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区:“智汇山阳·三链共融”构建政校企合作新篇章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30 17:53 1

摘要:2024年以来,累计引进紧缺人才381人,引才规模稳居全市首位,举办创新创业大赛7场,为企业输送技能人才400余人,组建“产业教授服务团”,为中小企业攻克技术难题10余项……4月30日,记者从焦作市山阳区委组织部获悉,该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科技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姬姣姣 通讯员 祁会

2024年以来,累计引进紧缺人才381人,引才规模稳居全市首位,举办创新创业大赛7场,为企业输送技能人才400余人,组建“产业教授服务团”,为中小企业攻克技术难题10余项……4月30日,记者从焦作市山阳区委组织部获悉,该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认识持续深化,成效显著。

近年来,山阳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产业三位一体的协同优势,打造“智汇山阳·三链共融”人才品牌,以“智汇山阳”行动为抓手,通过政府链资源、高校链创新、企业链效能,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推动山阳以“人才出彩”焕发“城市光彩”。

当好指挥棒 链接校企资源 指引合作方向

山阳区坚持把“政校企”合作嵌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激发新质生产力强劲动能。

构建合作“一盘棋”。山阳区加快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

发挥区委政校企合作工作专班“穿针引线”“牵线搭桥”作用,聚焦“三新”建设、企业发展、高校科研共性需求,以焦作市“1+18”人才政策为牵引,召开人才项目对接座谈会,科学谋划合作路径,扎实推进政校企三方合作,助推产才融合、创新发展。

打造引才“强磁场”。山阳区依托辖区高校,瞄准毕业生就业季和企业招聘季,创新打造“引才聚焦·智慧怀川”“职引未来·筑梦山阳”“魅力山阳·职等您来”等特色引才活动品牌,充分运用直播带岗、实地拓岗等多种形式,吸引人才留在本地。2024年以来,全区累计引进紧缺人才381人,引才规模稳居全市首位。

激发产才“原动力”。坚持校企资源共享、人才共用的原则,建立校企“双月对接”“进高校访院士”“怀川学子进山阳”等互动机制,邀请高校专家人才和企业面对面就最新政策、产品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研讨交流和“把脉问诊”,将高校的人才、技术优势变为企业的市场优势。

搭好连心桥 链接创新动能 激发人才活力

内聚资源、外联高校、联合攻关、协同转化……山阳区坚持打造平台上融通、技术上贯通、培养上联通的“政校企”合作新样板,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创新整体效能。

强化平台建设。整合利用社会资本,建立方盈教育科技产业园,提供丰富实验设备,搭建实训操作场所,孵化科技类企业,不断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实施“引校入企”合作模式,推动焦煤集团与河南理工大学构建产教融合发展平台,建立煤矿智能化、固废资源化利用、能源综合利用等8个研发中心,帮助企业突破发展瓶颈,提升质量效益水平。

强化智力支持。组建“产业教授服务团”,选派高校教师到企业担任技术顾问,组建河南理工大学教授团队常驻风神轮胎研发中心,成立焦作大学教师带领学生团队为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方案,攻克技术难题10余项,通过引智借智,赋能高质量发展。

强化人才培养。山阳区创新“院地合作”模式,以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模式,实施高校科研院所和专家团队揭榜领题活动,引导高校从知识传授向创新策源转型,将科研重点聚焦产业发展难题,高效服务经济发展。创新“双导师项目制”,企业导师负责实践指导,院校导师注重理论提升,全面推行“订单式”培养、“菜单式”教学,精准为企业培养产业技能人才。搭建“校企产教联盟”平台,引导辖区风神轮胎、焦煤集团等16家重点企业与7所高校签订产学研协议和“订单班”人才培养协议,共建就业实训基地,为高校大学生实习实训、就业创业提供坚实平台支持。2024年以来举办创新创业大赛7场,为企业输送技能人才400余人。

做好服务官 链接成果转化 助推效能提升

山阳区坚持“助企爱才”工作导向,建立企业首席服务官,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切实做到对接企业“深”、对接成果“准”、对接资源“广”,着力将三链共融的“硬实力”转化为企业、高校人才发展的“催化剂”。

搭建科研平台。推动焦煤集团与河南理工大学共建全市首家“中原学者工作站”,通过产学研合作,为建站单位搭建科技攻关、产品研发、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的服务平台。

深化项目合作。山阳区引导焦煤集团与辖区高校签订产学研协议,共同设立科研课题,凝聚高校团队智力,运用前沿技术成功为企业开发智能采矿系统,生产效率和安全生产能力实现双提升。

赋能产品攻关。为切实解决企业诉求,山阳区组织遍访对口人才,成功搭建博士后平台,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帮助风神轮胎与高校深化产学研合作,研发高端轮胎产品。

争取资金帮扶。山阳区多渠道、多层次争取上级各类资金支持,先后帮助焦作技师学院申请省级重点产业急需紧缺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项目、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项目,分别获得800万、150万元奖补资金;帮助冶金技校申请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师范项目获得300万元奖补资金;帮助冶金技校、山阳刺绣、李文献绞胎瓷、陈氏叶雕等申报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分别获得10万元奖补资金,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山阳区作为近年来人口流入区,人才集聚态势持续明显,创新创业活力持续增强。山阳区相关负责人说,将持续深化政校企合作,广纳四方英才,不断擦亮“智汇山阳·三链共融”人才品牌,着力打造人才向流之地、创新活力之区。

来源:河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