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董签完合同后,被安排开4.2米的厢货,给平台的商户送建材。第一天早上六点就出车了,一直到晚上快十点才回来,车跑了240公里,结果结算下来才210块。后面几天也差不多,扣费名目一大堆,按公里、按重量、按楼层,每趟还要交“平台服务费”和“运力保障金”。
杜女士的公公姓董,今年55岁,干了好多年货运。四月底看到一条“杭州某物流招C1司机,底薪八千+提成月入过万”的招聘广告,就有点心动了。
他大概是4月20号去面谈的。对方说得特别好听,“只要你愿意跑,起码一天三四百没问题”。说得挺真,还专门录了语音保证。
老董签完合同后,被安排开4.2米的厢货,给平台的商户送建材。第一天早上六点就出车了,一直到晚上快十点才回来,车跑了240公里,结果结算下来才210块。后面几天也差不多,扣费名目一大堆,按公里、按重量、按楼层,每趟还要交“平台服务费”和“运力保障金”。
他连着干了九天,累得够呛,账上跑出了2100多块的流水,最后工资条上只剩1114块。家里人一看不对劲,赶紧问,“不是说好底薪八千吗?”
主管的说法是,底薪得一个月跑满300单,客户满意度还得95%以上才给;提成要流水过两万才有。老董才干了九天,哪能达标?说白了,这底薪等于就是画饼。
家人赶紧把之前录的音递给《1818黄金眼》,节目4月30号播了,一下子冲上了微博热搜。
网上的网友很快就炸了锅。有的说,“这不是典型的虚假招聘吗?打着‘底薪’的旗号,结果全靠计件。”还有人直说,这种“高薪”广告就是专骗信息不对称的人,尤其是像老董这种年纪的打工人,不熟网络,也不知道怎么维权。
大家还注意到一个关键问题:这公司口头说了很多流水规则,但合同里一个字都没写,律师也表示这算“主合同没写清楚责任”。真要去仲裁,平台估计难说清楚。
其实这种事不是第一次发生了。之前货拉拉就有人投诉,说先交押金、贴广告,结果活少罚款多,干不了几天被逼走,一个月下来净赚还不够3000。
还有的更狠,2024年湖南曝光过几起物流公司联合车商、金融机构一起搞事。一边“高薪招聘”,一边让你贷款买车,干不下去车被收走,人还背上贷款。
快狗打车那边,成都一位司机因为没按时贴车贴,保证金就被扣了,也让人怀疑平台是不是太随意加规则。
笔者认为:
第一,这种“底薪+提成”的说法,其实就是把最低工资责任转嫁给员工。量跑得少,工资直接打骨折;量跑得多,又有各种“满勤”“评分”来卡提成。对老板来说,稳赚不赔。
第二,中年打工人现在真的挺难。他们不懂平台规则,也不会在网上维权,碰到这类“你先跑,跑够再说”的套路,很难扛到最后维权成功。地方劳动监管真的该考虑设个线下窗口,别只靠App、邮箱这种方式。
第三,平台和司机的关系到底算不算劳动关系,老说不清。法律上有点模糊,出了事谁负责也总是在扯皮。我觉得“零工保障条例”得赶紧落地,对那种“虚假承诺、乱扣钱、压着不发工资”的事要有明确的处罚办法。
最后,我想提醒一下打工的朋友们:口头说的再好听也没用,一定要落在纸面上。签合同前问清楚:底薪发放条件、扣钱的项目和上限、考核怎么算,都得写明白。不然就算有录音,也只能当成舆论维权,真要仲裁还是得靠白纸黑字。
希望老董这事,能提醒更多人别再掉坑里。别被“月入过万”迷了眼,合同上每一个字才是真正该看的东西。
来源:小伙子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