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枪:编剧写给导演的一封信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30 14:47 2

摘要:大家好。感谢大会邀请我来做这个主题发言。面对将近六百位的导演,作为一个编剧,有些隐隐的不安,有种羊入虎口的感觉。

本文为编剧王小枪在2025电视剧导演大会上的演讲

大家好。感谢大会邀请我来做这个主题发言。面对将近六百位的导演,作为一个编剧,有些隐隐的不安,有种羊入虎口的感觉。

大会让我拟一个发言主题,我拟了《写给导演的一封信》。面对这么多的导演,这肯定不是战书,它是一封情书,一封家书。

当下,观众的耐心已经急剧降低,每个公众号文章的前面都要标注出,阅读这篇文章需要几分钟。这个时代需要言简意赅。所以这封书信只有十个标题。十种探讨,十种沟通。

1、关于创新。

娱乐满足的溢出,让观众的选择遍地开花。娱乐市场上原来只有一家全聚德。现在餐厅多、菜系多、花样多,大家很忙,更需要的是汉堡。

观众的耐心的确变少了,所以把有限的耐心都要留给好作品。喜新厌旧是一定的,求新求变迫在眉睫。

编剧和导演要统一思想,要杜绝跟风模仿。要参考不要复制,要启发不要借鉴。一部剧就是一趟列车,审查是安全规定绕不过去,跑太快了会脱轨,不能因为创新就要上天,但是从甲地到乙地,在这趟列车上,每一节车厢都可以下功夫。

观众吃腻了瓜子火腿肠方便面,火车里的盒饭都是一样地难吃,我们能不能端出来一些别的?不要怕飞机和自驾车对火车的影响。不要怕汉堡,我们不做预制菜,精工细作,就还有机会。

创作就像高考,自己提高一分,就能干掉千人。题材类型不能变,叙事角度可以变。

2、关于沟通

扪心自问,剧本里的问题其实每个编剧心里都清楚,剧组的问题导演也清楚。也许会说,也许不会说。每个人都知道哪里出了问题。但是每个人都不说,皇帝的新衣就会越来越耀眼。

多听一些真话不跌份,听得进去不丢脸。当一个导演、一个编剧、一个演员或者制片人,再也听不到身边人提出否定的意见,当席间只闻称赞语,耳旁只有附和声,一定会出问题,作品最终也有问题。

通常情况下,导演和编剧的关系如果很差,剧本大概率会有问题。演员夹在其间,表演大概率也会出问题。

批评和自我批评很重要。编剧不能故步自封,导演也不要只为了捍卫自己的威严而捍卫。不能等作品播出时,才明白沟通比面子更重要。编剧和导演应该是伙伴,穿越逆境,抵达彼岸。

3、关于改剧本。

老生常谈,两股战战。我个人的观点是剧本可以改,但不要魔改。锦上添花,尽量不要把锦撕破。雪中送炭,也要保证炭火能点燃。

说好上加好,到底是让谁更好?剧本?拍摄还是表演?改剧本这件事情,如果方向错了,最可怕的就不是懒惰而是勤奋。保证原有的逻辑,把一切剧本的问题解决在开机之前。

前提是剧本的基础够好。差剧本另当别论,但是头部的项目是有限的,而且越来越有限。我们要艺术也要吃饭。但是更要把审美提高一寸。

编剧写好每一场戏,导演拍好每一个镜头。预算再低,时间再紧,也要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求上得中。

4、关于审查。

创作的铁锹需要挖得再深一些。编剧和导演每往人物内心里多走一层,作品里的人物就能再多立体一面。

创作空间的拓宽上,在座的每个人再往前迈一小步,就是电视剧行业的一大步。不能说创作的禁区不存在,但如果自戴手铐脚镣,闪展腾挪的创作空间就只会越来越小。在明确基本价值观和是非观的基础上,应该尽量完成去脸谱化的人物塑造。不要拿差故事和烂故事去碰瓷。

我坚信,如果主创足够真诚,审查者也会共情,也能理解到创作者的每一分善意,每一处用心。也能看到字里行间与镜头之间的悲悯心,也能读懂一个好作品里打动人心的细节。

5、关于现实主义。

杨磊导演说他拍摄《三体》也是在拍现实主义。任何一种题材都要关照现实,要和观众拉近距离。剧本拍摄表演,无不如此。

6、关于体验生活。

要真实不要炫技,要内在不要肤浅,要细腻不要悬浮。人物,内心,信念感,全部藏在生活的每一寸间隙里面。体验生活一百个重要。

7、关于文学性。

体验生活里的生活有缝隙,缝隙里藏着的细枝末节都是文学性。为戏剧、为写作、为人物和逻辑而坚持,就是文学性。真我的表达就是文学性。

8、关于市场。

短剧不是洪水猛兽,观众的时间才是赤膊相争的高地。和竞争者争夺观众,和观众争夺时间。每一个微短剧和小视频的观众,同时也是电视剧的观众。没有人只吃汉堡而绝不吃烤鸭。怎么把烤鸭做得好吃才是关键。地铁上刷小视频的人,同样也会在临睡前刷剧。

这确实是一个最卷的时代。迎合讨好,卑躬屈膝,一味地讨好短剧观众,讨好女性观众,讨好粉丝讨好后援团,只能自取其辱。

朋友圈的刷屏其实都是假热闹,口口相传的口碑才是真本事。破圈和爆款无法预设,它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也需要一定的运气。

尊重观众的智商但不是单纯的迎合。小看观众,就是把自己的审美降低了一分。

9、关于剧本围读。

请导演允许演员副导演给每一个演员阅读完整的剧本,知己知彼。请导演督促每个演员通读剧本,而不是仅仅只在剧本上用颜色标注自己的台词。

螳螂捕蝉,需要知道蝉怎么想,也要知道黄雀怎么想。算法和AI计算不到剧组氛围,也计算不到互相尊重与惺惺相惜,以及灵感相撞的火花四溅。这些都可以通过剧本围读解决。

编导演合力,才会使剧组有认真创作的磁场。这样良性的磁场才是我们这个行业的玄学。

10、关于关系。

我问DeepSeek,导演和编剧的关系是什么?它说,导演和编剧既亲密合作又可能存在矛盾,共同影响着作品的最终呈现。

编剧和导演就像谈恋爱,像两口子。包办婚姻居多。有时候也像主教练和战术教练。也像跑接力棒。成绩是共同的,相互间最好不甩锅不指责。

都说编剧是灵魂,是基础,是海报上排在导演和演员后面,甚至被遗漏的人,其实他们只是启动的开关。在漫长的创作周期里面,导演才是参与前、中、后全程的那个人。编剧顶多跑个半马,导演跑的才是全马。

无论剧集模式如何变化,优质创作的根基始终是鲜活的故事与立体的人物。它依赖于编剧和导演的并肩战斗。

我又问DeepSeek,如何达成良好合作?它说,导演和编剧的关系就像建筑师和设计师。一个负责蓝图,一个负责建造。但是伟大作品需要两者在碰撞中达成共识。

十句话,希望能够达成十种沟通。

真挚地希望我们能够并肩战斗,为麦穗的饱满而战斗,为剧集的荣光战斗,为创作的尊严战斗。

向各位导演致敬。希望有机会和各位导演合作,也希望不要魔改我的剧本,希望长剧集再攀高峰,希望中国电视剧屡创辉煌,谢谢!

【文/王小枪】

来源:影视独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