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8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2025届毕业展盛大开幕。本次展览以“夏天的风”为主题,汇聚了21个工作室学生的83件作品,涵盖文创产品、工业设计、文化传承、艺术创作、动漫设计、AI智能产品等多个领域。
4月28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2025届毕业展盛大开幕。本次展览以“夏天的风”为主题,汇聚了21个工作室学生的83件作品,涵盖文创产品、工业设计、文化传承、艺术创作、动漫设计、AI智能产品等多个领域。
展览不仅是学生三年学习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学院“后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深度产教融合以及AI技术赋能设计教育的生动实践。
这场展览让我们感受夏天的风,青春的风,自由的风,创意飞扬的风。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周国明表示:“这次的展示分为CCC美术馆展厅、综合艺术区展区、图书馆数字媒体展区,拓展展览空间是希望给全校更多的学生以艺术的熏陶。”
“这次的毕业设计作品更强调艺术性,以及AI的运用,非常接地气,同时又具有开拓性。”原宁波美术馆馆长韩利诚说道。
产教融合:让创作扎根现实土壤
青团主题的家乡非遗IP设计,快闪店的品牌设计,各种小家电的工业设计,柠檬糖的咖啡店设计,穿戴式的AI康复功能设计……琳琅满目的设计不仅创意亮眼,都是随时可以运用于市场。艺术学院院长王炳根表示:“职业教育必须‘接地气’,我们的‘后工作室’既是课堂,也是微型企业,学生作品从草图阶段就经受市场检验。”
太阳系工作室刘心悦的《鄞州公园导视形象设计》以公园内三百多种植物为创意点,精选12种花卉为视觉元素,通过手绘抽象图形展现生态魅力。她还开发了应用衍生品《种子纸》,这张鄞州公园游园会的门票里,含有种子,它会在泥土中自然降解,并开出花朵。让游客感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并体验探索自然的乐趣。
来自零工作室张靖妍的《玩偶》用我们最常见的布料,以及最专注的手工缝制,探索当代心理疗愈主题。其毕业设计以“回归本源”为核心理念,采用高端西服剩余布料与硬卡纸,结合孩童的画作,制作出治愈系布艺作品。
:培养复合型人才
苟劲松工作室王磊、徐海萌共同设计的《钱湖食刻》涵盖平面设计与影像两部分。“食刻”与“石刻”谐音,本作品的灵感源自东钱湖畔的南宋石刻公园。形象取材于宁波南宋石刻文臣石像,其柔和的线条和微笑的表情,摒弃了传统形象的严肃性,展现出灵动和亲切,彰显了南宋工匠的精湛技艺和人文情怀。
有趣的是,石刻人物的鼻子因为岁月而破损,所以设计师们给“食刻”加了一个创可贴,显得人物憨态可掬。他们用三维动画技术重新诠释这些石刻的文化内涵,利用现代技术激活传统之美。
王磊、徐海萌还运用三维建模技术重现河姆渡文明场景《河姆幕近渡晨昏》,他们用“太阳神鸟”贯穿全线,通过昼夜交替的时间轴线展开文明图景。作品通过动态光照模拟晨昏,结合出土的刻纹陶片、碳化稻谷等实物资料,构建出距今7000年的原始聚落全貌,揭示出远古先民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精神信仰的雏形。
这些跨界作品的诞生,正是学院“后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典型成果。据悉,艺术学院早在2006年就在全国率先推行“工作室制”,并在2018年提出“后工作室制”,采用“1+1+1”培养路径,也就打破专业限制,让学生接受“大艺术、大设计”通识教育,第二年进入“工作室”以真实项目驱动学习,第三年则直接对接企业需求,在“企业导师+校内导师”双指导下完成实战项目,精准对接行业需求。
艺术创作:永远挑战自我
宁波市文艺家工作室的朱铠林在陈国毅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版画《致敬大师》系列让人印象深刻,《雅典学院》是拉斐尔的作品,他用焦点透视法将画面中各个元素和谐统一,而学生则通过版画将复杂的空间关系展现出无限的意境,确实非常挑战人,但朱铠林成功地做到了。《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同样灵动而谐趣。
周冰洁的《时光印记》(组画)以童年为主题,展现了属于没有电子网络的时代的独特魅力,给予我们快乐的时代记忆,有跪地水里摸鱼的,有玩弹珠的,背景网格突显生命力;也有手持圆环玩铁圈的……画面充满戏剧性与情感深度,技法成熟。
来自天工漆艺工作室的陈佳慧以枯木为题材,将以漆画形式呈现作品《本深末茂》。温润而细腻的大漆凸显枯木纹理与岁月痕迹。画面中枯木形态各异,或扭曲沧桑,或古朴厚重,通过漆的髹饰、镶嵌等工艺,展现自然生命力与时间质感,传达对生命坚韧与消逝的思考。
温佳音的《细胞》以细胞切片为灵感,探索了生命科学与艺术的边界。自然神奇的构造和艺术无限的想象有时会在某个高度神奇会合,抽象之美,也许是超越算法和技巧的一种浑然天成的“涌现”。
朱熹《千字文》底蕴深厚,这份榜书千字文字体设计,与宁波文化巧妙相连。太阳系工作室虞彦琪创作的字体《朱熹几何书》是传统经典与现代设计交融范例。设计以朱熹书法为根基,融合几何美学重构《千字文》字体,赋予传统文化当代视觉表达。
AI+设计:技术赋能创意
登山杖司空见惯了,但是它可以成为你的急救工具?是不是很有想法?卓一设计工作室的戎梦展的《雪山应急救援登山杖》针对雪山探险者而设计,紧急时刻一键启动,高亮求救信号穿透风雪。内置的应急药盒可应对突发状况。杖身配备卡扣系统,可瞬间拉出高亮发光绳索,增强夜间或恶劣天气下的可视性与安全性。双杖间设有相扣设计,稳固连接,提升行进稳定性与团队协作效率。
卓一设计工作室的另一款智能康复穿戴,采用了生物力学的设计方法论,通过AI学习抓握使用者数据后,自动优化传统工业设计未能解决的指关节受力分布问题,同时模拟人体脊柱设计,可以自由弯曲,包括关节也可以自由活动,辅助人类更好地康复训练。
“AI不是替代设计,而是解放创造力。”项目指导老师介绍道,据悉该工作室不仅获得过德国“红点奖”、日本“优良设计大奖”各种奖项,还服务服务宁波以及国内外的众多知名企业。
“毕业创作是最自由的,走上社会你会发现自己的设计要以甲方为主,以后你会怀念今天创意飞扬的日子……”曾经的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学生,现在的工作室导师朱星光说道。
确实,看学生毕业展,你也会被拓展思维。
本次展览到6月20日结束。
来自艺术宁波 作者 陈晓旻
来源:皮皮聊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