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我去深圳,火车上邂逅陌生女子给我介绍工作,3年后意外重逢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9 05:33 3

摘要:命运像一列永不停歇的火车,载着人们驶向未知的远方。有些人只是匆匆而过的风景,有些人却在生命轨迹上留下无法抹去的痕迹。1998年的中国,改革的浪潮席卷全国,南北的差距如同隔着一道看不见的墙,无数年轻人带着梦想奔向南方。没有人知道,一段始于车厢内的偶遇,会如何改变

命运像一列永不停歇的火车,载着人们驶向未知的远方。有些人只是匆匆而过的风景,有些人却在生命轨迹上留下无法抹去的痕迹。1998年的中国,改革的浪潮席卷全国,南北的差距如同隔着一道看不见的墙,无数年轻人带着梦想奔向南方。没有人知道,一段始于车厢内的偶遇,会如何改变两个陌生人的一生。

01

东北的二月,寒风依旧刺骨。陈志明站在家门口,手里提着一个破旧的行李包,里面装着他全部的家当。二十五岁的志明瘦高,眉眼清秀,只是眼神中透着些许疲惫和不安。

“钱都给你放包里了,两千块,别让人看见。”母亲眼圈发红,语气急促,“到了地方先找住的,别舍不得钱。”

志明点点头,看向站在一旁的父亲。父亲是国企工人,去年单位改制,四十五岁的人突然下岗,整个人像是一下子老了十岁。

“去吧,到了地方打电话回来。”父亲的声音干涩,眼神游移,不敢看儿子。

邻居老王骑着三轮车,在门口等候。“时间不早了,该走了。”

告别父母,志明坐上老王的三轮车,朝火车站驶去。一路上,老王不停地絮叨:“深圳那地方复杂,啥人都有,别看谁都笑眯眯的,指不定肚子里打什么算盘。特别是那些南方女人,嘴甜得很,你可别被骗了。”

志明嗯嗯应着,心思早已飞到了远方。火车站人头攒动,志明买了张硬座票,是明天早上八点的车,老王塞给他两个馒头,拍拍他的肩膀离开了。

夜晚,志明躺在候车室的长椅上,辗转难眠。广播里循环播放着“请旅客保管好自己的行李物品”的提醒。周围是同样等待南下列车的人们,有农民工模样的中年人,也有和他差不多年纪的年轻人,大家脸上都带着相似的期待和忐忑。

第二天清晨,志明登上了开往深圳的火车。车厢里挤满了人,志明的票是无座,只能站在车厢连接处。火车缓缓启动,窗外的东北平原在晨光中渐渐远去。

几个小时后,志明的双腿已经麻木,他努力在人群中找到一个靠窗的位置站着。这时,一位女乘务员走过来,对他说:“小伙子,12号车厢有个座位,跟我来吧。”

志明惊喜地跟着乘务员穿过几节车厢,来到一个相对不那么拥挤的硬座车厢。乘务员指了指靠窗的一个座位:“那个女乘客的旁边有空位,她的同伴下车了。”

志明道谢后,小心翼翼地走过去。座位旁是一位穿着朴素但整洁的年轻女子,约莫二十七八岁,短发,面容清秀,正望着窗外发呆。

“你好,这个位置有人吗?”志明问道。

女子转过头,上下打量了他一眼,摇摇头:“没人,你坐吧。”口音带着明显的南方腔调。

志明放下行李,感激地坐下。这是一段漫长的旅程,从东北到深圳要三十多个小时。他偷偷瞄了一眼邻座的女子,她安静地看着一本杂志,神情专注。

中午时分,列车员推着餐车经过。女子买了一份盒饭,志明摸了摸口袋,默默地拿出一个从家里带的馒头。饥饿使他狼吞虎咽,不小心把馒头渣掉在裤子上。

“要不要尝尝?”女子突然开口,将自己的盒饭往他这边推了推,“南方菜,可能和你们东北的口味不一样。”

志明立即摇头:“不用了,谢谢。我自己带了吃的。”

“看得出来。”女子微笑,“你是去深圳找工作吗?”

志明犹豫了一下,点头承认:“是的,听说深圳工资高。”

“我叫林小雨,在深圳一家电子厂做招工主管。”女子自我介绍道,“如果你没有确定的去处,也许我可以帮忙。”

想起老王的告诫,志明立刻警惕起来,只是礼貌地笑笑,没有接话。

小雨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不以为意:“别紧张,我不是骗子。这趟车上像你这样的年轻人很多,都是奔着深圳的工作机会去的。”

车厢里的温度逐渐升高,志明的肚子开始咕咕叫。小雨再次推过盒饭:“真的,尝尝吧,我吃不完。在深圳,人们都很直接,不必太拘束。”

饥饿最终战胜了警惕,志明接过盒饭,小心地尝了一口。酸甜可口的味道让他眼前一亮。

“好吃吧?这是糖醋排骨,深圳那边也有,不过做法和北方不太一样。”小雨笑着说。

就这样,两个陌生人开始了交谈。小雨告诉志明,深圳的电子厂普工月薪在六七百元,比国内大多数工作都高。她详细描述了工厂的工作环境、住宿条件,以及如何避免被中介骗取高额介绍费。

“很多人到了深圳才发现被骗了,交了几百上千的中介费,结果分配到的工厂条件差,工资也低。”小雨认真地说,“如果你相信我,我可以帮你直接进厂,不收任何费用。”

志明仍有些将信将疑:“为什么要帮我?”

“我经常坐这趟车,见过太多像你这样的年轻人被骗。”小雨叹了口气,“也许是同情心泛滥吧。”

列车继续向南行驶,窗外的景色从白雪覆盖的平原变成了青翠的山丘。夜幕降临,车厢里的灯光昏黄,大多数乘客已经倚靠在座位上睡着了。志明和小雨还在低声交谈,话题从工作延伸到各自的家乡和生活。

“你为什么选择去深圳?”小雨问。

志明沉默片刻,轻声道:“家里厂子倒闭了,父亲下岗,家里没收入。我读的是技校,在家乡找不到像样的工作。”

小雨点点头,眼中流露出理解:“九十年代,多少家庭都是这样。改革开放是好事,可是过程中总有人要付出代价。”

夜深了,小雨靠在座位上睡着了。志明看着她平静的睡颜,心中的戒备渐渐放下。也许,这次南下的旅程不会像他想象的那么艰难。

第二天下午,列车终于抵达深圳站。人潮汹涌,志明一时不知所措,紧紧跟在小雨身后。出站口挤满了举着各种招工牌子的中介,大声吆喝着,场面嘈杂混乱。

“跟我来,别跟丢了。”小雨拉着志明的袖子,熟练地穿过人群,来到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我们先坐公交去宝安区,那边是工厂区,我帮你安排住宿。”

一路上,志明惊叹于深圳的现代化。高楼大厦林立,宽阔的马路上车水马龙,与他的家乡形成鲜明对比。公交车经过一个又一个工业园区,每个园区都有成千上万的工人在忙碌。

“那就是我们厂。”小雨指着窗外一栋灰色的六层建筑,“港资企业,条件比一般的厂要好,有空调,宿舍也是上下铺,不像有些厂挤三层床。”

志明心中忐忑又期待。下车后,小雨带他进入工厂大门,向门卫出示工作证,随后来到一间办公室。

“这是招工表,填一下。”小雨递给他一张表格,“明天会有人带你体检,然后安排岗位。今晚先住在临时宿舍。”

志明接过表格,犹豫着问:“工资真的有六七百吗?”

小雨笑了笑:“试用期三个月,第一个月基本工资四百五,表现好转正后能到六百多,加上加班费更多。这在深圳已经是不错的条件了。”

填完表格,小雨带他去了宿舍区,是一栋四层的楼房。“明天会有老员工带你熟悉环境,有什么问题可以问他们。”临走前,小雨给了他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她的寻呼机号码,“有急事可以打这个,不过最好是自己先适应。”

就这样,志明在这座陌生的城市安顿下来,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02

志明被分配到了电子厂的生产线,工作是组装电路板。第一天,一位戴着眼镜的老员工教他操作,动作麻利得让人眼花缭乱。

“这个焊点要小心,温度太高会烧坏元件。”老员工耐心地示范,“这条线每天的产量是八百块板,我们组八个人,每人负责一百块。”

志明点点头,紧张地接过电烙铁。工作看似简单,实则需要专注力和耐心。第一天结束时,他的手指已经被烫出了几个小水泡,腰酸背痛。

宿舍是八人间,志明的室友来自全国各地。有四川来的老张,湖南来的阿福,还有几个广东本地的年轻人。晚上,大家围坐在一起聊天,分享各自的经历。

“你是怎么进来的?”老张问志明,“找中介了?”

“火车上遇到一个招工主管,叫林小雨,她帮我介绍的。”志明回答。

“林小雨?”老张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她可不是什么正经招工主管,就是个'拉人头'的,按人头拿提成的那种。”

志明感到一阵失落和被欺骗的愤怒:“她骗我说是招工主管。”

“别生气,你这情况已经算好的了。”阿福接过话题,“很多人交了几百块中介费,结果分到更差的厂子。你没花钱就进了这个厂,已经很幸运了。”

第一个月过得异常艰难。志明每天工作十二小时,从早上七点到晚上七点,中间只有短暂的吃饭时间。手指上的水泡结了又破,破了又结。更让他失望的是,第一个月的工资单上只有四百五十元,扣除了各种费用后,实际到手只有四百出头。

志明没有在信中告诉父母实情,只说工作顺利,厂里条件很好。每天下班后,他都会到工厂附近的小摊吃一碗肉丝面,这是他能负担的最好的晚餐。

一个月后,志明已经能熟练地操作电烙铁,产量也达到了要求。他偶尔会在车间看到小雨,她负责带领新来的工人参观工厂。每次看到她,志明都会别过脸去,心中有些怨气。

一天深夜,志明加班到十点才下班。走出车间时,他看到小雨正站在工厂后门,似乎在等人。她不再是火车上那个干练自信的形象,肩膀微微下垂,面露疲惫。

志明本想直接走过去,但内心的疑问驱使他停下脚步。

“你好。”他走向小雨,尽量保持平静的语气。

小雨转过头,看到是他,明显愣了一下:“志明?这么晚才下班?”

“加班。”志明简短地回答,然后直接问道,“你为什么骗我说自己是招工主管?”

小雨低下头,沉默片刻,才抬起眼睛:“对不起,我不是正式的招工主管,只是负责'拉人'的。厂里给我们的底薪只有三百元,剩下的要靠提成。”

志明本想发火,但看着她疲惫的样子,怒气反而消了大半:“你知道我第一个月只拿到四百五吗?比你说的少多了。”

“试用期就是这样,转正后会好很多。”小雨解释道,“相信我,这个厂已经是条件最好的了。我刚来深圳的时候,进的厂连空调都没有,夏天热得人中暑。”

两人站在工厂后门的灯光下,沉默不语。最后,小雨打破沉默:“饿了吗?我请你吃宵夜,就当赔罪。”

他们来到工厂附近的一家简陋食堂,点了两碗云吞面。小雨告诉志明,她是96年从湖南来深圳的,一开始在服装厂做缝纫工,后来因为手脚麻利被调去做质检。去年厂子倒闭,她才到这家电子厂做招工。

“我不是故意骗你,只是......这份工作需要给人希望,不然谁会千里迢迢来深圳呢?”小雨的声音低沉,“我也是被生活逼的。”

志明看着眼前这个比他大不了几岁的女子,心中的怨气渐渐消散。在这个陌生的城市,他们都只是在为生存而奔波的普通人。

半年后,因为工作认真负责,志明被提升为线组长,工资增至八百五十元。小雨因为招工业绩出色,被调往公司总部做行政工作。他们偶尔在工厂碰面,已经能够自然地打招呼,甚至聊上几句。

临近圣诞节,工厂接到一个大订单,所有人连续加班两周。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让志明精神恍惚,一天,他在组装电路板时接错了几个元件,导致整批产品报废。按规定,他要面临严重的处罚,甚至可能被降级。

正当志明一筹莫展时,小雨找到他:“我听说了你的事。别担心,我有办法。”

当晚,小雨利用自己在行政部门的关系,在报表上做了些手脚,把志明的失误归为“材料问题”,避免了处罚。

“为什么帮我?”志明不解地问。

小雨微笑:“就当还你的人情吧。当初如果不是你选择相信我,我也拿不到那个月的提成。”

这件事后,两人的关系明显改善。1999年春节前,志明鼓起勇气,邀请小雨去附近新开的肯德基。这是他第一次进西式快餐店,点餐时显得有些局促。

“你点什么?”他问小雨。

“两个汉堡,一份薯条,再来两杯可乐。”小雨熟练地回答。

志明有些尴尬地掏出钱包,数了数里面的钞票,够付账单,但所剩无几。小雨注意到了,但假装没看见。

坐在靠窗的位置,两人一边吃着汉堡,一边看着窗外匆忙的行人。

“你有什么梦想吗?”志明突然问道。

小雨愣了一下,笑了:“梦想?在深圳活下去就不错了,哪敢想那么多。”

“别敷衍我,每个人都有梦想。”志明认真地说。

小雨沉思片刻,轻声说:“我想存够钱,开一家自己的服装店。小时候妈妈是裁缝,我耳濡目染,也喜欢服装设计。不想一辈子给别人打工。”

志明点点头:“我也是。我想学电子技术,将来回东北开一家修理店。这边的电子产品比东北多,学的东西也多。”

两人相视一笑,发现彼此都是为了生存而隐藏真实想法的人。

分别时,志明鼓起勇气,问道:“能给我你的寻呼机号码吗?以后有空可以一起出去走走。”

小雨犹豫了一下,还是写下了号码。就这样,他们的关系悄然发生着变化。

03

1999年中,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波及深圳。工厂的订单骤减,开始裁员,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听说下个月还要裁三百人。”工友老张悄悄告诉志明,“你是线组长,应该没事,可我们这些普工就难说了。”

志明被保留下来,但工资降回六百元。小雨也被要求重返招工岗位,因为厂里需要更多低薪新人替换老员工。

六月底,老张和阿福被裁,临走前,老张告诉志明:“厂里早有计划,要把生产线转移到东莞,那边的工资更低。你小心点,别把自己的青春都耗在这里。”

志明心事重重,约小雨出来吃饭。小雨最近变得沉默寡言,不再像以前那样活泼。

“怎么了?”志明关切地问。

小雨摇摇头,强打精神说没事。但几杯啤酒下肚后,她终于说出实情:“我被'优化'了,下个月就要离开。”

“找到新工作了吗?”志明问。

“没有,现在深圳到处都在裁员。”小雨苦笑,“也许我该回湖南了。”

“不要放弃,再找找看。”志明鼓励她,“你那么聪明,一定能找到更好的工作。”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志明开始利用空闲时间去附近的技术学校学习电子维修。小雨则帮朋友在东门步行街卖服装,学习经营之道。

他们的关系在这段艰难时期越发亲密,但都避而不谈未来。工厂继续缩减规模,志明面临是去新工厂还是留在深圳另谋出路的抉择。

一天晚上,小雨约志明在工厂附近的公园见面。夏夜的风带着些许凉意,公园里三三两两坐着来深圳打工的年轻人,有的在聊天,有的在写信。

“我有话对你说。”小雨看着远处的霓虹灯,声音有些颤抖。

志明心中一紧:“什么事?”

“别跟厂里去东莞。”小雨转过头,眼神坚定,“你已经学了半年电子维修,在深圳找份维修工作,发展空间更大。流水线工作看似工资高,实际上是在消耗青春,没有未来。”

志明沉默片刻:“可是我的维修技术还不够熟练,找工作不容易。”

“总要有人先迈出这一步。”小雨轻声说,“我相信你能行。”

1999年底,工厂突然宣布关闭深圳厂区,全面搬迁到东莞。员工们面临选择:要么跟随工厂去东莞,薪资降低20%;要么自动离职,没有任何补偿。

志明犹豫不决,小雨再次劝他留在深圳。她说:“深圳的机会更多,东莞那边除了工厂,几乎没有其他发展可能。”

正当志明想和小雨商量未来计划时,一天下班后,他发现宿舍门口贴着一张纸条,上面是小雨的字迹:“有急事回湖南老家,暂时联系不上,勿念。”

志明立即拨打小雨的寻呼机,显示已停机。他找到小雨的室友,对方只知道小雨接到家里电话后匆忙收拾行李离开,说是家中有急事。

连续几天,志明都联系不上小雨,心中越发焦虑。最终,小雨的室友告诉他:“听说她家里出了变故,可能短时间内不会回来了。”

志明站在小雨曾经住过的宿舍楼下,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失落。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小雨是他唯一的知己,现在她突然消失了,他感到莫名的恐慌和孤独。

按照小雨的建议,志明决定不去东莞,而是留在深圳寻找新工作。凭借半年的电子维修学习,他在华强北附近找到一家小型电子维修店的工作。工资只有六百元,比工厂少,但他可以学到更多技术。

工作之余,志明开始学习使用电脑和互联网,经常去网吧上网,了解最新的电子产品资讯。2000年初,他攒够钱买了一部二手BP机,希望小雨能联系他。

春节前夕,志明收到一张从湖南寄来的明信片,上面只写着“一切安好,勿念”,没有具体的联系方式和回信地址。他反复端详着那熟悉的字迹,心中五味杂陈。

04

2000年的深圳,互联网热潮正在兴起。志明在电子维修店逐渐展现才华,尤其擅长修复进口电子产品。店主老黄是个五十多岁的技术老手,看中志明的学习能力和认真态度,经常教他一些独门技术。

“看这个主板,坏的是电容,不是CPU。”老黄指着笔记本电脑内部的一个小元件,“很多人只会换大件,其实修理贵在细节。”

志明虚心学习,技术进步飞快。一次,一位顾客带来一台从香港买的索尼笔记本电脑,其他店都无法修复,志明研究了一晚上,终于找到问题所在。顾客感激不已,之后经常介绍朋友来找他修电脑。

老黄十分赏识志明:“你小子有天赋,比我年轻时强多了。”

除了工作,志明还抽时间去网吧上网,学习电脑知识和英文。他发现互联网上有大量电子产品的维修教程和技术资料,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有时,他会想起小雨,不知她现在过得怎么样,是否已经实现开服装店的梦想。

2000年底,随着业务增多,老黄提议志明合伙开一家专修进口电子产品的店铺。

“我出技术和店面,你出一部分钱,加上你的技术和客户,我们合伙。”老黄说,“你年轻,有冲劲,我老了,想找个接班人。”

志明用积蓄投资了这家店,成为老黄的合伙人。新店位于华强北,专门维修进口电子产品,生意逐渐兴隆。

志明不再只是技术员,开始学习管理和客户沟通。他搬出宿舍,在店铺附近租了一间小单间。生活条件改善后,他开始给家里寄钱,弥补父母的生活开支。

偶尔,志明会收到父母的来信,告诉他家乡的变化。父亲重新找到了工作,在一家私营企业当保安,工资不高,但总算有了稳定收入。母亲在社区开了个小裁缝铺,生意还不错。每每看到家人的来信,志明都感到欣慰,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

通过网络,志明了解到更多电子产品的知识,甚至开始考虑做一些小型电子产品贸易。当时,香港的电子产品比内地便宜很多,如果能建立稳定的供货渠道,将是一个不错的商机。

深圳的发展日新月异,志明的店铺周围已经成为电子产品集散地。互联网咖啡厅兴起,他成为常客,不断学习网络知识。手机开始普及,BP机逐渐淘汰,他也买了第一部诺基亚手机。

2001年初,维修店的生意越来越好,志明已经小有积蓄,考虑明年回家探亲。一次偶然机会,他修好了一位香港商人的笔记本电脑,对方对他的技术赞不绝口,邀请他去香港采购电子配件。

“你的技术很好,在香港可以接触更先进的产品。”那位商人说,“我可以帮你办理通行证,你去看看香港的电子市场,开开眼界。”

志明欣然接受了邀请,这是他第一次有机会去香港。在办理通行证的过程中,他想起了小雨,不知道她是否还在深圳,是否还记得他们在肯德基的约定。

六月中旬,志明前往香港,被繁华的城市景象震撼。香港的电子市场商品琳琅满目,价格比深圳便宜许多。他采购了一批配件和设备,准备扩大店铺业务。

晚上,志明在尖沙咀游玩,被一家服装店的橱窗设计吸引。橱窗里是几套简约时尚的女装,设计新颖,与深圳的服装店明显不同。

他想起小雨说过的梦想——开一家服装店,不由自主地走进去闲逛。店内装修雅致,顾客不多,几位店员正在整理货架。

就在这时,他突然听到一个熟悉的湖南口音:“这款连衣裙适合您的身材,面料是进口的,穿起来很舒服。”

志明抬头看去,看到小雨正在给一位顾客介绍衣服。她比记忆中成熟了许多,短发变成了齐肩的长发,穿着也更加精致。看到这一幕,志明感到一阵恍惚,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小雨注意到站在一旁的志明,眼神中闪过惊讶,但很快恢复平静,继续为顾客服务。志明不知所措,只能站在一旁等待。

当顾客离开后,小雨走过来,语气平静:“志明,好久不见。”

“是你!”志明的声音有些发颤,“我找了你很久。”

小雨微微一笑:“没想到会在这里遇见。你是来香港旅游吗?”

“来采购电子配件。”志明回答,仍然沉浸在重逢的震惊中,“你现在在这里工作?”

“嗯,这是我的店。”小雨环顾四周,眼中带着一丝骄傲,“刚开半年。”

志明震惊不已,没想到小雨真的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想问她为什么突然离开,为什么不留一个联系方式,但看着她现在的样子,又不知从何问起。

“你忙完了吗?要不要一起吃个饭?”志明试探性地问。

小雨看了看手表:“再等一会儿,八点打烊。你可以在附近逛逛,等我关店。”

志明点点头,走出服装店,心情复杂。他在附近的商场里漫无目的地闲逛,脑海中浮现出与小雨相识的点点滴滴。一小时后,他回到服装店,小雨已经在等他。

“附近有家茶餐厅,我们去那里吧。”小雨提议。

茶餐厅里,两人都有些拘谨,不知从何说起。最终,志明打破沉默:“你当初为什么突然离开?连个告别都没有。”

小雨低下头,轻声解释:“当时父亲病重,我必须立刻回家照顾他。走得太急,没来得及和你道别。”

“可是后来呢?为什么不联系我?”志明追问。

“父亲去世后,家里一片混乱,我需要照顾母亲。”小雨叹了口气,“后来,机缘巧合,我来了香港,先是在服装厂工作,后来...”她的声音变得犹豫,“后来认识了现在的丈夫,他帮我开了这家店。”

“丈夫?”志明感到一阵心痛,“你结婚了?”

小雨点点头,露出一枚简单的婚戒:“去年结的婚。王先生比我大二十岁,是香港人,经营着几家服装店,这家店是他送给我的'礼物'。”

志明努力掩饰自己的失落:“恭喜你。看来你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你呢?”小雨转移话题,“现在在深圳做什么?”

志明告诉她自己开了电子维修店,生意不错,准备扩展业务。小雨听后,露出真诚的笑容:“我就知道你会成功。你一直很聪明,又肯学习。”

两人聊起各自的经历,气氛渐渐放松。小雨说她现在已经是香港居民,有时会回深圳探望朋友。志明提到自己正在寻找香港的电子产品供应商,希望开展代理业务。

“我可以介绍几位做电子产品的朋友给你。”小雨提议,“他们一直在寻找内地的销售渠道。”

志明感激地点头。临别时,小雨给了他一张名片,上面印着她的店名和电话号码。

“明天下午有空吗?我带你去见几位朋友。”小雨说,“正好我丈夫也在香港,可以一起吃个饭。”

志明勉强同意,心中五味杂陈。他没想到与小雨的重逢会是这样的场景,她已经嫁人,而他们之间的情感似乎已成过去。

回到酒店,志明辗转难眠。窗外是香港璀璨的夜景,霓虹灯闪烁,车水马龙。他想起三年前那个在火车上给他分享盒饭的女孩,想起在工厂食堂吃宵夜的夜晚,想起在公园长椅上的推心置腹。一切都恍如昨日,又像是上辈子的事情。

第二天下午,小雨如约带志明见了几位香港电子产品代理商。这些商人对内地市场很感兴趣,与志明详细讨论了合作可能。这次会面为志明的事业打开了新的大门。

晚上,小雨带他去见她的丈夫王先生。在一家高级西餐厅,志明见到了这位成功的香港商人——五十多岁,头发花白,举止优雅,笑容和善。

“小雨经常提起你,说你是她在深圳最信任的朋友。”王先生用流利的普通话说道,“听说你在做电子产品维修?我有些朋友在这行,也许能帮上忙。”

志明礼貌地应对,心中却感到一丝不适。看着小雨和王先生的互动,他发现两人相处得体而疏离,更像是商业伙伴而非夫妻。

饭后,王先生接了个电话,说有急事先走了。小雨送他到餐厅门口,回来时脸色有些凝重。

“没事吧?”志明关切地问。

小雨勉强一笑:“没什么,生意上的事。”

两人沿着维多利亚港散步,夜色中的海港璀璨夺目。小雨突然问道:“你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

志明思考片刻:“还算满意。比起三年前,已经好很多了。”

“你呢?”他反问,“嫁给王先生,开了自己的店,梦想实现了,应该很开心吧?”

小雨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看着远处的海面说:“生活从来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每个选择都有代价,关键是不要后悔。”

志明听出了言外之意,但没有追问。他们只是并肩在海边,各自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

05

返回深圳后,志明开始与香港的电子产品代理商合作,生意逐渐扩大。令他意外的是,小雨也主动提出与他合作,在他的店铺旁边开设一个小型服装专柜。

“我想试试内地市场,正好你那边人流量大。”小雨解释道,“如果可行,将来可以开分店。”

就这样,他们开始了商业合作。志明经常往返香港深圳两地,一方面采购电子产品,一方面与小雨讨论服装专柜的经营。

小雨的丈夫王先生对这个合作表示支持,甚至主动提供了一些经营建议。他待志明和气,没有表现出任何嫉妒或不满,这让志明感到些许疑惑。

服装专柜开业后,生意出奇地好。许多来修电子产品的女性顾客被时尚的服装吸引,小雨精准的市场定位和独特的设计理念赢得了顾客青睐。

志明的电子维修店也扩大规模,增加了电子产品销售业务。两人的合作堪称完美,各自的事业都在蒸蒸日上。

六月初,志明回东北探亲。三年未见,父母已经显得苍老许多,但精神状态比他离开时好多了。父亲在工厂当了领班,母亲的裁缝铺也有了固定客源。

“你在深圳过得怎么样?”母亲关切地问,“找对象了吗?”

志明摇摇头,没有提起小雨。怎么说呢?说自己喜欢上一个已婚女人?他只是笑着说工作忙,没时间考虑这些。

返回深圳后,小雨约他一起吃饭,询问他探亲的情况。席间,她喝了不少酒,情绪有些波动。

“有时我真羡慕你,”小雨的声音带着醉意,“可以回家看望父母,有自己的生活。”

“你和王先生不好吗?”志明小心翼翼地问。

小雨摇摇头:“他对我很好,只是...”她没有说完,又自我否定道:“是我想太多了。”

志明想追问,但小雨已经转移了话题。之后的几次见面,小雨都避而不谈自己的婚姻,只专注于工作事项。

一次,小雨酒后失言,说当初离开是因为不想拖累志明,但很快又否认这是主因。这句话在志明心中激起涟漪,但他不敢深思其意。

七月中旬的一天,王先生突然来到深圳,要求见志明。他没有去店里,而是约在一家高档茶馆见面。

“志明,很高兴看到你的生意越做越好。”王先生微笑着说,眼神却透着一丝锐利。

“多谢王先生的帮助。”志明客气地回应。

寒暄过后,王先生话锋一转:“志明,我想和你谈谈小雨的事。”

志明心中一紧:“什么事?”

“我知道你和小雨的过去。”王先生慢条斯理地说,“火车上的邂逅,工厂的日子,一切我都知道。”

志明强作镇定:“我和小雨只是普通朋友,合作伙伴。”

王先生轻笑一声:“是吗?那你知道小雨还有什么秘密吗?”

“秘密?”志明疑惑地看着他。

王先生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信封,推到志明面前:“打开看看。”

志明打开信封,里面是几张照片,是小雨与一个陌生男子的合影,日期显示是1997年。照片中的小雨比他认识她时更年轻,笑容灿烂,与那个男子看起来很亲密。

“这...”志明不知该如何反应。

“翻到最后一张。”王先生提示道。

志明翻到最后一张,看到后震惊了!那是一张小雨抱着婴儿的照片,背景似乎是在医院。

“你知道小雨有一个孩子吗?”王先生直视志明的眼睛,“一个现在在湖南老家由她母亲抚养的孩子。”

志明完全呆住了,他从未听小雨提起过孩子的事。这个信息如同晴天霹雳,让他一时无法思考。

“看来你不知道。”王先生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怜悯,“我调查过小雨的背景,知道这个孩子的存在。但我一直以为你也知情,毕竟你们那么'亲密'。”

“你调查她?”志明终于找回自己的声音,感到一丝愤怒。

“当然,在决定娶她之前,我必须了解她的一切。”王先生坦然道,“商人的本能,风险评估。”

“那你为什么现在告诉我这些?”志明困惑地问。

王先生收起照片,表情变得严肃:“因为我想知道你和小雨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如果你们只是普通朋友,为什么她要对你隐瞒孩子的存在?如果你们不仅仅是朋友,那又为什么要在我面前装作普通合作伙伴?”

志明感到一阵眩晕,太多信息在短时间内涌入,让他无法消化。

“我给你们三天时间。”王先生站起身,语气冰冷,“三天后,我要一个解释。不是对我,是对你自己,对小雨,对那个孩子。”

说完,他留下照片,转身离去,留下志明一人坐在茶馆中,脑海中一片混乱。

回到店里,志明无法集中精力工作。小雨有孩子?这个事实彻底颠覆了他对她的认知。那孩子的父亲是谁?为什么她从未提起过?她和王先生的婚姻又是怎么回事?

晚上,他约小雨见面,地点选在了他们初次在深圳吃宵夜的那家简陋食堂。小雨到达时,发现志明情绪异常,关切地问道:“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志明沉默片刻,将照片推到她面前:“这是什么?”

小雨看到照片,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她颤抖着手拿起照片,眼中满是惊恐和不可置信:“你从哪里得到这些的?”

“王先生给我的。”志明平静地回答,“他今天来见我了。”

小雨的眼泪夺眶而出:“他不该这样做...”

“为什么不告诉我你有孩子?”志明直视她的眼睛,“这么多年,我们无话不谈,为什么这件事你从来不提?”

小雨低下头,泪水滴落在照片上:“我...害怕你会看不起我。”

“看不起你?为什么?”志明感到困惑和受伤,“我什么时候给过你这种感觉?”

“这个孩子...是我刚来深圳时的一个错误。”小雨哽咽着说,“那时我什么都不懂,认识了第一个男朋友,结果怀孕了。他知道后消失了,再也没有出现过。”

志明安静地听着,心中五味杂陈。

“我无法打掉孩子,就生下来了。”小雨继续说道,“但我没有能力抚养她,只能送回湖南老家,由母亲照顾。”

“那你为什么嫁给王先生?真的是因为爱情吗?”志明终于问出了心中的疑问。

小雨摇摇头,苦笑道:“你觉得会是爱情吗?他比我大二十岁。嫁给他,是因为他承诺帮助抚养我的孩子,给她最好的教育和生活。但条件是,永远不能将孩子带到香港,不能公开认她。”

“这太残忍了。”志明感到心痛,“你为什么要接受这样的条件?”

“为了孩子。”小雨的声音坚定起来,“你知道一个单身母亲在深圳有多难生存吗?我没有学历,没有技能,只有一双手。如果不是遇到王先生,我和孩子可能会过得更惨。”

志明理解小雨的苦衷,但对她的隐瞒仍感到受伤:“那为什么不告诉我?我以为我们是朋友。”

“正因为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我才不敢告诉你。”小雨抬起泪眼,“我害怕失去你的尊重和友情。在这个世界上,你是唯一真心对我好的人,不是因为我的外表,不是因为利益,而是因为真正的关心。我不能承受失去这份友情。”

志明沉默良久,最终叹了口气:“现在王先生发现了。他说三天后要一个解释。”

小雨惊恐地抬起头:“他要和我离婚吗?如果他不再支持孩子,我该怎么办?”

“我不知道他想要什么。”志明坦言,“但我会帮你,无论发生什么。”

小雨泪眼婆娑地看着他:“为什么?为什么要帮我?”

“因为...”志明犹豫了一下,“因为我们是朋友,最好的朋友。”

两人整夜长谈,回忆过去的种种,思考未来的可能性。小雨最终决定坦诚面对王先生,承担可能的后果。

“我太累了,不想再隐藏,再伪装。”她说,“无论结果如何,至少我可以坦然面对自己。”

06

第三天,王先生如约而至,三人在志明的办公室会面。气氛紧张,没人先开口。最终,王先生打破沉默:

“我想你们已经谈过了。”

小雨点点头,直视丈夫的眼睛:“是的,我已经告诉志明一切。如果你要和我离婚,我理解,但请不要停止对孩子的支持。”

出乎意料的是,王先生平静地表示:“我早就知道孩子的存在。”

志明和小雨惊讶地对视一眼。

“在结婚前,我已经调查过你的背景,包括你有孩子的事实。”王先生看着小雨说,“我之所以不提,是觉得时机未到。”

“那你为什么现在突然提起?”小雨困惑地问。

王先生叹了口气:“因为我想测试你。测试你是否会为了孩子与志明离开我。”

志明和小雨都惊讶地看着他。

“我年轻时也有过类似经历,所以我理解你的处境。”王先生的语气变得柔和,“我知道你嫁给我部分原因是为了孩子,这没关系。但我需要知道,在你心里,孩子和爱情,哪个更重要。”

小雨低下头:“对不起,我不该隐瞒你。”

“看到你选择坦白而非逃避,我反而感到释然。”王先生微微一笑,“这说明你是个负责任的母亲,也是个诚实的人。”

会面结束后,小雨决定继续她的婚姻,但要求能公开认养自己的孩子。出人意料的是,王先生同意了,条件是小雨减少与志明的往来。

“不是因为嫉妒,”王先生解释道,“而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流言蜚语。毕竟,我们都是有社会地位的人。”

志明理解这个决定,尊重小雨的选择。三人的合作项目继续,但更多通过正式渠道而非私人联系。志明意识到自己与小雨的缘分已经走到尽头,决定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发展。

几个月后,志明在香港机场准备回深圳,偶然看到小雨一家三口(含王先生)正准备飞往湖南。小雨比他记忆中更加从容自信,王先生在一旁跟她说着什么,两人相视而笑。

他们远远对视,点头致意,没有更多的言语,只是在彼此的生命中留下了不可替代的印记。

2001年末,志明的电子产品贸易越做越大,与香港的业务逐渐由助手接手。他开始计划回东北开设连锁电子产品店。偶尔会收到小雨的简讯,得知她已经接孩子到香港生活。深圳的服装专柜改由小雨的表妹经营,与志明的业务已无交集。

在回东北的火车上,志明偶遇一位前往哈尔滨的年轻女子。当对方问起他的故事时,志明只是笑了笑:“我曾经在98年的一列火车上,遇见了改变我人生的一个人。”

列车继续向北方驶去,窗外的风景与当年南下时截然不同,志明的人生也已翻开新的篇章。

来源:小马阅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