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这是啥意思?非得让老人伺候你们啊?我妈今年都六十大几了,我们哪有脸开这口!"儿媳妇微信里的留言,像千万根细针一样密密麻麻地扎在我心上。
"你这是啥意思?非得让老人伺候你们啊?我妈今年都六十大几了,我们哪有脸开这口!"儿媳妇微信里的留言,像千万根细针一样密密麻麻地扎在我心上。
我叫方桂香,今年六十五岁,在东北一个小县城里住了大半辈子。我们这儿夏天热得人直喘粗气,冬天冷得连口水都能冻成冰渣子。日子就这么过着,平平淡淡的,和这座小城一样,没啥起伏。
儿子方建军和儿媳宋丽娟结婚已有三年,去年底他们添了个小子,取名方小虎。这名字是老方临走前点的,说是盼着孙子虎头虎脑的。可老方走得早,没能等到抱上孙子。每回想起这事,我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又酸又涩。
那是今年六月底的事。窗外知了整天"吱吱"叫个不停,热得连蚊子都懒得飞。我正坐在藤椅上扇着蒲扇纳凉,突然手机响了。
"妈,是我,建军。"儿子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
"咋啦?你和丽娟吵架了?"我半开玩笑地问。
"哪能啊!"建军笑了笑,"妈,是这样,暑假我和丽娟都得上班,想把小虎送到您那儿来。"
眼看孙子都快七个月了,我还没好好抱过几回,这回可算是个相处的机会。老太太们在小区里溜达时,都炫耀自己的孙子孙女多招人疼,我这心里早就痒痒了。
"行啊,正好我这儿也没事做,成天光看电视,都快长霉了。"我爽快地答应下来。
可刚挂了电话,我就有点后悔了。看着家里这老旧的家具,斑驳的墙壁,我直叹气。夏天在我们这儿闷热得很,老房子又没装空调,就一台老旧的电风扇,呼啦呼啦地转着,跟打摆子似的。我这把老骨头,半夜起来给孙子喂奶、换尿布,怕是吃不消。
想想还是算了,就又给建军回了电话。
"妈,您怎么变卦了?"建军在电话那头急了,声音都提高了八度。
"我这腰不好,还有点高血压,三天两头的往医院跑,哪能带好孩子啊?"我实话实说,"你们年轻人有钱,干脆找个保姆得了。"
"现在保姆哪那么好找?再说一个月得三四千呢。上哪找这么多钱?我们单位工资就那么点,还得还房贷车贷,您又不是不知道。"建军的声音里带着无奈。
听他这么一说,我心里就有了主意:"这样吧,我给你们三千块钱,算是我这个奶奶的一点心意。你们找个保姆,让小虎在家里住着舒服,有啥需要我再搭把手。"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建军说:"那行,我跟丽娟商量一下。"
挂了电话,我心里踏实多了。我走到老方的遗像前,轻声说:"老头子,你看我这样做对不对?"相框里的老方笑得一脸慈祥,好像在点头赞同。
谁知,第二天早上我才刚吃完稀饭,"妈,您给钱就是不想帮我们带孩子?是嫌我们麻烦吗?我自己带孩子累死累活,婆家一点帮忙都不肯,这日子没法过了......"
看完留言,我整个人都愣在那儿,手里的馒头也忘了往嘴里送。啥意思?我给钱还不行?这闺女咋这么不讲理?
我把手机给隔壁的林大姐看,她立马急眼了:"这闺女也太不懂事了!你那点退休金本来就不多,还给他们三千,他们不知足就算了,还埋怨你!现在的年轻人,咋这么不知好歹呢?"
林大姐越说越激动,把手里的团扇拍得啪啪响:"你要我说,干脆别管他们!自己养的孩子自己带,凭啥甩给你?你又不欠他们的!"
我叹了口气:"现在的年轻人,哪懂我们这代人的苦啊。当年我和老方拉扯建军,没爹妈帮忙,不也把孩子养大了?"
林大姐撇撇嘴:"就是!他们这一代,哪知道我们年轻时过的啥日子。扛煤的杠子搭在肩上,肩膀都磨出老茧了。再看看现在,电灯电话的,连个板儿砖都不用扛!"
那天下午,我坐在小区的长椅上发呆,心里乱糟糟的。小区里的喇叭正播着《小背篓》,那熟悉的旋律把我拉回了八十年代,那时建军才四五岁,老方背着他去医院看病,一路上哼着这首歌......
"方大姐!发啥愣呢?"忽然有人在我耳边喊。我一回神,原来是住在对面楼的王淑珍。她退休前是幼儿园老师,如今七十多了,精神头却比我好,每天晨练雷打不动。
我把事情一说,王淑珍摇摇头:"我倒不这么看。"
"啥意思?"我愣住了。
"你有没有想过,你儿媳妇为啥这么说?"她问我,手里的蒲扇轻轻摇着,"可能人家也有难处啊。"
这话让我心里不舒服:"什么难处?不就是嫌我不帮忙带孩子吗?她自己生的孩子,凭啥要我带?我给钱就已经很善良了!"
"哎呀,大姐,你这话说的。"王淑珍笑着摇头,"现在的年轻人压力大着呢。咱那会儿结婚,一个铁饭碗就够了,现在呢?买房子要钱,买车要钱,生孩子要钱,上学要钱,样样都要钱。你给他们三千,是好意,可人家可能觉得你是用钱来推脱责任。"
"我腰不好,高血压,走路都不稳当,咋就是推卸责任了?"我有些生气,声音都抬高了。
王淑珍不慌不忙,继续说:"大姐,咱们那会儿抚养孩子多不容易啊,可咱爹妈不也帮着看孙子孙女?这是咱中国人的传统。再说了,丽娟是不是很累啊?你看见过她黑眼圈有多重吗?年轻人有年轻人的难处,老年人有老年人的责任。"
我被她说得无言以对,低头看着自己粗糙的双手。这双手曾经抱过刚出生的建军,也曾经为了多挣几个钱磨出老茧。我突然想起,建军小时候,我妈从农村来帮忙照看他,那时老方才三十出头,上夜班回来还得抱孩子。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王淑珍的话。是啊,当年我和老方上班时,孩子不也是两边老人轮流带?那会儿条件比现在差多了,可老人从来没说过一个"不"字。
路过小卖部,我停下脚步,买了盒老刘牌香烟。这是老方生前最爱抽的牌子,十块钱一盒,他总说这烟够味儿。
晚上,我点了一支香烟,插在老方的遗像前,又翻出老相册,看到一张泛黄的照片:八十年代初,我和老方站在纺织厂门口,怀里抱着刚满月的建军。那时我们刚分到一间十几平米的平房,家里除了一张木床,就是两条板凳加块木板搭的桌子。没有自来水,冬天冷得直打哆嗦。我妈从农村过来帮忙,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烧水、洗尿布。
记得有一次,建军半夜发高烧,我和老方抱着他往医院跑,雪下得老大,路滑得很。老方一脚踩空,连人带孩子摔进雪堆里,吓得我直哭。好在建军没事,老方的腿却摔青了一大片。
想着想着,我突然明白了儿媳妇的心情。她不是嫌我不帮忙,而是觉得我不理解她的辛苦,不愿意分担家庭责任。在她眼里,我这个婆婆只会用钱打发事情,根本不关心她和孩子。
"唉,我这个老糊涂!"我拍拍自己的脑门。
第二天一早,我就给建军打了电话:"把孩子送来吧,我带。"
"妈,真不用!您身体不好......"建军支支吾吾。
"少废话!我这老太婆怎么了?又不是卧床不起。"我故意板着脸,声音却藏不住喜悦,"再说了,我这屋里太安静,正好来个小崽子闹腾闹腾。"
"可是......"建军还想说什么。
"没啥可是的!就这么定了。对了,你爸留下的那辆自行车还在后院放着呢,改天你过来搬上,给小虎骑。"我一口气说完,不给他反驳的机会。
挂了电话,我立马拉着林大姐陪我去超市,买了奶粉、尿布、小衣服,还买了个小澡盆。我这辈子最讲究的一回,挑了半天才选中一款粉蓝色的,说是特别适合男孩子用。
林大姐看我忙前忙后的样子,笑着摇头:"刚才还说不带孩子呢,这会儿比谁都积极!"
我笑得合不拢嘴:"咋了?我这当奶奶的,高兴还不行啊?"
回家后,我把屋子打扫了个遍,连床底下的灰尘都没放过。又把老方留下的那台老式电风扇擦得锃亮,试了几次,确认它转得又快又稳才罢休。
下班后,我还去隔壁李师傅家借了台小型空调,说是夏天带孙子热。李师傅二话不说就答应了,还帮我安装好,只要求我带小虎去他家玩玩。
周末,建军和丽娟开车过来,车后座上坐着肉嘟嘟的小虎。一见我,那小家伙就咧嘴笑,两颗小乳牙可爱得很,伸出小胳膊要我抱。
"奶奶抱!"我赶紧接过小虎,亲了又亲。
我偷瞄丽娟,她眼圈有点发黑,头发也没好好梳,大概是照顾孩子没睡好。看得出她很疲惫,但还是强打精神收拾小虎的东西。
丽娟进门就忙着准备小虎的东西,还不停嘱咐:"妈,小虎晚上睡觉喜欢踢被子,您得注意给他盖好......"
"放心吧,我又不是没带过孩子。"我打断她,"当年你公公上夜班,我一个人照顾建军,不也养大了?"
丽娟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妈,您经验丰富,我这个新手妈妈哪比得上您。"
看她絮絮叨叨的样子,我心里一酸。这哪是啥白眼狼啊,分明是个操心的好妈妈。
我去厨房泡茶,丽娟跟进来,低声说:"妈,那天的话是我不对,您别往心里去。"
"傻丫头,说啥呢?"我故意装糊涂,把茶缸递给她。
"那天您给钱,我以为您嫌我们麻烦......"她眼圈红了,声音哽咽,"我那天太累了,连着一个礼拜没好好睡过觉,小虎晚上总是哭,我脾气就上来了......"
我拍拍她的肩:"我那不是怕自己照顾不好吗?咱娘俩啥关系,说这些见外的话干啥?"
丽娟抹了抹眼睛:"这阵子单位忙,小虎又不好带,我都快崩溃了。"
听她这么一说,我才知道,丽娟单位下半年要评职称,她正加班加点写论文;建军公司也在赶项目,常常加班到深夜。小两口实在是分身乏术。
"这样,孩子就放我这儿,你们别惦记。"我拍板决定,语气不容反驳,"那三千块钱也收着,给小虎买点好东西。"
丽娟连连摇头:"不行不行,钱得还给您。您一个人的退休金本来就不多......"
"跟妈还客气啥?"我笑着说,把她推出厨房,"再说了,我这不是请了个小保姆吗?小虎在,我心里也热闹。"
送走他们,我和小虎相对而坐。这小家伙倒也不认生,抓着我的手指咿咿呀呀地叫唤,口水流了一下巴。
"奶奶的乖孙子,长得真像你爷爷。"我逗他,心里甜滋滋的。
第一晚就给我上了一课。半夜三点,小虎哭醒了,哭声震天动地,我手忙脚乱地冲奶粉、换尿布,等忙完天都快亮了。奶粉洒了一身,尿布也没包利索,小虎哭得直打嗝。
"得嘞,看来我这老太婆还真不行了。"我自嘲道。
看着小虎熟睡的脸,我忽然想起三十多年前带建军的日子。那会儿也是这样,半夜三更地起来给孩子喂奶。只不过,那时我还年轻,精力旺盛,现在却已经两鬓斑白,腰也直不起来了。
"老方啊,你咋就走那么早,连孙子都没等到?"我望着窗外的星星,心里涌起一阵酸楚。
第二天,我抱着小虎在院子里晒太阳,碰见了王淑珍。她一看见小虎,眼睛就亮了:"哎呀,这就是你孙子啊?真俊!"
小虎被夸得咯咯笑,小手拍着王淑珍的脸不放。
"你这老太婆,思想转变挺快啊!"王淑珍打趣我。
我不好意思地笑了:"还不是让你给说通了?"
"带孙子辛苦,但也有乐趣。"王淑珍摸着小虎的头,"看着他们一天天长大,比啥都强。"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我渐渐适应了带孙子的节奏,小虎也越来越亲我。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找奶奶,看见我就扑过来,让我抱着他到处走。
每天早上,我都推着婴儿车带小虎去小区里溜达。小区里的老姐妹们都围过来逗小虎,谁都说他长得像老方,特别是那双有神的大眼睛。
"这眼睛跟他爷爷一模一样,老方当年就这么看着我,我就栽了。"我逢人就夸,心里美滋滋的。
林大姐每天都来帮忙,教我怎么给孩子洗澡、怎么哄孩子睡觉。她比我有经验,孙子都上小学了。在她的指导下,我慢慢得心应手了。
小虎挺乖,到了饭点就拍桌子,饿了就用小手指着奶粉罐子。我做了小米粥给他尝,他吃得津津有味,碗底都舔干净了。
"乖孙子,多吃点,长得壮壮的。"我看着他吃饭的样子,心里比蜜还甜。
更神奇的是,我那高血压也稳定了,腰疼也不知不觉好了不少。以前总是睡不好,现在陪着小虎,反而睡得香了。
"老方,你看见了吗?咱们的孙子多招人疼!"每晚睡前,我都对着老方的照片说几句话,好像他就在身边听着。
一个月后,建军和丽娟来接小虎。见我和孙子亲热的样子,丽娟眼圈又红了:"妈,这阵子真是辛苦您了。"
我摆摆手:"哪里的话,跟小虎在一起,我开心着呢。倒是你们,工作忙完了?"
建军点点头:"项目交付了,这段时间可把我累坏了。"
"妈,我的论文也完成了。"丽娟骄傲地说,"多亏了您帮忙带小虎。"
晚上,我们围坐在桌前吃饭。丽娟特意做了我爱吃的糖醋排骨和地三鲜,还有老方爱喝的西红柿鸡蛋汤。小虎坐在高椅上,口水直流,看着一桌菜眼睛都不眨一下。
建军给我倒了杯啤酒,一本正经地说:"妈,我和丽娟商量了,以后每个月给您两千块钱,算是补贴。"
"胡说八道!"我瞪他一眼,"我还缺那点钱?再说了,带自己孙子,还要钱?那我岂不成了保姆了?"
丽娟也劝我:"妈,您一个人生活不容易,这钱您就收下吧。"
我看着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样子,心里暖得像揣了个小太阳。我端起酒杯,对着老方的遗像说:"老头子,你看咱儿子多孝顺,儿媳妇多贴心,孙子多可爱。可惜你看不到了......"
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下来了。
那天夜里,我躺在床上想了很多。想起自己年轻时,公婆帮忙带孩子的情景;想起小虎这一个月来的变化,从不会爬到现在满地乱爬;也想起丽娟那条让我心寒的微信。
其实,哪有什么隔阂解不开?不都是因为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吗?我们这代人吃过苦,知道生活的不易,但年轻人有年轻人的难处。
"是我太固执了。"我自言自语道。
第二天早上,丽娟要走时,悄悄塞给我一个信封:"妈,这是您给我们的三千块钱,我和建军商量了,坚决不能收。"
我没接:"留着吧,给小虎攒学费。现在物价那么高,读书可不便宜。"
丽娟眼圈又红了:"妈,您别这样,我......"
"行了,我这当奶奶的,连点心意都不能表啊?"我打断她,把信封塞回她手里,"以后有需要,就直说。咱们是一家人,哪有隔夜仇?"
丽娟扑进我怀里:"妈,我知道错了。那天说话不好听,您别往心里去。"
我摸摸她的头:"傻丫头,我都忘了,你还记着呢?"
建军抱着小虎,笑着说:"妈,您和丽娟这是干啥呢?搞得跟电视剧似的。"
我白了他一眼:"你懂个屁!这是婆媳情深,你一个大老爷们懂啥?"
屋里响起一阵笑声,连小虎也跟着咯咯笑。
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我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亲情不是计较,而是理解;不是责任,而是牵挂。有时候,一句体谅的话,胜过千言万语。
王淑珍说得对,老年人有老年人的责任,年轻人有年轻人的难处。我们这一代人,不正是靠着上一辈的帮衬才走到今天的吗?现在轮到我们去帮助下一代了。
暑假结束了,小虎回到了爸妈身边。我的生活又恢复了平静,但心却不再空荡荡的。每天晚上,丽娟都会发来小虎的照片和视频,那小家伙冲着手机"奶奶奶奶"地叫,把我的心都叫化了。
"妈,小虎想您了,下周末我们去看您!"收到丽娟的微信,我心里像灌了蜜一样甜。
我给老方的照片换了个新相框,照片里的他笑得眼睛都眯成一条缝。我轻轻擦拭相框上的灰尘,低声说:"老头子,你在那边看着呢吧?咱家现在多好啊。"
林大姐说我这几个月变了个人似的,天天笑呵呵的,连走路都有劲了。我想,大概是因为心里有了牵挂,日子才有了奔头。
这几天,我开始张罗着重新粉刷房子,还打算添个新沙发。王淑珍笑我:"这是要给孙子一个好环境啊?"
我不好意思地笑了:"那可不!我孙子可金贵着呢!"
有时候,我坐在老方生前最爱坐的藤椅上,看着窗外的夕阳,心里满是感慨。人这一辈子,不就是这样吗?上一代把我们拉扯大,我们再把下一代抚养成人。这个过程中,有辛苦,有烦恼,但更多的是那份割舍不断的亲情和牵挂。
小区里的喇叭又响起了《小背篓》,我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那熟悉的旋律,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和情感。我仿佛看到老方背着小建军,我背着小虎,三代人在夕阳下的剪影,重叠在一起,分不清彼此。
"妈,您在家吗?我给您买了几件秋装!"手机里传来丽娟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
"在呢在呢,快来吧,我煮了你爱吃的玉米粥!"我赶紧回复,心里暖融融的。
这,大概就是生活的意义吧?不是大富大贵,不是轰轰烈烈,而是平平淡淡中的相互理解和支持。我们互相扶持着,一代接一代,延续着那份最朴实也最珍贵的亲情。
"妈,小虎又会叫'奶奶'了,我录了视频,您看!"丽娟的又一条微信跳了出来。
我点开视频,看着小虎那张嘟嘟的小脸冲着屏幕喊"奶奶",眼泪不自觉地流下来。这一刻,我忽然明白,那条曾让我心寒的微信,反而成了我们感情升温的契机。有时候,误会过后的理解,比从未有过矛盾的关系更加牢固。
来源:怀旧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