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巴基斯坦新闻与广播部长阿陶拉·塔拉尔于当地时间4月30日凌晨说,印度恐将于未来24至36小时内对巴基斯坦采取军事行动,印方任何军事冒险行为都将遭到巴方坚决果断回击。
据新华社报道,巴基斯坦新闻与广播部长阿陶拉·塔拉尔于当地时间4月30日凌晨说,印度恐将于未来24至36小时内对巴基斯坦采取军事行动,印方任何军事冒险行为都将遭到巴方坚决果断回击。
消息一出,似乎又一场大战迫在眉睫。
巴方情报可靠吗?
巴方声称情报来自“可靠渠道”,但并未公开卫星图像或通信截获等实证。相比起2022年俄罗斯发起对乌克兰特别军事行动,美国情报部门逐帧分析俄军边境演习部署卫星图,最后确信俄军要动手的做法,巴方仅通过社交媒体放风,更像“认知战”,而非传统情报披露。
不过,印度海军“维克兰特”号航母已经进入巴基斯坦附近海域演习,空军“阵风”战机频繁起降,演习内容包括在平原和山区等不同地形条件下,对地面目标进行密集打击等行动,尽管演习只持续一天。同时间,印度海军导弹驱逐舰“苏拉特”号成功试射了一枚射程约70公里的中程对空导弹。
如此种种,确实显示军事调动迹象。这些部署符合“有限军事打击”战术需求,但全面战争所需弹药储备、后勤动员尚未完成。由此也可见,即使爆发冲突,烈度和规模也在可控范围。
满天飞的不是战机,是假消息
只是,在战场正式开火前,没有硝烟的舆论宣传战已经打得不可开交。何况在全世界普遍刻板印象里,南亚裔群体更有着超乎常人的自信和表达热情,为了精神胜利而吹牛甚至造谣是常有的事,以至于各路假消息更是层出不穷。
2019年印巴克什米尔空战期间,双方就大力宣扬击落对方战机,最后大部分战果都无法证实,唯一能确认的,只有印度空军飞行员阿比南丹上校驾驶米格-21Bison战机被巴基斯坦空军击落并俘虏,放回来后却莫名其妙成了“英雄”。
所以,此次对峙,自然少不了“击落对方战机”战果。比如,有印度账号配出一段视频声称,印度击落一架巴基斯坦空军JF-17,收获大量关注点赞评论转发。然而,事实上,视频是去年6月印度空军苏-30MKI坠毁马哈拉施特拉邦的画面。没错,令印度人扬眉吐气、热血沸腾的,是他们自己坠毁的飞机。
而有卧龙的地方必有凤雏,巴基斯坦反制办法同样“奇观”,用同一段视频素材,说这是“被击落的印度苏-30”和“被击落的印度阵风战机”。这种“跨维度嫁接”在战争史上罕见,看得人哭笑不得。
除此之外,军迷都知道马丁·贝克公司“确认弹射座椅数据”声明,是确认军机损失一大佐证。印度人也知道,为了令“巴方JF-17被印度空军击落”显得更可信,他们甚至P了一张声明数字。只是,这稍微去马丁·贝克官方社交媒体账号和官网一看就露馅,但印度人嘴上功夫是不会认输的。
加上如今AI生成图片技术愈发成熟,应用愈发广泛,使得更多此类图片找不到出处,配上“不宜多说,以防泄密”文案故弄玄虚,更是令假消息假情报泛滥成灾。虽然俄乌冲突初期也是假消息满天飞,但起码还有点真东西掺在其中,印巴口水仗干脆全是情绪,基本找不出事实。
所以,不排除巴方放出印度即将采取军事行动传闻,也是混淆视听计划的一部分。那若是印度真要动手,会怎么做呢?
要是印度真动手,会怎么做?
巴控克什米尔“恐怖分子营地”自然是印度优先打击目标,如2025年4月22日恐袭案发地帕哈尔加姆周边。既可兑现莫迪“严厉惩罚”的承诺,又能将冲突限制在“反恐”框架内,避免触发巴方“核红线”。
除此之外,印度4月27日暂停《印度河用水条约》,还在巴方不知情情况下开闸放水,此举或将打击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国计民生,且该手段比军事打击更隐蔽,属于战争打击手段中的模糊地带,甚至印军边防特种部队还有可能伪装成民兵越境袭击。至于网络攻击和认知作战,已经开始了,并且是全员参与,不曾间断。
面对印巴当前“剑拔弩张”局面,当务之急不是仓促下结论指责别国。尽管这样会展现强硬姿态、满足国内民族主义需求,但却会加剧地区动荡风险。在印巴愈演愈烈对峙升级中,双方似乎都忘了,将恐怖袭击肇事者绳之以法,维护南亚地区和平稳定才是最重要的。
来源:海峡新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