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权力是把双刃剑,握得住为民造福,握不住便是万丈深渊。”这句古训,在江西宁都县政协原二级调研员谢亦礼身上得到了最真实的印证。2025年4月26日,这位退休三年的“老国土”主动走进纪委大门交代问题,掀开了他47年仕途的“双面人生”。
“权力是把双刃剑,握得住为民造福,握不住便是万丈深渊。”这句古训,在江西宁都县政协原二级调研员谢亦礼身上得到了最真实的印证。2025年4月26日,这位退休三年的“老国土”主动走进纪委大门交代问题,掀开了他47年仕途的“双面人生”。
谢亦礼1963年12月出生在宁都县黄陂镇杨屋村,这个被誉为“客家祖地”的赣北县城,2021年常住人口85万,地区生产总值245.61亿元。农民家庭出身的他,15岁初中肄业便回村务农,白天跟着长辈下地干活,晚上借着煤油灯抄写《论语》,笔记本扉页工整誊着“君子务本”的警句。谁也没想到,这个蹲在田埂上画几何图形的少年,日后会成为执掌全县土地命脉的“土皇帝”。
1982年进入黄陂镇政府当文书,是他命运的转折点。彼时农村宅基地纠纷频发,谢亦礼自创“竹竿测量法”,用最原始的丈量工具跑遍全镇田间地头,手绘的“土地账”详细到谁家茅房占了几寸地。这份执着让他在1987年当上镇土管所长,发明的“档案盒编号法”把全镇土地资料理得井井有条,省里领导视察时直夸“泥腿子干出了技术活”。可就在同年,他的工作笔记里出现了第一笔“测绘辛苦费”——某砖厂老板塞的200元,相当于当时半年工资。
随着职务升迁,他的权力半径不断扩大。1995年任石上镇镇长期间,主持修建的镇中心大道被当地百姓戏称“谢家路”——承建商是他表亲,路基用的竟是泥巴掺水泥。2001年执掌县国土局时,办公室挂着自题的“寸土寸金守初心”匾额,暗柜里却锁着开发商送的购物卡。那些年宁都工业园区疯狂扩张,他大笔一挥将300亩农田变更为工业用地,补偿款还没到农户账上,挖掘机已连夜推平了稻田。有老农跪在废墟里哭喊:“谢局长的阵痛疗法,痛得我们三代人没了活路!”
这位表面勤政的官员深谙“权力变现”之道。任国土局长期间推行的“阳光审批”制度成了遮羞布,重要项目不盖私章先收“咨询费”;在老年大学写的“清正廉洁”书法作品,转身就以5万元高价卖给开发商;就连下乡调研拎的矿泉水瓶,拧开都是塞满现金的“特供款”。更讽刺的是,他主抓建设的廉政文化广场LED屏,如今正滚动播放着他的双开通报。
从寒门骄子到阶下囚徒,谢亦礼用半生演绎了“起笔力透纸背,收锋溃不成形”的堕落轨迹。就像他最爱临摹的《兰亭序》,本该行云流水的笔画,最终扭曲成贪欲的钩子。宁都客家围屋有句老话:“屋檐水滴旧窝,代代相传莫走错。”这位62岁的老干部颤抖着交出速效救心丸时,不知是否想起19岁那年,煤油灯下虔诚抄写“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自己。
他的案例给所有为官者敲响警钟:再精巧的权力魔术,也变不出法网之外的逃生通道;再深厚的“关系网”,也网不住人民群众雪亮的眼睛。当退休不再是“安全着陆”的护身符,当卫星遥感、大数据监测让陈年旧案无所遁形,唯有守住初心才是真正的“护官符”。
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速删!
来源:事故侠客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