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更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躬身践行的育人准则。作为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职业院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唯有以匠心为魂,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精神融入血脉,方能培育出心怀家国、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
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更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躬身践行的育人准则。作为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职业院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唯有以匠心为魂,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精神融入血脉,方能培育出心怀家国、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澎湃动力。
值此第135个“五一”国际劳动节之际,云南网、“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特别策划推出“礼赞劳动 匠心筑梦”专题报道,深入云岭大地,寻访职教先锋。他们中,有人扎根田野四十二载,以“拓荒牛”之姿开垦出农业科技新天地;有人深耕矿冶技术,让有色金属焕发新生;有人以非遗为脉,在珠宝技艺中传承文化薪火;有人执守三尺讲台,以滇味匠魂淬炼职教之光;还有人用场景化教学点燃学子匠心……这些职教人用毕生坚守诠释工匠精神,以创新实践回应时代命题,让工匠精神在育人沃土上生根发芽。
李明晓:深耕矿物加工技术 让有色金属焕发新生
“大家一定要学好专业知识,苦练技术,认真钻研,久久为功,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中,绽放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在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冶金与矿业学院开展的“金石讲坛”上,教师李明晓勉励同学们要学好技能,实现梦想,报效祖国。
14年前,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博士毕业的李明晓毅然选择扎根云南这片红土,用自己所学为矿产资源开发贡献力量。多年来,他一直深耕矿物加工技术领域,致力于二次矿产资源综合回收等研究工作。他先后在昆明冶金研究院、云南省核工业二〇九地质大队工作,2020年作为高层次人才被引入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冶金与矿业学院,承担有色金属智能冶金技术相关核心课程,紧扣有色金属行业特色,持续用自己所学为云南产业转型升级、做强做优做大资源型产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他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将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积极开展企业服务工作。曾承担云南江城瑶家山铜选矿厂生产工作,处理铜品位1.36%的原矿5.8万吨,产出铜品位37.79%、回收率89.55%的铜精矿1873吨,铜精矿品位及回收率较之前均得到大幅提升,铜精矿销售收入2200余万元。
李明晓表示,作为矿冶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者,不仅要立足于我国丰富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致力于构建一个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推动矿冶科技不断迈向新高度,更要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积极探索并培育新质生产力,让“有色金属王国”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
【人物名片】
李明晓,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冶金与矿业学院专任教师。目前主持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项目1项、云南省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1项、云南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1个;承担云南省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云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等30余项;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29项,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
刘红:场景化教学 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教师要做‘翻译官’,把抽象原理翻译成学生能感知的技术价值;要成为‘连接器’,让课堂与产业、与学生的职业理想紧密连接。”刘红三十七载躬耕职教一线,以“德为师之本”严己育人。
针对学生觉得机械课枯燥难学的问题,她利用场景化教学,用企业真实案例设计课程,在讲数控编程时,让学生加工企业真实零件,从绘制图纸、加工工艺设计、编程、加工各个环节,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理论,利用项目驱动,引入简易实战项目,激发学生兴趣。
她是职业教育耕耘者,更是技能传承“引路人”。她利用职业画像,给学生描述和展示机械类岗位的真实工作场景,描绘学生们今后可能会成为绘图员、数控加工工艺员、自动化产线调试员、工业机器人运维工程师,让学生意识到手中绘制的每一张图纸、调试的每一台设备都可能在未来投产,学生兴趣自然会生长。在教平面四杆机构设计时,她让学生“设计一个汽车用雨刮器”,要求学生从设计雨刮器、绘图、3D打印零件、装配调试全程参与项目制作,体验“工程师思维”。
她深入挖掘中国制造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和课程蕴含的思政内容,构建“工匠精神+技术创新+社会责任”三位一体课程思政通用框架,把工匠精神、职业规范训练等融入日常教学,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当收到毕业生发来的消息:“老师,您教我做事要‘较真’,我用在铁轨检测上了。”刘红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人物名片】
刘红,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先后5次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机器人、机器人技术应用等大赛上获得国家、省级技能竞赛大奖,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获得中国机械政研会机械职业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三等奖。2024年荣获“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
孔元元:让珠宝与“非遗”相融 以匠心传艺育人
孔元元既是以技能传承为使命的“点灯人”,也身兼高级技师之责。在学校里,她承担16门专业课、10门实践课教学任务,主讲高级珠宝设计手绘课程,实施“岗课赛证展”“五位一体”的教学要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云南民族文化、首饰设计方法与高级珠宝手绘技法互通互融。
担任首饰专业带头人以来,她依托云南珠宝旅游文化产业区位优势和珠宝加工行业紧缺创新人才的需求,借力深圳产业技术优势,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就业。
深化校企联合,构建“岗-课-赛-证-展-创-研”人才培养模式,共建“文化育人+美育育人+技术育人+德育育人”专业工作室群,并不断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珠宝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专业建设入选2023-2024年度全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获评2024年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珠宝加工项目云南省集训基地。
她创建专业特色课程“云南非遗技艺实践考察”“首饰毕业作品展与商贸实训”,引进云南省非遗苗绣大师廖力耕,结合首饰专业实现非遗进校园、非遗进课堂的传艺育人,连续四年实现非遗技艺传播600人次以上。
【人物名片】
孔元元,现任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珠宝旅游学院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带头人,主要从事高级珠宝设计手绘、珠宝加工与工艺、玉雕纹样创作设计与加工等相关教学实践和科研工作。贵金属首饰制作工高级技师(一级),首饰设计师技师(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出版教材2部、专著1部,设计并转化外观专利3项。
韩昕葵:三尺讲台淬炼滇味匠魂
作为学校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带头人,韩昕葵创新构建“技艺传承+文化浸润+产业对接”三维育人模式,独创“阶梯式项目驱动法”,将云南民族饮食文化融入课程体系,开发《云南饮食非遗活态传承》《亚洲菜制作》等5门特色课程,主编国家规划教材3部,其中《餐饮生产流程管理》创新采用“活页式教材+数字资源库”模式,实现教学内容动态更新。
牵头组建云南省首批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主持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推动“校企双元”育人机制创新,带领团队完成“滇菜烹饪技艺”非遗申报,2024年成功列入昆明市五华区非遗名录,编撰《昆明菜——滇池区域饮食文化圈的探索》等专著3部,主持研发“云南花宴”。
她深耕社会服务18载,构建“四级培训网络”:完成文化和旅游部实践项目5项;深入怒江独龙江乡等23个地区,开展“技能下乡”培训,惠及3000余人次,助力乡村振兴;连续15年担任昆明国际会展中心国宴指导,带队完成COP15等重大活动餐饮保障,获评“中国烹饪协会高质量发展优秀会员”。
“教师要点亮的不仅是技艺之光,更要燃起学生心中对职业的敬畏与热爱。”从三尺讲台到行业前沿,韩昕葵扎根职教三十载,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带领更多青年学子在技能报国的道路上追光而行,在云岭大地上书写着新时代职教人的担当。
【人物名片】
韩昕葵,现任云南旅游职业学院烹饪学院院长、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带头人。获得中式烹调高级技师、咖啡技师、茶艺技师、高级公共营养师、高级插花员等职业资格。2012年至2023年连续受聘担任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酒店服务赛项裁判、裁判长,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烹饪赛项裁判。2023年3月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优秀会员;2024年6月获云南省“最美高校班主任”称号;2024年11月被评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德技双馨之星”。
张国建:开荒50亩育种27个 42载耕耘在云岭田野
在云岭大地的田野上,有这样一位耕耘者,他用四十二载光阴诠释工匠精神,将个人理想融入云南农业发展战略,以油菜育种为笔,书写着强农兴农的壮丽篇章,他就是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张国建。
1980年,18岁的张国建踏入原云南省农业学校求学,自此与农业结下不解之缘。1983年留校后,他将全部心血倾注于农职教育与科研事业。
张国建勇做技术创新的“拓荒牛”,亲自规划、组织施工,开垦荒地50亩扩建育种基地,完善设施设备,创新杂交油菜育种亲本回交、测交播种方法和授粉方法,大幅提高育种效率和亲本质量。在他的带领下,团队选育出27个“花油”系列、云油“杂”系列油菜品种,占据云南每年450万亩推广种植面积的80%,为云南油菜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品种支撑,助力云南“绿色食品牌”建设。他培养出众多优秀农业人才,其学生遍布基层油菜事业岗位,为云南农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张国建还积极投身“中国云南——柬埔寨班迭棉吉农业科技友谊示范园”建设,将中国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传播到柬埔寨,用中国技术创造了柬埔寨水稻高产纪录,不仅赢得了柬埔寨人民的尊重,也为云南农业“走出去”作出了应有贡献,彰显了中国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2022年退休后,张国建依然坚守油菜育种岗位,返聘回学校继续为农业科研事业发光发热,他用一生诠释了工匠精神在农业领域的生动实践。
【人物名片】
张国建,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云南“花油”系列、云油“杂”系列品种选育的主要完成人之一,选育品种27个,占每年全省推广种植面积450万亩的80%。带领团队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奖4个、三等奖3个,个人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科技进步三等奖1个、技术发明三等奖1个。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