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调研纪要:创源股份业务涵盖To B端的文教休闲与生活家居板块,以及To C端的运动健身板块。公司通过布局越南生产基地和提升To C端品牌竞争力来对冲关税影响。此外,公司积极开拓非美市场,重构全球供应链和营销体系。国内新业务方面,年初设立产品研究院,启动IP对接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市场公开信息及4月30日披露的机构调研信息,浦银安盛基金近期对6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调研,相关名单如下:
1)创源股份 (浦银安盛基金参与公司特定对象调研)
调研纪要:创源股份业务涵盖To B端的文教休闲与生活家居板块,以及To C端的运动健身板块。公司通过布局越南生产基地和提升To C端品牌竞争力来对冲关税影响。此外,公司积极开拓非美市场,重构全球供应链和营销体系。国内新业务方面,年初设立产品研究院,启动IP对接交流,研发人员架构搭建完成,I模块1.0版本已开发。运动健身业务方面,第一季度未提价,后续将小批量分步骤逐步提价;2024年增长得益于团队专注跨境电商,转型为家庭小型健身房服务商,品牌影响力初现。越南生产基地2024年营业收入3.3亿元,未达满产,2025年计划加大产能布局。睿特菲美国线下体验店已正式营业,计划与网红合作直播推广,吸引线下批发商合作。
2)周大生 (浦银安盛基金参与公司电话会议)
调研纪要:2024年和今年第一季度,周大生经营受到金价波动影响,采取多种措施应对。公司加强黄金和非黄产品研发,丰富产品种类,调整品牌矩阵,推进零售模式和数字化转型。毛利率提升源于自营业务占比提升和产品组合优化,黄金库存占总存货70%,其中20%为黄金租赁。国家宝藏品牌将升级为“国宝文化典藏金品引领者”,从品牌、产品、营运三方面全面提升。周大生经典定位为非遗赛道,转珠阁采用轻资产、高毛利、高周转模式。加盟店30%位于一二线城市,70%位于三四线及以下城市,铺货额占开店初始投入90%。
3)时代电气 (浦银安盛基金参与公司分析师会议)
调研纪要:本次机构调研涵盖了时代电气在老旧内燃机车以旧换新、宜兴产线产能利用率、海工装备业务、株洲三期产线进展、一季度业绩增幅、回购注销计划、轨交维修收入、半导体高压产品收入、车规级IGBT利润率、新能源汽车电驱收入、车企客户SiC平台升级、宜兴IGBT产线折旧影响、碳化硅产品产值预期、IGBT海外交付预期及半导体境外收入占比等多个方面。公司表示,老旧型铁路内燃机车将在2027年底前重点区域全部退出,2035年底全国70%以上退出,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宜兴产线预计2025年达成设计产能,一季度半导体收入同比增长22.63%。海工装备业务技术领先,市场占有率高,未来将推动深海机器人业务发展。株洲三期2025年底有望实现产线拉通,SIC产品覆盖多个领域,2025年有望突破新能源车主驱批量出货。一季度业绩增幅差异因交付节奏不同,毛利率上涨因收入结构调整和降本增效。公司将继续在授权范围内进行H股回购注销。一季度轨交维修收入占比15%,国铁和城轨收入六四开,城轨检修未来几年会放量。半导体高压产品收入主要来自国内业务。车规级IGBT利润率略有下滑,受宜兴产线折旧影响。一季度新能源汽车电驱收入下滑因车型交付情况,二季度开始恢复正常。宜兴IGBT产线预计今年达到满产水平,资本支出集中在去年和今年。公司2026年开始车规SiC产品批量生产,对IGBT产品暂无降价压力。宜兴IGBT产线投资58亿,折旧年限10年,今年实际折旧金额低于标准年度折旧。碳化硅产品产值与市场价格正相关。法雷奥项目交付顺利,境外市场持续开拓。境外收入占比10%-20%。
4)天合光能 (浦银安盛基金参与公司业绩说明会)
调研纪要:天合光能面对美国关税影响及行业压力,采取多项措施应对。美国市场存在不确定性,但印尼工厂具备竞争优势。公司长期负债结构良好,25年无大规模资本开支计划。技术布局以TOPCon为主,BC和HJT为辅,钙钛矿叠层电池技术是未来主流。全球光伏市场需求预计保持增幅,储能业务目标出货8-10GWh,海外订单主要分布在欧洲。公司在钙钛矿叠层技术方面计划布局中试线,石英砂供应安全无忧。银行融资稳定,支架业务出货量稳步增长。海外储能市场高毛利,竞争力在于产品质量、服务体系和技术迭代。光伏行业低谷期,公司采取降本增效措施,费用降幅接近30%,维持200亿资金规模确保穿越周期低谷。
5)步科股份 (浦银安盛基金参与公司分析师会议&现场参观&电话会议)
调研纪要:2024年步科股份整体营业收入实现8.09%的稳健增长,其中机器人行业收入21,242.55万元(+12.26%),医疗设备行业4,136.87万元(+18.64%),机器物联网行业15,735.47万元(+0.46%),通用自动化行业13,337.25万元(+8.68%)。2025年一季度机器人行业收入同比增长45.83%,占营收46.80%,主要得益于工业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领域的突破。医疗设备行业保持稳健增长,机器物联网坚持国产化,通用自动化聚焦智能制造领域。研发费用增长因加强研发队伍建设,2024年末研发人员190人(+11.76%),新增专利申请18项、软件著作权申请19项。海外收入占比17.68%,主要来自欧洲和东南亚,美国市场收入占比较小。常州智能制造生产基地1号厂房预计2025年上半年投产,规划年产181万台工控产品,其中伺服系统120万台,将对伺服系统收入产生积极影响。
6)金海通 (浦银安盛基金参与公司特定对象调研&路演活动)
调研纪要:金海通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9亿元,同比增长45.21%;净利润2,565.85万元,同比增长72.29%,主要受益于半导体封装和测试设备领域需求回暖。公司产品技术指标已达国际先进水平,未来将聚焦三温、更多工位、更多产品应用的测试分选机,并提升内部运营效率。公司实施积极的利润分配政策,重视对投资者的合理回报。公司将继续加强市场开拓力度,持续加大研发力度,提高盈利能力。随着集成电路产业进一步发展,测试任务的复杂性将对测试分选机设备提出更高要求。
浦银安盛基金成立于2007年,截至目前,资产管理规模(全部公募基金)3622.18亿元,排名27/210;资产管理规模(非货币公募基金)1727.52亿元,排名29/210;管理公募基金数199只,排名32/210;旗下公募基金经理32人,排名38/210。旗下最近一年表现最佳的公募基金产品为浦银安盛高端装备混合A,最新单位净值为1.63,近一年增长60.5%。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来源:证券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