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蜂王作为蜂群的核心,其健康状态和产卵能力直接影响蜂群的发展与蜂蜜产量。养蜂实践中,科学合理的换王周期是维持蜂群强盛、预防分蜂热、提升产蜜效率的关键。以下从蜂王类型、养殖模式及实践应用三方面,探讨换王的最佳策略。
蜂王作为蜂群的核心,其健康状态和产卵能力直接影响蜂群的发展与蜂蜜产量。养蜂实践中,科学合理的换王周期是维持蜂群强盛、预防分蜂热、提升产蜜效率的关键。以下从蜂王类型、养殖模式及实践应用三方面,探讨换王的最佳策略。
1.自然分蜂王与交替王
自然分蜂王是蜂群自然分蜂时培育的蜂王,其使用周期与养殖模式密切相关。在蜜源充足的地区(如追花夺蜜模式),建议每年更换1次;若蜜源分布不均(如定地饲养),可使用2年左右。交替王是蜂群自然更替老弱蜂王时培育的蜂王,质量最佳,使用周期可参考自然分蜂王。
急造王因先天不足,仅能维持3-4个月,需及时更换。
2.人工培育蜂王
人工移虫育王的蜂王质量次于自然分蜂王但优于急造王。追花夺蜜模式下需每年1-2次换王,定地饲养则每年1次,最长不超过1年。
1.定地饲养模式
常规换王:每年春秋季各换1次,春季(3-4月)保障蜂群春繁活力,秋季(10-11月)为越冬培育适龄蜂。
防病期换王:若蜂群爆发囊状幼虫病,通过换王可引入20天断子期,阻断病害传播。
2.追花夺蜜模式
蜜源高峰期前15天更换蜂王,利用新王产卵积极性刺激工蜂采蜜,可提升产量30%以上。例如,流蜜期前淘汰老蜂王、介入成熟王台,既能避免分蜂热,又能激发蜂群采集效率。
3.特殊情况处理
老蜂王储存:淘汰的老蜂王可短期储存于原群或储王区,作为失王应急备用。
分蜂管理:蜂群出现分蜂热时,可剪去老王翅膀,保留自然王台实现母女交替,确保蜂群稳定。
1.观察蜂王状态
蜂王产卵力下降(如产雄蜂卵、花子现象)、蜂王物质分泌减少(工蜂造王台)时,需立即更换。
2.换王操作技巧
直接换王:蜜源丰富时,将新蜂王置于无王群的框梁上,喷洒蜜水促进工蜂接受。
间接引入:用纱笼隔离新蜂王于脾上,待工蜂接受后释放。
王台换王:保留优质自然王台或人工移虫育王,淘汰其余王台。
3.季节与气候影响
夏季高温期换王需选择傍晚操作,避免工蜂围王;冬季换王需确保蜂群保温充足,避免新王受冻。
通过科学换王,养蜂人可有效提升蜂群抗病力、延缓分蜂热、延长强群周期,最终实现蜂蜜高产与蜂群可持续发展。
来源:三农话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