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30日,耕地保护科普基地(丘田间)在重庆市铜梁区安居镇龙兴村隆重开园(下称“丘田间基地”)。该基地是重庆市首个耕地保护科普基地,旨在通过科普研学、文旅及特色产业的融合,开启重庆市耕地保护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4月30日,耕地保护科普基地(丘田间)在重庆市铜梁区安居镇龙兴村隆重开园(下称“丘田间基地”)。该基地是重庆市首个耕地保护科普基地,旨在通过科普研学、文旅及特色产业的融合,开启重庆市耕地保护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开园盛况:多方携手共启新篇
丘田间基地开园启动仪式在铜梁区安居镇龙兴村隆重举行,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铜梁区政协、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等相关单位出席活动。仪式现场,该基地先后获授牌“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耕地保护野外实践站”“重庆市地质学会健康地质实践基地”“铜梁区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领导在致辞中表示,“丘田间基地作为全市首个耕地保护科普基地,将承担起传播耕地保护理念、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铜梁区政协相关领导在致辞中表示,该基地将成为展示铜梁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
特色布局:历史与创新交融
据了解,该基地由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投入2000万元专项资金开展土地综合整治,突出规划引领、优化耕地布局、激活土地潜力,带动铜梁区整合涉农项目资金,联合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与龙兴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具体建设,共同打造这一集田园风光、科普研学、农事体验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乡村田园综合体。
依托市级土地整治项目,丘田间基地创新采用“土地整治+综合运营”模式,打造了“1核6区N业态”特色布局。其中,“1核”指以耕地保护展陈厅为核心,“6区”指打造地质地貌时期、原始社会时期、奴隶社会时期、封建社会时期、耕地改革时期、现代农业初期等六个主题研学区,“N业态”则涵盖了研学教育、农旅体验、有机种植等乡村富民多种经营业态。
据介绍,丘田间基地最大的特色在于其“核心内容五年迭代、延展内容两年更新”的运营机制,这种机制既保证耕地保护历史脉络的完整呈现,又能及时更新政策解读与实践案例,确保科普内容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互动体验:科普与趣味同行
丘田间基地内搭建的重庆耕地保护文化展览长廊成为当天开园活动一大亮点。展览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系统展示我国耕地管理的历史沿革、重庆市耕地保护工作实践举措及显著成效。当参观者漫步长廊,仿佛翻开一部厚重的土地史诗,与百年前的耕地“共话”,更能深刻感受我国耕地管理的时代变迁。现场还特别设置户外人物摄影展区,这种以人文视角解读耕地保护的展示方式,生动且富有感染力地诠释了“耕地保护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阐释耕地保护不仅是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更是承载乡愁记忆、维系文化根脉的精神家园。
此外,开园活动当天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在田间休闲体验区,一场别开生面的插秧比赛吸引了众多参与者。参赛者们卷起裤腿,赤脚踩进水田,在专业农技人员的指导下体验传统农耕的乐趣。“地类蹲”“知识问答”等耕地保护科普互动游戏也深受欢迎,参与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了满满的“干货”。乡村集市上,当地村民带来了琳琅满目的特色农产品,生动展现了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整合价值:多重效益有机统一
丘田间基地不仅是科普基地,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举措。该基地通过土地综合整治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通过产业融合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创新模式吸引公众参与,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带动乡村全面振兴提质增效,绘就巴渝和美乡村铜梁画卷。
据悉,基地建设期间已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预计正式运营后每年可带动周边农户增收30%以上。龙兴村村民彭阿姨兴奋地说:“现在不仅环境变好了,来参观的人多了,乡村更有活力,日子也更有奔头了。”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丘田间基地创新推出的“共享农庄”,通过线上认养耕地、参与农事体验等方式,吸引社会公众积极参与耕地保护和利用,使耕地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展望未来:科普赋能绘好蓝图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相关负责人透露,接下来将依托基地开展更多产学研合作项目,在耕地优化布局、提质增效等领域进行技术攻关,进一步发挥基地的综合效益,助力构建多方联动、科技赋能、科普深化、产业升级的耕地保护新格局。
下一步,丘田间基地将在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铜梁区人民政府指导下,整合各类专项资金,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运营,进一步总结推广土地高效利用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充分发挥重庆耕地保护科普阵地作用,促进科普研学、文旅及生产融合,推动当地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