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一季度,37家市级单位持续深化“回天有我”创新实践,围绕政策落实、项目建设、为民解忧等,累计到回天地区开展149次报到服务。
超大社区现代化治理不断推进
居民幸福感持续提升
回天地区成为宜居宜业乐土
今年一季度,37家市级单位持续深化“回天有我”创新实践,围绕政策落实、项目建设、为民解忧等,累计到回天地区开展149次报到服务。
来和发改君一起,看看TA们的做法!
市发展改革委赴回天地区调研,推进做好第二轮回天行动计划收官评估工作,加快第三轮回天行动计划谋划。赴积水点治理工程一期、清华长庚医院二期和积水潭医院二期等重点项目开展报到服务,推动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重难点问题。
市委社会工作部推动“友好之城”建设,新启用3处全时驿站,新增1处友好商圈、1处友好园区,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达到100个。
市民政局指导昌平区开展回天地区社会企业认证工作,共有10家企业获得认证,范围覆盖养老服务、文化传播、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推进地铁17号支线(R6线一期)建设,配合京投公司开展轨道交通沿线用地规划研究、规划资料收集、用地条件梳理等工作,并持续推动线路一体化规划方案与街区控规等相关规划的衔接。
市交通委加快推进朱辛庄首末站、中东路首末站建设,朱辛庄首末站主体结构已封顶,预计年底完成建设,中东路首末站正加速推进前期研究工作,已深化完成规划综合实施方案,正在进行方案指标公示。
市水务局召开年度工作对接座谈会,与昌平区对接回天地区雨污分流改造相关方案,并建立常态化机制,制定工作清单,明确主责单位和时间节点,全力推动重大项目谋划与实施。
市卫生健康委进一步推进回天地区医联体建设,通过双向转诊、预约挂号、专家下社区等措施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一季度,积水潭医院、清华长庚医院双向转诊患者2800余人次,委派专家下沉出诊740余人次。
公交集团到天通苑北、金域华府西门、北店嘉园等社区和公交站台开展出行调研,优化调整公交线路,累计更换、维修破损站牌23块,解决居民公交出行难题。
首开集团持续跟进华龙苑南里小区物业服务招投标工作,依据业委会招标文件要求,制定相应服务方案。
首农食品集团开展华龙苑南里小区单元门专项维修工作,对存在生锈和损坏问题的6扇单元门打磨除锈、重新喷漆并更换合页,确保单元门开关顺畅、使用安全。
环卫集团出动作业人员12144人次,作业车辆6623车次,检查人员105人次,有效保障回天地区环境卫生干净整洁。
排水集团开展管网养护清掏及井盖病害专项治理工作,清疏育知东路、韦氏加油站等重点区域管线16.4公里,完成回龙观东大街及太平庄中一街两处井盖隐患处置。
市商务局推动超极合生汇西区开业运营,西区以“超极好逛”为定位标签,引入近300个品牌,其中35%为各类首店,与东区共同汇聚近800个品牌,涵盖娱乐、餐饮、珠宝、数码、服饰等众多业态,满足回天地区居民多元化消费需求。
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回天地区六街一镇开展文艺快闪、手工盆栽、糖葫芦手工制作等公共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回天地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市体育局持续推动“15分钟运动圈”公益跑步活动,在3个回天地区核心营地累计举办15期训练活动,451名居民参与,服务660余人次。
市妇联组织“京北丽人”“京北小卫士”等志愿者团队,开展“清洁环境 共享健康”新春焕新颜、卫生日活动、周末卫生大扫除等志愿服务20余次。
团市委以“雷锋日”“妇女节”“植树节”等为主题,开展19场活动,吸引670名青少年参与,进一步激发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
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共出动18人次,检查回天地区物业项目9个,指导项目工作80次。
市城市管理委开展9次针对垃圾混装混运的联合执法检查,开具17张“不分类不收运”拒收单,依托昌平区“垃圾分类大讲堂”和垃圾分类基层赋能工作站,开展3场“垃圾分类进社区”活动。
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开展夜查整治76次,设置整治岗位316处,开展“一盔一带”“美丽乡村行”宣教活动,发放宣传材料5000余份。
市国动办组织专人对回天地区在用人防工程的安全使用情况进行了抽检,对于发现的问题,要求使用单位第一时间进行整改。
市城管执法局开展街面环境秩序整治,立案处罚占道经营等各类违法行为265起;加强各施工工地扬尘及夜间施工情况监管,立案处罚149起。
市消防救援总队开展联合执法检查约15次,监督检查59家回天地区相关场所,督查整改火灾隐患78处,处理“12345”投诉举报35起,开展“一警六员”消防基本技能实操实训8场次,培训人员200余人次。
以服务传递温暖
用担当诠释使命
“回天有我”步履不停
期待这份民生答卷
谱写更多幸福篇章
来源:发展北京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