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矶滩乡塔坑村的田地里,无人机嗡嗡作响,科技特派员汪喜龙正操作机器进行油菜施肥作业,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场景与传统田园风光在这里交相辉映。近年来,矶滩乡立足本地以水稻、玉米、油菜等为主的传统种植模式,充分发挥6名科技特派员的专业优势,实施“一村一特派员”制度,在技术
矶滩乡塔坑村的田地里,无人机嗡嗡作响,科技特派员汪喜龙正操作机器进行油菜施肥作业,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场景与传统田园风光在这里交相辉映。近年来,矶滩乡立足本地以水稻、玉米、油菜等为主的传统种植模式,充分发挥6名科技特派员的专业优势,实施“一村一特派员”制度,在技术推广、科技服务、技术培训等方面持续发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科技动力。
“以前除草最头疼,草比苗还旺,打药贵还怕伤苗。”一位村民指着田里的油菜说,“现在这个新品种不怕除草剂,草少了,产量还高了。”
据汪喜龙介绍,他们推广的抗磺胺酰脲类除草剂油菜新品种宁R201通过基因改良,能耐受特定除草剂,从而精准灭草而不伤苗。这一技术使除草成本降低30%,亩均产量提高约15%。水稻也换上了优质高产的“科两优丝苗”,抗病性强,米质更优,为农户带来每亩超100元的增收效益。与此同时,水稻油菜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油菜免耕直播等新技术的普及,不仅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还提升了农产品品质,减少了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过去人工施肥,费时费力不说,还很难做到均匀施肥。现在无人机飞一圈,又快又准!”村民老李算了一笔账,“以前请人打药,一亩地工钱加饭钱得花不少,现在用无人机,成本省了一半。”
在科技服务领域,无人机的应用成为农业生产的一大利器。科技特派员利用搭载智能导航系统的无人机开展播种、施肥、打药等作业,精准播种提高了出苗率,变量施肥提升了肥料利用率,高效喷药及时防治了病虫害。仅今年春耕期间,无人机就完成了全乡超700亩农田的作业任务,农业生产效率实现质的飞跃。
田间地头,科技特派员化身“田间导师”,在水稻病虫害高发期,现场示范识别病虫害、演示防治作业;在油菜种植现场,手把手指导农户进行新技术操作。农技课堂上,专题讲座通过多媒体设备,以图文并茂、视频演示的方式,系统讲解农作物栽培、病虫害防治、农业机械使用等知识。今年已累计开展培训8场,培训农户190人次。
“现在种地和以前不一样了,得懂点科技才行。”一位参加培训的村民笑着说,“以前靠经验,现在靠技术,收成更稳了。”通过培训,越来越多的农户掌握了先进的农业技术,成为懂技术、善经营的新时代“新农人”,为矶滩乡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矶滩乡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作用,深化产学研合作,引进更多先进技术和优质品种,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让科技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硬核”支撑。(喻环、汪喜龙)
来源:聊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