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朋友来相“舰”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1 06:24 2

摘要:4月的海风掠过成都舰硕大的舰体,海军节的舰艇开放活动让市民们终于有机会登上海军的先进战舰一饱眼福。年轻的游客在这艘导弹驱逐舰的垂直发射系统前驻足,或者与高大的舰炮合影留念,青春洋溢的笑脸与手中猎猎飘扬的国旗同框定格。

4月24日,青岛奥帆中心码头,参观成都舰的游客邀请海军官兵合影留念。赵晨霖/摄

4月的海风掠过成都舰硕大的舰体,海军节的舰艇开放活动让市民们终于有机会登上海军的先进战舰一饱眼福。年轻的游客在这艘导弹驱逐舰的垂直发射系统前驻足,或者与高大的舰炮合影留念,青春洋溢的笑脸与手中猎猎飘扬的国旗同框定格。

“就惦记着来看一看军舰,近距离感受祖国的强大和人民海军走向深蓝的魄力。”虽然没有预约上成都舰的参观名额,00后吉曹源还是赶到青岛奥帆中心码头,眺望威风凛凛的“中华神盾”。

人民海军成立76周年之际,海军在秦皇岛、天津、青岛、上海等沿海城市同步举行舰艇开放活动,30多艘现役舰艇亮相,其中多型为首次公开,开放数量、型号均为历年之最。

4月23日至27日,海军组织5艘军舰在青岛对外开放,数量居各城市之首。其中,成都舰、临沂舰停靠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码头,唐山舰、日照舰及可可西里湖舰则靠泊青岛港三号码头。舰艇开放活动吸引了众多青少年前来参观这些“大国重器”。

底气

26岁的张晖站在唐山舰的舰首中央,举着一枚冰箱贴,用手机拍下这个小物件与军舰的合照。“从正面看,它俩长得很像。”他以军舰为原型,设计了这款可用于沙盘演练的文创产品。

张晖为一部分先进舰艇和战斗机打造了冰箱贴版“武器库”,曾有军工单位找他采购。从小痴迷军事的他“很有成就感”,虽然没当成飞行员,但能以另一种方式参与国防事业——用文创向世界讲述中国人的强国强军梦。

“既然开不了飞机,我把飞机拍好也挺好。”高考后,和飞行员梦想失之交臂的张晖选择了摄影专业,上大学后便开始满世界“追飞机”。他在自媒体账号中分享自己拍到的民航飞机和航展上的战斗机,如今已拥有上百万粉丝。

去年,他有机会参加在青岛举行的海军舰艇开放活动,对舰艇产生了兴趣。“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是张晖最喜欢的中国军舰。“它在和平年代意义重大。”张晖说。

自2008年入列以来,“和平方舟”先后出访52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人道主义医疗服务,航程31万余海里,航迹遍及三大洋六大洲,治疗37万余人,用人道主义关怀、救死扶伤的真诚行动,传播友谊,传递关爱。今年海军节期间,这艘身披红十字的“大白船”在天津举行舰艇开放活动。

张晖认为,“和平方舟”的魅力也源于中国海军拥有“走出去”的底气。“参观过程中,我感觉中国海军的实力更强了。”他为今年的海军节特别设计了一款刺绣魔术贴臂章,以最新入列的新型导弹护卫舰漯河舰为原型,深受年轻消费者喜爱。

和张晖同龄的电气工程师殷梓轩也是一名资深军迷。“小时候常常羡慕别人家的舰艇,现在只想摸一摸我们自己的军舰!”来到青岛港三号码头,他迫不及待地登上唐山舰。

唐山舰入列即亮剑,战巡西太、演兵大洋。当他在舰上听见舱内正在播放《当那一天来临》时,“心中顿时涌起了一股热血”。

志气

在可可西里湖舰的飞行甲板尾端,一对00后情侣依偎在栏杆上。女孩身穿藏蓝色的水兵服,男孩的挎包上贴有两人的迷彩姓名牌,他们一边说笑着,一边瞭望深蓝的海平面。一架直-8救护直升机挺立在他们身后,甲板上人群熙攘,游客们争相和飞行员、直升机合影。

在岁月静好的景象之下,少年的心气正汩汩涌动。这对情侣都是南京理工大学的本科生。男生魏悦文曾在校入伍两年,女孩秦韦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大二学生。他们相识于学校的国防协会,因共同的兴趣走在了一起。

这并不是魏悦文第一次见到可可西里湖舰,去年舰艇开放日他第一次见到这艘巨舰,今年再见已是“老朋友”。可可西里湖舰是中国设计建造的新型远洋综合补给舰,在青岛向市民开放的5艘舰艇中,它是装载量最多、吨位最大、参加舰艇开放活动次数最多的军舰。

参观结束后,秦韦佳非常激动,“小时候亲眼看一看军舰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她也想成为人民海军的一员,秦韦佳给自己设定了“闯关”路线,计划研究生毕业时再参加“直招军官”考试。

“来到这里,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魏悦文心系国防,前不久刚拿到“直招军官”的面试资格。他希望自己参与研制的火炮,未来能装配在祖国的钢铁巨舰上。

“唐山舰的副炮是1130近防炮,被称为‘万发炮’,射速每分钟可以超过万发。”13岁的陈灿辉登上唐山舰,丰富的军事知识储备让同行的长辈感到惊讶。

陈灿辉说,班里近一半同学对军事感兴趣。课间,这群初中生常聚在一起讨论相关话题。“从军是我的理想。”陈灿辉的目标是考上国防科技大学,将个人梦想汇入强军洪流。

朝气

4月23日,青岛舰艇开放活动首日,仅仅一上午,临沂舰旁的寄语板就被游客书写的便签贴满。六年级学生颜榕杰郑重其事地将便签粘在寄语板的中心位置。

“祝祖国繁荣昌盛,平和安定,也愿世上再无战争。”纸上的笔迹稚嫩却有力。

对颜榕杰而言,另一份笔迹也弥足珍贵。她向成都舰舰长要了一个签名,将它收藏在崭新的笔记本里。

“追星成功了!”颜榕杰心目中的明星就是人民子弟兵。

自从看了军事类科普读物,颜榕杰便迷上了军事和历史。这一次,父母鼓励她来军舰上开开眼界。“临沂舰、成都舰比我想象的还要壮观。”尽管她在学校里曾听过海军叔叔讲解军舰知识,但上舰参观的感觉更震撼。

舰艇开放活动的不少观众是小朋友,而军舰上迎接他们的人也正年轻。临沂舰上,带领游客参观的90后海军少校李尚轩,已经记不清这是自己第几次担任临沂舰讲解员了。2023年护航期间,临沂舰靠泊9个国家,他和战友们多次给侨胞、外国政要讲解。

在10年前的也门撤侨行动中,临沂舰冒着战火,9天内3进也门,安全护送了14个国家的432名中外公民。那是中国海军首次动用军舰直接靠泊外国港口撤离同胞和外国人员。临沂舰也因为这次撤侨行动被记集体一等功。

军龄16年的李尚轩已在临沂舰工作7年。这艘导弹护卫舰已不是海军最先进的现役舰艇,但李尚轩说:“每次讲解,我都能感受到她的光辉事迹和红色精神所赋予我的职责和使命。英雄舰需要传承,而我们就是她的代言人。”

舰艇开放活动期间,李尚轩也遇见了更多朝气蓬勃的10后“代言人”。“很多孩子军事知识很全面,海陆空装备参数脱口而出;有些小军迷很有创造力,想象和规划着我们未来军舰的样子。”李尚轩期待这些自信乐观、好学善问的少年未来能加入人民海军。

令李尚轩印象深刻的是5岁的许臻一小朋友,这名小男孩脸颊上贴着红色的“中国心”,特意穿了一身整洁的水手服。一登上临沂舰,他便挤在参观队伍的最前排,眼睛亮亮的,向李尚轩抛来“十万个为什么”。

5岁的许臻一提出不少专业的问题,比如导弹是热发射还是冷发射,有没有激光武器,舰炮是不是电磁的?“这些问题出乎我的意料,回答起来还是蛮有压力的。”他见识到了“后生可畏”,但他更为孩子感到骄傲。

“儿子现在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许臻一的妈妈邓小琴是一名90后。去年,一家人带孩子沿着红军长征路,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红色教育旅行。她还带着许臻一参观军事博物馆、抗美援朝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孩子总对她说:“爱祖国爱国防是我们这些小朋友的使命。”

“通过军舰开放活动,孩子们直观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以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李尚轩表示,“这也激励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