已经入库成为志愿者了,后来才知道需要另外报名。”2022年9月9日,在市局参加培训的张晓林得知金山分局正举办中华骨髓库集中入库活动后,特地请假回金山完成了入库登记。他笑着说:“拿到荣誉证书后,我还跟我妻子‘炫耀’了一下,她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早在2018年就加入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行列。”2024年12月7日,正准备去路口执勤的张晓林突然接到配型成功的消息,当被询问到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时,他当即表态配合捐献。“非血缘关系之间的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率极低,大概只有几万分之一甚至更低,我没想到自己真的能匹配成功。”张晓林觉得自己非常幸运,而妻子也对他表示了无条件支持。每当提及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先进事迹,张晓林总说:“我们公安工作中有一条纪律是决不允许面对群众危难不勇为,我觉得这次捐献也是对这条纪律的另一种诠释。”张晓林的捐献不仅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忠诚担当。

王瑶

王瑶,女,1981年10月生,中共党员,金山区牙病防治所副书记、副所长。2005年,王瑶怀揣着对口腔医学事业的满腔热忱,成为金山牙防所招聘的首位应届口腔医学专业外地大学生,开启从医之路。自此,她扎根金山牙防一线,一干便是20年,从初出茅庐的青涩医生,逐步成长为业务精湛的副主任医师、肩负重任的副所长。在这20年与牙齿打交道的历程中,她尽显医者担当,视病人如至亲,面对每一位患者,耐心细心,诊治病症一丝不苟,凭借高超医术,手中“留”住了几千颗有疑难杂症的天然牙,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信赖。2016年她前往徐汇区牙防所进修口腔种植技术。同年牵头成立金山牙防所口腔种植科,将先进种植技术引入金山,2022年,她率先在金山区公立医院开展显微根管治疗技术,凭借娴熟技术攻克诸多复杂病例。为提升专业水平,繁忙临床工作之余,她积极投身国内学术交流与前沿培训,汲取国际先进口腔技术精髓,丰富知识储备,还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有影响力的论文。

在诊疗理念上,她始终坚守关键原则:看病绝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面对患者,她深入探究病症根源,力求精准剖析病因,提供根本解决方案。此前,一位患者来补牙,经她仔细检查问诊,发现并非单纯蛀牙,而是干燥综合征造成的猖獗龋,患者听取建议经药物治疗控制病症后,口腔龋病也得到有效治疗。身为业务骨干,她成功开展显微根管、前牙美学修复、口腔种植等新技术,年接诊超2000人次。担任副所长后,她积极团结同事,依据牙防所发展态势,组织修订规章制度,强化医务人员医疗安全意识。

金菊怡

金菊怡,女,1982年12月生,中共党员,上海金山海鸥酒店有限公司党支部副书记。2002年,她毅然加入了中华骨髓库,2004年又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创建了金山区红十字志愿者宣传服务队,主要宣传干细胞、急救、献血等知识。20年来,她长期投身于各类志愿者活动,无论关爱孤寡老人、帮助贫困儿童,还是参与环保宣传、组织公益募捐,都能看到她忙碌又坚定的身影。疫情期间,参加了多项志愿任务,道口执勤、商铺排查、社区服务、物资配送、核酸检测等等。二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她用行动书写了志愿服务的美丽篇章。

沈浩琦

沈浩琦,男,1987年1月生,金山区商业集团、供销社下属资产经营一体化企业职工,第二十五批上海青年志愿者助力乡村振兴赴滇服务接力队队员。2022年起赴云南普洱,投身于志愿服务工作。服务期间,他始终铭记志愿服务精神,深入基层一线,在立足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投身沪滇协作的乡村振兴事业。他主动协调对接沪滇两地资源,协助策划并启动“5458小红花”项目。自2022年起,他连续三年全程参与“5458小红花”公益项目,累计志愿服务时长300多小时,为推动当地社会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资料来源:区文明办

编辑:程佳域

责编:冯生丹、俞岚婷

审核:陈建军、林堃

来源:i金山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