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后,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欢乐组”的存在,并成为大多数韩国人、美国政客口中用来攻击朝鲜的意向重要筹码。后来在中文互联网上也出现了很多关于“欢乐组”的描述。
一直以来,在韩国媒体的口中都有一个特殊的词汇,那就是“欢乐组”。
据朝鲜媒体的描述,“欢乐组”这一名词的出现来自从朝鲜逃到韩国的“脱北者”。
此后,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欢乐组”的存在,并成为大多数韩国人、美国政客口中用来攻击朝鲜的意向重要筹码。后来在中文互联网上也出现了很多关于“欢乐组”的描述。
那么朝鲜的“欢乐组”到底存不存在?
根据现有资料显示,“欢乐组”组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最早为大众所知晓的时间是1994年。当时朝鲜原最高领导人金日成在平壤去世,在其葬礼的过程中突然出现了一群队列整齐的少女,穿着朝鲜传统服饰,手捧鲜花,脚步跟着当天播放的一首让人极为伤感的乐曲的节拍出现在了现场。
随后,这群少女眼中饱含热泪地为逝去的最高领导人献上了精心安排的舞蹈。
当然,这时候没人知道这圈在领导人葬礼上舞蹈的女性来自于欢乐组,也没有人知道欢乐组到底是干什么的。
一直到2007年,一名叫作朴妍美的朝鲜妇女成功脱北,之后在接受韩国媒体采访时才道出了朝鲜“欢乐组”的内幕。
朴研美曾写过一本书,叫作《为了活下去》。这本书据说是朴研美自述,由代笔者撰写。其中就讲述了其在朝鲜度过的“黑暗生活”。
朴研美出生于1993年的两江惠山市,当时正是朝鲜大饥荒时期。在饥饿中度过了童年的她在2007年的时候和母亲一起渡过了鸭绿江来到了中国,最终辗转去到了他们的目的地,韩国。
自打到了韩国之后,朴研美就多次在公开场合讲述自己在朝鲜两次险些被招募到“欢乐组”的经历,并多次在公开场合控诉朝鲜政府对于“欢乐组”成员女孩的折磨。
在朴研美的讲述中,欢乐组就是一个残暴而又肮脏的组织。以歌舞剧团,或者慰问演出的名义组建,但事实上就是一个专供朝鲜领导人“消遣”的组织。
朴研美的话在当时反响很大,很多与朝鲜对立的西方国家纷纷将朴研美邀请到自己国家的节目中,声情并茂地将其在朝鲜的故事讲出来。
2014年,朴研美的事迹被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并被评价为“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之一。
其实,看到这里,或许一些读者应该就明白了。
一般来说,但凡被西方国家媒体戴上什么什么影响力的女性这样的桂冠,那么基本上都是西方媒体树立起来的一面意识形态的旗帜。
过去,西方媒体基本上控制了全球大多数媒体的话语权,在舆论战上占据优势。
所以对于朴研美的话,当时在互联网上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质疑声,即便是在中文互联网的世界也有很多官方媒体转载报道朴研美的话。其找人代笔写下的《为了活下去》也一度成为了畅销书。
然而,时过境迁,西方对于媒体话语权的垄断已不复从前,在如今的互联网上,人们愈发清醒,看待问题也逐渐客观起来。
对于“欢乐组”到底存不存在,这点笔者个人认为应该是确定的。因为自1994年的那次公开出场之后,就一直有关于“欢乐组”的报道出现在国内外的媒体口中。
空穴不来风,欢乐组或是欢乐组类似的组织,却是存在于朝鲜的历史上。
但也绝不是外界想象的那样不堪,至少我们可以理性地认为,欢乐组的建立并不是西方媒体口中所说的那样,就是朝鲜政要的“私人俱乐部”。
不过这样的事情,存在于世界上任何国家与地区。这个世界上总有黑暗面,即便是被西方媒体口中的自由世界也是屡见不鲜的事情。
相比较于朝鲜,所谓的“民主”国家往往有着比他们口中的朝鲜更为黑暗的现实。
美国的萝莉岛、日本曾经的“RAA”、韩国的陪酒文化这些都是西方国家不可抹去的污点。
正所谓:“自己一身毛,还笑别人是妖怪”,这就是西方媒体的本性。我们所能掌握的真相也不过都是从所谓的讲述人口中所得来的。
但我们却要理性看待从西方媒体口中说出来的话,以及被韩国媒体包装之后的“脱北者”对朝鲜的攻击。
而那些在西方国家的媒体引导下,人们对于朝鲜问题的思考,更多时候也不过就是在整理自己的偏见。
正是因为这些偏见,让我们对于更多的事实选择了视而不见,甚至对于朝鲜的改变也选择了视而不见。
“脱北者”这个词语,本身就带有高度的政治意味,是在西方媒体包装下对于朝鲜“叛逃者”的一种美化。有时候,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美化,使得我们忽略了事情的本质。
但如果我们愿意抛开这个词语对我们的影响,抛开偏见来看,所谓的“脱北者”不就是叛徒吗?
当然,我们与西方国家并没有存在朝鲜与韩国这样尖锐的对立,因此更难体会到这当中的那种仇情。
对于朝鲜而言,脱北者就是叛徒,尤其是去到韩国之后充当对方喉舌拼命攻击自己祖国的人。这类人,放在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可能不善待。
但与事实相反的是,自从金正恩上台之后,朝鲜对于“脱北者”采取了更为宽容的态度。这样的变化,就连西方媒体都无法否认。
2013年,根据路透社的消息,朝鲜领导人金正恩正在采取新政策,对于那些离开朝鲜的“脱北者”,承诺他们回国将不会受到伤害,甚至承诺给予现金奖励。
2016年,韩联社也做出了类似的报道。根据韩国统一部的数据表明,自2011年金正恩执政朝鲜之后脱北者数量不断减少,2015年抵韩的“脱北者”人数较金正恩执政之前少了一半,女性占比高达八成。
对于金正恩的政策,相信又有不少人会认为这不过是朝鲜的一种政治作秀罢了。
这样的想法其实不又是一种偏见吗?能够给予这样的承诺,就算是政治作秀,那不也是一种对于“叛逃者”的让步吗?当朝鲜对脱北者给予这样的承诺时,不就是对于过去因为种种原因导致人民中出现“脱北者”的一种反思与让步吗?
偏见只会让我们的眼睛失去看到真相的能力。
2022年5月,美国智库“北纬38°”发布了一份名为《朝鲜的数字监控》的报道,作者马丁指出朝鲜各地城市和学校安装监控摄像头的数量呈爆炸式增长的趋势。
并指出朝鲜的各级学校成为了监控的重点区域,政府正在监控着民众的一举一动,时刻监控、掌握民众的思想与行为。
并且报道中还指出,朝鲜监控系统的不断完善,极大地削弱民众逃避政府监视的能力,现在想要“脱北”将会难上加难。
就这样一个正常的行为,也会被西方媒体披上有色的外衣。完善监控,增加边境巡逻这些行为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美国人却能够将这一切都说成是政府对于民众的掌控。
偏见,是西方国家永远治不好的毛病。
就像是此前韩国媒体在报道金正恩执政之后,朝鲜“脱北者”人数锐减这一现象时,将原因全部归结于朝鲜政府对于边境的管控,却只字不提“脱北者”在到达韩国之后过的那种寄人篱下事事不如意的生活。
而真实的情况是,朝鲜的脱北者在来到韩国之后,不仅难以融入韩国普通民众的生活之中,更要受到一般韩国民众的嘲笑与歧视,有时还会被韩国政府控制,要求其在媒体上说出攻击朝鲜政治的话语。
“脱北者”在来到韩国之后,与他们梦想的天堂相去甚远,一些妇女甚至只能在韩国从事灰产生活。而韩国是全亚洲色情业最发达的国家。
2012年,“脱北者”金光哲选择回到自己的祖国朝鲜。等待她的并没有想象中的审查与牢狱,尽管在身边人的眼中金光哲曾经的“脱北者”经历依旧是一段抹不去的事实,但金光哲还是得以回归了普通人的生活。
2012年5月,脱北者“朴真熙”主动选择回到朝鲜。归国之后便讲述了自己在韩国过去6年只能在政府监视下生活的经历。
这一切难道不足以说明问题吗?
今天的朝鲜确实还存在很多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朝鲜如今的政治制度是在西方国家高压封锁下的最优解。
参考资料:
《路透社:朝鲜对“脱北者”采用宽容新政》
《“脱北者”为何渴望回朝鲜》
来源:元衡防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