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动模范 | 百联集团叶菁:匠心铸就光明路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30 15:05 2

摘要:他们是来自上海国资国企的一线工作者,他们胸怀“国之大者”、牢记使命担当、立足岗位实际,用艰苦奋斗、敬业奉献,铭刻出一个又一个时代印记,奏响了一曲又一曲劳动者之歌。

他们是来自上海国资国企的一线工作者,他们胸怀“国之大者”、牢记使命担当、立足岗位实际,用艰苦奋斗、敬业奉献,铭刻出一个又一个时代印记,奏响了一曲又一曲劳动者之歌。

劳动谱写时代华章,奋斗创造美好未来。“上海国资”新媒体平台将在“国企人物”专题栏目中讲述市国资委系统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身上的奋斗故事,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进一步激励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建功立业、创新创造。

一副眼镜,可以矫正视力;一颗匠心,却能照亮人生。

在眼镜加工这个看似平凡的领域,三联公司割边车间主任叶菁用28年的坚守与创新,将镜片加工的精度提升至0.5毫米,为工匠精神镌刻下高质量发展的鲜活印记。从技术攻坚到团队引领,从车间一线到志愿服务,这位中国工会十八大代表以“匠心、恒心、爱心”三重境界,诠释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精神高度。

1

第一重境界:

匠心——0.5毫米的极致追求

走进三联公司明亮整洁的数字化车间,叶菁正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脑屏幕上的三维建模图,鼠标在CAD图纸上精准调整着每一个参数,镜片弧度,常人眼中微不足道的细节差异,在她这里都必须做到分毫不差。“高度数镜片的边缘像啤酒瓶底,传统工艺容易产生棱镜效应。”为解决这一行业难题,叶菁首创“三步加工法”:先用数字扫描构建三维模型,再用微型铣刀切削,最后手工微调至镜架严丝合缝。近视800度以上的患者终于能感受到美而轻薄的视觉佩戴体验。

异形镜片加工更是她的“独门绝活”。面对滑雪镜的S形曲面,她自购玉石雕刻工具,在放大镜下“绣花”般打磨。“挑、勾、拉、磨,每个动作都要练上千次。”如今,她加工的异形镜片误差不超过0.5毫米,填补了国内高端定制市场的空白。

2

第二重境界:

恒心——从“一个人”到“一群人”的传承

“技术可以突破,但工匠精神需要代代相传。”2015年,叶菁牵头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

她为团队成员量身定制“成长菜单”:新员工学标准化流程,能手攻技术瓶颈。每周二的“技术夜校”雷打不动,从数控编程到材料力学,课程表已排到2026年。工作室成员郁晶皓说:“叶师傅总说‘看懂不算会,手上有记忆才是真本事’,她要求我们每个动作重复到形成肌肉记忆。”

这种严苛培养结出硕果——团队年加工眼镜超2.5万副,3次夺得上海市行业技能大赛冠军,更将传统加工工艺与数字化机器融合,实现流程的再造,生产效率提升40%。工作室获评“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时,叶菁却把奖牌挂在车间入口:“这不是终点,是提醒我们永远要迭代的起点。”

3

第三重境界:

爱心——让匠心温暖社会

“阿姨,这副老花镜鼻托发黄了,我给您换副新的,不影响您拍美美的照片。”周末的社区志愿服务站里,叶菁边修理眼镜边和老人唠家常。她的工具箱堪称“百宝箱”:珠宝盒分装不同型号托叶和镜腿套,线圈分类缠绕,便携清洗器五分钟焕新镜片。

20多年来,她带领团队走进学校、楼宇、养老院,义务服务5000余人次,维修眼镜2000余副。疫情期间,她开发线上咨询平台,为居家办公白领提供眼健康咨询。“技术不该锁在车间,而要解决真实痛点。”她说。

从上海市优秀发明人到全国劳模,从技术能手到工会十八大代表,叶菁的履历写满荣誉,但她最珍视的仍是工装胸前的党徽:“工匠的初心很简单——把每一件产品做成精品,让每一个人看得更清晰。”

在“中国制造”向“中国精造”跃迁的时代浪潮中,叶菁这样的劳动者正用双手定义着新的质量刻度。她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工匠,既要有显微镜下的专注,更要有胸怀天下的温度。

编辑:蒋燕楠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