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核聚变风口起!中国3家硬核公司值得重点关注(值得收藏)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8 18:36 2

摘要:要知道,可控核聚变与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制造一并被正式定义为国家未来产业核心支柱。它不仅能加速能源领域实现碳中和突破,还能赋能高端制造,使核心场景效率提升10倍,突破行业技术瓶颈;更有甚者,它还能驱动国防科技升级,破解传统技术无法解决的诸多难题。

各位股民请注意!

全网都在吹 光伏、锂电、氢能,但却忽略了一个10年20倍增长潜力的3万亿暗线!
毫不夸张地说,它已经来到了彻底爆发的前夕。

大家都要高度重视起来!不然很可能错过下一个宁德时代和比亚迪!
它就是——可控核聚变。

要知道,可控核聚变与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制造一并被正式定义为国家未来产业核心支柱。它不仅能加速能源领域实现碳中和突破,还能赋能高端制造,使核心场景效率提升10倍,突破行业技术瓶颈;更有甚者,它还能驱动国防科技升级,破解传统技术无法解决的诸多难题。

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正试图通过可控核聚变来构建“能源-科技-安全”战略闭环,打破西方能源霸权

为此,中央财政设立了500亿级专项基金,试图撬动3万亿级产业升级,在2030年前建成全球最大的可控核聚变应用体系。

更劲爆的是,可控核聚变近年来频频获得重磅突破

先是中国科学家研制的“中国环流三号”实现双亿度燃烧实验,综合参数碾压国际竞品;紧接着,海外巨头Helion Energy宣布全球首次核聚变技术实用化突破,效率超传统能源100倍;
以上均标志着可控核聚变正式迈入工程化元年

据机构测算,2025年我国的可控核聚变产业有望突破500亿;到2035年全球可控核聚变市场将达到2.26万亿美元,而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

也就是说,这是一个10年20倍增长潜力的3万亿赛道

回顾历史,能在A股走出十倍行情的必然是政策力挺、市场空间高达万亿级别的领域:

新能源领域的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科技领域的中芯国际(半导体)军工领域的中航沈飞(战斗机)

如今随着可控核聚变取得的重大突破,主力自然不会错过这一轮10倍盛宴,特别是这三家同时横跨核聚变核心设备+材料+技术的超级王者

作为国内核聚变材料领域的绝对龙头,安泰科技为ITER和“人造太阳”EAST装置供应关键钨基材料,填补了国内空白。其研发的钨铜偏滤器、包层第一壁等核心部件,直接决定了核聚变反应的稳定性和寿命。

技术垄断性:全球仅4家企业掌握该技术,国内市占率超80%;
政策绑定:深度参与国家磁约束核聚变专项,与中科院、中核集团形成战略联盟;
稀缺性:ITER项目唯一钨基材料供应商,订单已排至2030年;
资本动向:近30日北向资金增持12%,社保基金新进前十大股东。

西部超导是全球低温超导材料的隐形冠军,其超导线材用于核聚变装置的磁体系统,技术壁垒极高。公司开发的NbTi超导线材工程化生产技术,满足ITER项目严苛要求,是国内唯一通过国际认证的供应商。

技术壁垒:全球仅2家企业具备量产能力,产品毛利率超50%;
资源储备:掌控全球15%的铌资源,成本优势显著;
政策红利:受益于CFETR(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建设,2025年订单同比增长200%;
市场空间:仅磁体系统市场规模就超千亿,公司市占率有望提升至30%。

永鼎股份是高温超导带材领域的国产替代先锋,其第二代YBCO带材性能对标美国SuperPower,已应用于“洪荒70”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公司与能量奇点合作开发的超导磁体,将大幅提升核聚变装置的能量约束效率。

技术突破:2024年超导业务收入增长80%,带材产能扩至500公里/年;
稀缺性:国内唯一实现高温超导带材量产的企业;
政策支持:入选工信部“工业强基工程”,获专项补贴1.2亿元;
资本青睐:高瓴资本、红杉资本近期密集调研,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上面提到的三家公司我感觉已经太明牌了,不适合普通投资者追高,现在去就是接盘。

其实还有1家潜力更大、爆发性和成长性更高的黑马!
公司不仅是核聚变电源系统的核心供应商,还是工业机器人领域的隐形冠军,更与欧洲CERN合作开发下一代核聚变技术

其控股子公司意大利EEI为ITER项目提供高动态电源解决方案,技术指标全球领先。

技术护城河:独家掌握100kHz级高频电源技术,国内市占率超60%;
订单爆发:2024年核聚变电源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0%,预计2025年占比提升至15%;
政策红利:深度参与国家磁约束核聚变专项,获研发补贴5000万元;
稀缺性:A股唯一布局核聚变电源+工业互联网+机器人的全产业链公司。

为了不影响主力布局,想知道的朋友,查看我主页置顶文章即可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文所提供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来源:绿茵传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