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南经济学院信息学院:强化党建引领,“2234”体系铸魂育人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30 15:54 2

摘要:深耕党建沃土,培育时代新人。贵州黔南经济学院信息学院党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遵循,创新构建“双核引领、双轮驱动、三维赋能、四维共建”的“2234”育人体系,形成具有时代特征、专业特色、青年特点的育人新格局。

深耕党建沃土,培育时代新人。贵州黔南经济学院信息学院党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遵循,创新构建“双核引领、双轮驱动、三维赋能、四维共建”的“2234”育人体系,形成具有时代特征、专业特色、青年特点的育人新格局。

建强“两大课堂”阵地,铸牢育人根基。

学院党委始终把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作为学生工作的主线主责主业。

打造“理论课堂”。构建“书记课堂+导员班会+青年宣讲”三级理论教育体系。开展“开学第一课”活动,书记、院长讲带头讲好思政课,优化主题班会内容,做到周周讲思政、人人谈感悟;组织学生骨干,成立青年红色文化宣讲团,深入操场、班级等地开展微宣讲。

创新“实践课堂”。实施“浸润式”思政教育,通过建立“红色直播间”,开展“直播+宿舍走访”“直播+微党团课”等新时代思政活动,发布原创思政内容10余条,总浏览量超1.2万人次;照日常教育节点化、主题活动定期化,常态化开展“开学第一课”“红色书籍分享会”“文明星期三”等主题教育;2024年组织学生前往遵义会议会址、息烽集中营等地,开展“红色研学”实践教育活动6场次,覆盖学生500余人。

锤炼“两支队伍”本领,夯实育人基础。

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始终以《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和《全面加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行动方案》为工作指引,2024年,学院开展“辅导员周五研修大讲堂”,通过“理论培训+实践锻炼+课题研究”三维培养体系,进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优良学风建设”等专题培训30场,撰写学生工作案例心得105篇,学校收录54篇,主持校级以上课题5项,发表思政类论文5篇,辅导员获“第二届党组织书记讲立德树人”校级一等奖、“第十一届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校级一等奖、“第一届辅导员主题班会PPT设计大赛”校级一等奖等。

学生骨干队伍效能化。通过学校“青马工程”和学院“领雁计划”“翎鹰计划”构建学生骨干的“基础能力-专项技能-管理领导”的三级培养模式,实现学生骨干培训覆盖率100%。2024年,学生骨干在关键领域发挥好“四员作用”——担任政策宣讲员分享理论心得,作为学风督导员检查课堂纪律、开展课程互助自习,化身安全信息员上报预警案例、排查安全隐患,兼任活动组织员策划文体活动。组建的“遵忆星火”和“满天星”宣讲团入选全国大学生遵义会议精神志愿宣讲团队。学生骨干队伍评优评奖率占学院54.7%,进一步实现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升。

深化“三大教育”维度,提升育人质效。

安全教育全覆盖。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宗旨。成立以院长、书记为组长,教师、辅导员为组员的安全管理小组,构建“班级-宿舍-个人”三级安全网格,制定《信息学院关于常态化开展安全排查的工作方案》,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心理健康关心台账”,强化家校沟通,创建“家校微信关爱群”,实施主题班会安全内容常态化,开展“科长讲安全”系列活动,安全教育覆盖率100%,逐步形成见面讲安全、事事讲安全、人人都是安全员的“大安全”管理格局。

就业教育精准化。根据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特点和我校“两有一强”人才培养目标,为学生制定大学四年成长“路线图”的学业规划方案,以“1+X”政策导向,创立学院“证书导航站”工作小组,鼓励学生考取相应的工作技能证书,提高就业能力,2024年,人均技能证书达2个,组织学生参与贵州省第二届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获铜奖;建立“一生一策”就业档案,组织开展“书记院长讲就业”系列讲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选优配强就业包保教师,个性化修改简历,精细化面试指导;举行“学长学姐搭把手”活动,进行岗位分析、公司内荐等,学院连续两年获评学校“就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国际教育拓视野。鼓励支持学生参与“英才计划”提升项目,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国际视野、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力;选派具有留学背景教师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周”活动,通过网络新媒体、主题班会等形式,营造良好的国际化办学氛围,推荐10余名优秀毕业生到海外具有硕士、博士点的院校提升学历,增强就业竞争力。

推进“四个建设”工程,塑创育人品牌。

日常管理规范化。创新“五进四查三反馈”制度(进课堂、进食堂、进宿舍、进操场、进网络;查日常行为、查心理状态、查学习成果、查安全隐患;学生反馈、教师反馈、家长反馈),制定《信息学院学生违纪通报办法(试行)》,规范学生日常管理;实施“书记院长接待日”“书记院长留言箱”等问题反映平台,解决学生诉求16条;建立学生动态档案,基本信息每学期更新一次,个性内容每谈话更新一次,实施针对性教育管理。

班级建设特色化。开展“一班一品”创建工程,实施年末“班长述职”“美丽班级评比”活动;推行班委轮值制,创新设立职业规划员、心理观察员等各类专项岗位,年均开展“班干能力提升讲座”等活动15场;评选“最美宿舍”“星级文明宿舍”,颁发“退役军人宿舍”“三好学生宿舍”等荣誉称号,进一步规范宿舍文明;依托专业特色,孵化“新媒体特色班”“计算机实验班”等特色班集体,形成“比学赶超”的良性生态。

学风建设立体化。构建“制度约束-资源支撑-文化浸润”学风建设体系,推行“学风督导制度”开展“课堂三查”(查迟到早退率、查前排就坐率、查师生互动率),进一步规范课堂教学;打造学习资源共享小组,分享优质课件笔记,实施“1+1”结对学习帮扶计划,以专业为单位,寻找学业成绩优异学生结对帮扶后进生;开展“优良学风建设”系列活动,举办“三创赛”等学科赛事,营造良好学风氛围。

团学活动精品化。打造“周三清洁日”品牌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党员+团员”志愿服务队开展教室专项清扫行动;组织开展“IT技能服务周”活动,为师生免费维修电脑,安装正版软件,修复系统BUG;创建“记录信院美好生活”抖音号,发布学生自编自导的短视频135条,开设“对话·信院青年”品牌栏目,让普通学生讲述成长故事;立足学科特点、专业特色开展“金手指大赛”“PPT设计大赛”等专业活动,深化“一专业一品牌”活动建设。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