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知道的酒桌社交技巧: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人情世故间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14 04:28 2

摘要:在中国的酒桌文化里,劝酒与喝酒有着特定的“偏好”。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劝酒一般劝的都是高度白酒,且往往是用大杯。这对于那些对白酒不感冒与不爱喝酒的人、又喝不习惯的人来说,着实是一种痛苦的体验,甚至会感到难堪。

在中国,社交常常离不开应酬,应酬又总与吃饭喝酒紧密相连。这其中,酒桌上的那些事儿,暗藏着诸多社交学问。

在中国的酒桌文化里,劝酒与喝酒有着特定的“偏好”。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劝酒一般劝的都是高度白酒,且往往是用大杯。这对于那些对白酒不感冒与不爱喝酒的人、又喝不习惯的人来说,着实是一种痛苦的体验,甚至会感到难堪。

在中国的官场和商界,劝酒并非简单的礼仪,它有着服从性测试和诚意性测试这两个实际功能。服从性测试,就是看你能否喝下这难以下咽又伤身体的酒,以此判断你是否听话,在某些领域,这甚至等同于忠诚度测试;诚意性测试则是看被劝酒的人能否放下体面,展现喝醉后的丑态,劝酒者借此获取“把柄”,从而建立信任。

同时,那些有社会地位、高价值的人,很难被约出来吃饭。有实权的客户更是难约,他们不轻易答应饭局邀请,要是能把他们约出来喝酒,说明对方对你有兴趣,想通过酒局观察你是否值得交往。可要是喝酒后表现不佳,比如胡说八道、哭闹、掀桌子,甚至做出不当行为,只会让对方觉得你不靠谱。

那么,在酒桌上究竟该如何表现呢?这得根据不同情况来定。如果是别人求你办事,且对方社会地位比你低,这种酒局相对好办,不想喝酒直接表示就行。但要是你求别人办事,且对方社会地位比你高,就得格外注意了。首先,千万不能自己不喝或者喝得很少,却一个劲地劝别人喝酒,这是非常失礼的行为。正确做法是自己给自己斟满酒,先喝为敬,喝之前端杯向对方示意“您随意,我干了”,不要劝逼对方喝酒,自己多喝。这样既能让对方感觉舒服,又表达了你的尊重。在轻松的氛围中,大家更容易放下防备,交流也会更深入,关系自然就能拉近。

但要记住“酒醉三分醒”,即便醉酒,也要控制好自己的言行,不确定的话不要乱说。毕竟,酒桌上的信任试探是双向的,主动通过喝酒表达对对方的服从、认同和尊重,展示自己的诚意,就能成为对方信任的人,把所谓的“测试”转化为社交手段。

当然,在酒桌上也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比如不胜酒力,一杯就倒、或者身体有病不能喝酒。不妨坦诚一些,直接表现出来,让大家知道你不是故意推脱,这种坦诚的态度反而会让人记住你,之后也不会为难你。但千万不能没病装病,一旦被发现,就会被人看不起。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遇到有人故意灌你酒。这种人确实存在,常见于同学、亲戚、同事和普通朋友之中。对于这类对自己事业前途没有直接帮助,还不尊重自己的人,大可以拒绝喝酒,不用给他们面子。但要是面对那些对自己事业有影响力的人,即便心里不情愿,为了不得罪对方,该喝还是得喝。

需要明确的是,酒桌之道只是社交的一部分,并不能代表全部。在与地位比我们高且有所求的人交往时,真正的社交核心秘诀在于让对方感受到你是有价值、安全可靠的人,这才是社交的基础。

来源:过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