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仅如此,申请专利成功的韩国公司,还大张旗鼓地进行了下一步操作。
文|理泽
编辑|先锋谷
“中国人发明了韩国人”。
这是郭德纲在相声中的调侃。
万万没想到,这句话现在逐渐走进了现实。
饺子,一种家喻户晓的传统美食。
它本应是华夏饮食文化里璀璨的明珠。
可最近,却惊现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
咱们吃的饺子竟成了韩国人的专属美食。
这事让北京胡同里正在包饺子的王大妈大惊失色:
“我这韭菜鸡蛋馅的手艺是跟我奶奶学的,难不成我奶奶还是韩国留学生?”
这究竟是文化的误解,还是蓄意的 “文化掠夺”?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唠这桩让人又气又无奈的事儿。
众所周知,韩国一直对咱们的文化虎视眈眈。
他们一会儿宣称中医是由韩医演变而来的。
一会儿又大吹大擂地递上造纸术的非遗申请。
好在,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韩国的离谱申请直接被驳回。
只可惜,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在韩国“丧心病狂”的申请下,还是“掳”走了我国部分文化。
拔河、传统木结构建筑艺术、麻织工艺……
这些“瑰宝”被韩国成功申请非遗。
更可气的是,部分韩国人颠倒黑白。
明明是我国的古工艺传入了韩国,他们偏要本末倒置。
如今,韩国人更是把歪主意打到了“饺子”身上。
“饺子承载了韩文化,是我国的本土工艺。”
近日,韩国美食协会发出了一则公告。
在公告上,他们大言不惭地将饺子的归属地变成了韩国。
起初,这则消息咱们也是当个笑话看。
毕竟,饺子可是中国传承千年的美食。
早在东汉时期,张仲景为了治疗冻疮,发明了“娇耳”。
娇耳就是饺子的雏形。
当时,韩国还处于“三韩时代”,正在接受东汉的荫封。
随后,经过千年的发展,饺子在中华大地遍地开花。
明眼人都能看出,饺子属于咱们大中华的产物。
可偏偏,美国就不这么认为。
4月8日,老美批准了韩国饺子的外观专利申请。
他们将外观拥有14道褶子的饺子专利,归属于韩国。
其他餐馆,想要卖这类饺子,必须支付产权费用。
这就意味着,老美的中餐馆,再卖饺子就属于侵权行为。
同时,我国的速冻水饺,也无法再出口到美国。
不然,韩国有权状告咱们侵权。
不仅如此,申请专利成功的韩国公司,还大张旗鼓地进行了下一步操作。
他们接连发出14张不同角度的饺子照片。
那态度简直是赤裸裸的挑衅!
咱们岂能受这气?
于是,部分网友开始深扒这家韩国公司。
没想到,这一扒还真扒出来了“猛料”。
原来,这一场早有布局的“阴谋”。
此次,申请饺子外观专利的是韩国的JC公司。
起初,这家公司是以拌饭打进的市场。
后期,因为竞争太过激烈,所以才转战速冻饺子行业。
自从JC踏入饺子行业后,他就开始长达数十年的布局。
2011年,他们打着“韩式传统美食”之名进军全球市场。
为了与中国饺子进行区分,JC抛弃了“dumplings”的传统叫法。
他们选用韩式叫法“ManDu”进入海外市场。
同时,他们将外包装设计的极具迷惑性。
清一色的韩文标识、画着穿着韩服的人、满满的韩式设计……
JC他们就是要通过包装,给消费者洗脑,让海外觉得这就是韩国的特色美食。
除此之外,JC在海外平台甚至发起了“ManDu”挑战。
他们通过大量的吃播视频与互动,给海外用户洗脑。
2013年,他们又开始频繁的聘请当红明星做代言人。
明星效应+流量传播=洗脑成功。
就这样,许多外国人开始认为,韩国饺子就是正统。
在中国市场上,韩国也费尽了心思。
他们不敢堂而皇之地否认饺子起源。
因此,在产品名称上,采用了“王饺子”的叫法。
外包装上也一改海外作风。
他们抛弃了韩国元素,反而大量采用中国本土元素。
如此一来,许多消费者还以为必品阁(JC旗下饺子)是中国出产。
再者,在营销方面,必品阁也有着自己的“小心机”。
他将目标客户定位在我国的中产阶层。
随后,必品阁就玩起了“双面营销”。
在线上,他先是用“抱蛋煎饺”等网红食谱霸屏。
随后,必品阁开始与各大头部主播合作。
他利用网红效应,很快就成功打开了电商市场。
至于线下,必品阁则选择入驻盒马、山姆等场所。
他借用“会员制光环”收割中产钱包。
有一位代理商甚至直言:
必品阁专挑主播直播间和Costco货架,哪里有流量就去哪里。
靠着这套“高端人设+流量轰炸”组合拳,必品阁年入60亿。
他成为了饺子市场的“佼佼者”。
如今,必品阁用专利事件背刺我国。
这时,大家才发现:
“吃了这么多年,原来这饺子是韩国‘养子’!”
不过,咱们国家也不是吃素的,岂能容许“小人”作祟。
于是,一场轰烈烈的反击开始了。
解气,真是太解气了!
这场饺子反击战中,率先出手的是各大超市。
4月26日,广州某超市的经理下令:
“连夜清空货架上的韩国饺子,并全部销毁。”
其他超市也是有样学样,开始对饺子产品进行严格审查。
韩式元素包装?下架!
歪曲饺子历史?清空!
用我们的市场来推广你们“偷”来的文化?没门!
除此之外,各大超市还积极推广我们的传统饺子。
他们把具有中国特色的饺子集中陈列。
有的超市甚至还举行了包饺子活动。
他们积极邀请消费者参与,现场讲解饺子的历史和文化,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饺子的魅力。
同时,咱们的各大企业也没闲着。
30多家中企联合起来,申请各种饺子国际专利。
面皮厚度、褶子角度、制作工艺等,统统收入囊中。
咱们算是狠狠地出了一口恶气。
不过,这口气是出了,但韩国饺子15年的外观专利,还是让人胆战心惊。
因为,这里暗藏着韩国“黑暗”的狼子野心。
剥开“专利维权”的外衣,CJ公司的野心昭然若揭。
首先是他们想抢占美国的中餐市场。
要知道,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中餐在那里很受欢迎。
而中餐馆的招牌菜是啥?那就是饺子。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品牌的速冻水饺,几乎要占到美国饺子行业的6成份额。
这哪是饺子,这分明就是“印钞机”啊!
如今,中美正在进行关税互博弈。
在高关税的情况下,中餐的成本飞速上涨。
原本每箱 20 美元的面粉原料,如今采购价直逼 30 美元,涨幅达 50%。
如此一来,中餐馆的饺子价格自然一路飙升。
此时,韩国看到中国饺子在美国的市场潜力。
一方面,他们推出价格偏低的韩国饺子。
一方面,他们又申请专利,试图在法律上进一步限制中国饺子的销售。
一旦中国饺子退出市场,那么韩国就能垄断美国的饺子行业。
这算盘打得有点精明。
其次,饺子只是一个“表面”。
韩国的终极目标是为了阻碍中国文化的发展。
要知道,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
饺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承载着中国的历史、民俗和情感。
韩国窃取饺子文化,就是想削弱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从之前的泡菜到端午节事件,再到现在的饺子专利;
这都是他们企图阻碍中国文化发展的手段。
最后,韩国或许是想混淆历史。
人人都知,韩国的历史文化相对单薄,所以他们就喜欢把别人的文化据为己有。
韩国故意歪曲历史,把中国的饺子说成是韩国的。
其目的就是想让后代和世界都忘记饺子的真正起源。
这不仅是对历史的不尊重,也是对文化的背叛。
不过,他们的这些野心注定是要失败的。
中超的反击只是开始。
接下来,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和社会力量加入到保护传统文化的行列中来。
我们的文化是无数中国人的共同记忆。
这场“饺子大战”,表面争的是褶子,内里拼的是文化底气。
韩国企业或许不明白:
“他们能偷走专利证书上的几行文字,却偷不走中国人对饺子的情感密码”。
从张仲景发明“娇耳”祛寒的医者仁心,到速冻饺子登上太空餐桌的新征程。
饺子早已不是简单的面食,而是串起千年历史的文化符号。
中国超市用传统馅料打败“泡菜芝士饺”,用非遗故事取代“韩式起源说”。
这不是狭隘的文化对抗,而是一场温柔却坚定的文明自白:
“我们尊重所有文化的创新,但坚决守护属于自己的根脉。”
参考资料:
1.律师解读韩企申请饺子外观专利|四川观察
2.离谱到家了!韩国企业在美注册“饺子”外观专利,美国还批准了|观察者网
3.中国航天员在太空吃饺子|央视新闻
来源:先锋谷影视娱评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