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坚持“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议”基层治理理念,深度践行乡村治理现代化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协商共治的核心要义。在东方红村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暖心议事厅”,构建常态化民主协商机制,引导村民全过程参与决策村务。通过民主协商凝聚共识,因地制宜增设村史馆、长者食堂、儿童书吧等便
“众议”聚智,构建基层治理“同心圆”
坚持“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议”基层治理理念,深度践行乡村治理现代化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协商共治的核心要义。在东方红村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暖心议事厅”,构建常态化民主协商机制,引导村民全过程参与决策村务。通过民主协商凝聚共识,因地制宜增设村史馆、长者食堂、儿童书吧等便民惠民功能阵地,既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又显著增强村民对乡村建设的参与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众筹”聚力,打造产业振兴“资金池”
坚持乡村产业资金来源多元化的筹资机制,改变过去单纯依赖财政资金投入建设的模式,积极发动群众自愿筹资,累计筹集30余万元注资强村公司,有力推动产品展示直播间、便民充电桩和农体文旅商融合发展产业项目实施。促进了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实现了乡村经济发展与群众利益共享的良性循环。
“众创”聚能,激发创新活力“新动能”
坚持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在乡村特色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动员群众参与村级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与产业融合发展,如:谋划建设小龙虾美食营地,筹办“村BA”赛事活动等,期间持续点亮乡村“夜经济”,带动村民集体“双增收”,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提升了乡村文化软实力和吸引力,使乡村特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
“线”上联动:
以党员示范带动群众参与激情
化州市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党员示范为“点火器”,点燃群众参与的“主引擎”,推动社会力量集成集聚,做深做实“百千万工程”工作。
01
一是干群共治,锻造攻坚“先锋队”
化州同庆镇成立“大兵团”作战方式,通过党支部结对帮扶上良村,组建党员作战队科学指导村庄规划,并发动群众参与典型村建设5万人次,全镇机关单位带头捐赠红砖10万余块,引导鼓励群众赞助机械设备、水泥砂石以及筹款70多万元,用于整治臭水沟、垃圾黑点以及建立“四小园”。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干群共治”的良好局面。
02
二是协商共治,搭建民意“直通车”
化州新安镇摒弃传统的“政府包办”模式,由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引导群众通过村民议事会自主协商解决排污管走向争议,以“政府出资+村民筹工筹劳”的方式推动排污管网建设,实现了从“矛盾对立”到“协商共治”的治理升级。提高了乡村治理的效率和公信力,推动乡村治理从“行政主导”向“多元共治”跃迁。
03
三是示范共治,树立发展“风向标”
石湾街道榕木水村由党员干部带头拆旧屋、让地修路、建造“四小园”,带动群众积极响应参与,形成“党员带头、全村响应”的示范效应和共治格局。同时,发动群众筹资60万元用于生态绿化建设,新建“四小园”140多个,新增文体活动广场5个,实现了村容村貌美丽蝶变,吸引周边不少村庄纷纷前来效仿学习。
“面”上成势:
以多元参与绘就共建共治新图景
化州市将“点上突破”与“线上联动”的经验全面铺开,大力推行多元筹资筹劳机制,推动群众参与从“局部示范”迈向“全域共治”。
01
一是财政补一点
以奖代补,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做到“花小钱办大事”。如石湾街道榕木水村就是采用“政府补+村民筹”模式筹资60万元,其中社会自筹资金占比超过66.7%,实现了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
02
二是群众出一点
让一批党员干部率先行动起来,带头捐资捐物,再鼓励村民自筹共建,筹资或筹劳由村民自由选择。如长岐镇塘北村村民支持典型村建设,目前捐款总额已达164万元;新安镇发动群众筹资筹物折算共计约324万元,筹劳737人次。群众从“旁观者”变身“建设者”,使群众“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实现群众主体作用与乡村自我发展的深度融合。
03
三是帮扶单位捐一点
充分利用结对帮扶力量助力镇村建设发展,如中垌镇利用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的60万元捐赠资金对马路头村及鸭塘村的村道进行硬底化,铺就了2.4公里的民心畅通路,实现了结对帮扶与乡村资源整合的有效衔接。
04
四是商会筹一点
发挥商(协)会优势,如林尘镇通过商会平台募集100多万元社会资金支持典型村建设。据统计,2024年各镇(街道)引导商会捐资助学达1100多万元,捐资捐物支持村BA赛事等活动超200万元,累计植树超2万株,构建起“商企反哺——乡村蝶变”的共赢生态。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