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2团团长是陈启光。我所在的1营老战士多,很能打仗,尤其是1连。1连指导员是滕海清,他原是师部保卫队的,无产阶级意识强烈,要求革命队伍必须是纯而又纯的。1连战士多是贫农出身,政治工作也过硬。上级有什么指示或是什么会议精神,从来都是当天晚上就传达到每个战士。战士
木门整编升任团政委
屈家山战斗头部负伤后不几天,即1933年4月,我由31团1营调到32团1营任政委。
32团团长是陈启光。我所在的1营老战士多,很能打仗,尤其是1连。1连指导员是滕海清,他原是师部保卫队的,无产阶级意识强烈,要求革命队伍必须是纯而又纯的。1连战士多是贫农出身,政治工作也过硬。上级有什么指示或是什么会议精神,从来都是当天晚上就传达到每个战士。战士们战斗意图清楚, 目标明确,知道为什么而打,怎么打,所以打起仗宋从来都是冲锋如猛虎,阻击似铁闸。我记得有一次被敌人追得很凶,眼见要发生危险之时,是滕海清的1连给坚决挡住的。
在我当营政委期间,1连的战斗作风给我留下极深刻印象,至今仍留在我的记忆中。
我们32团驻守通江得胜山与敌对峙期间,我突然得了——种怪病,鼻子流血不止,连流两天无法止住。同志们把我抬到团部,因流血过多人都变了模样,不少人认不出我了。幸亏团部有位中医,他研究了我的病情,专为我上山挖一种草药,亲自给我煎了喝。连吃几服,竟然全好了!从此,我特别相信中医中药,建国后,毛主席提出中国应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我认为英明而正确。
方面军为集中主力诱敌再进,于4月29日主动撤出通江城,再次收紧阵地至平溪坝、鹰龙山、鸡子顶、九子坡一线。军阀田颂尧竟认为红军退出通江后已“溃不成军”,再次对我展开全线进攻。其左纵队继续向东猛扑,于5月中旬进至空山坝以南地区,企图前后夹击我们。东面的军阀刘存厚以为有机可乘,急调8个团抢占竹峪关,企图威胁我侧翼。
此时,红军已退守到方圆不及百里的狭窄地区,战线虽缩短,主力却全部集中。而冒进到空山坝附近之敌,不仅过分突出,而且粮食补给也困难。我们从俘虏口供得知,敌人连日杀马充饥,士兵士气低落。
红军反攻条件已经成熟。
方面军总部决定首先歼灭侵入竹峪关之敌刘存厚部,解除侧翼威胁。以我11师和10师主力向其反攻。5月15日晚开始反击,到16日,该敌全线崩溃,退出竹峪关,红军乘胜追击30余公里,毙伤敌800余人,然后迅速回师空山坝地区。
5月17日,我师由空山坝以北向敌左侧迂回,断敌后路。第10、12师主力由空山坝以东及长坪地区攻击敌右翼。第73师仍坚守大小骡马及小坎子阵地,伺机转为正面进攻。从5月21日至24日,经过3昼夜激战,基本上将敌左纵队9个团分割包围于空山坝以南的余家湾、柳林坝地区,毙、伤、俘敌旅参谋长以下官兵近5000人,缴获长短枪3000余支、迫击炮50余门。敌左纵队的惨败,使敌右纵队和中央纵队发生动摇,纷纷败退。我军乘胜追击,陆续收复南江和通江、巴中,继克恩阳河,进逼仪陇城。至此,田颂尧指挥的3路围攻,费时4个月,最后宣告彻底破产。
粉碎军阀田颂尧3路围攻后,川陕根据地面积扩大1倍以上,新建了9个县的苏维埃政府。全区人口200多万,纵向100余公里,横向150余公里,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红军自身也得到很大发展,吸收了当地许多青壮年参军。地方武装的游击队、战斗连、模范连纷纷补充到主力部队,红军力量迅速壮大。
反敌田颂尧部3路围攻的胜利,证明方面军的作战方针是正确的。我们入川总共才1个多月,立足未稳,敌人就开始围攻,动用的兵力是红军的好几倍。攻势之猛烈,兵力之悬殊,我军只能采取收紧阵地,诱敌深入的方针。最后选择了敌左路纵队突出冒进的有利时机,一举打掉了敌主攻的左路纵队。然后猛烈反击下去,向敌后猛插,彻底粉碎了敌人3路围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根最高军事领导机构为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由张国焘任主席,徐向前、陈昌浩任副主席,曾中生任参谋长,设总指挥部、总政治部。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兼任总政治部主任,傅钟、曾传六任副主任。
将4个师扩编为4个军的情况是这样的:
以原来的10师为基础,连同地方的独立团、营,扩编为第4军,军长王宏坤,政治委员周纯全,政治部主任徐立清。下辖10师、1l师、12师。全军共有8个团。我被编为11师33团,任团政委。团长是张吕厚,安徽金寨人;副团长是李定灼,湖北黄安人,我们同乡。我们1l师师长是陈再道,政委是叶成焕。
以原来的12师为基础,连同地方独立团、营,扩编为第9军,军长何畏(抗战时期投降了国民党),政委詹才芳,副军长许世友。 下辖25、26(暂缺)、27师。
以原来的11师为基础,连同地方独立团、营扩编为30军,军长余天云,政委李先念。下辖88、89、90师。
以原来的73师为基础,连同地方独立团、营,扩编为31军,军长王树声,政委张广才,后为詹才芳。下辖91、92、93师。
加上方面军和各军的直属单位,总兵力达4万多人。
部队扩编完毕,各就各位后,立即转入了为期3个月的军政训练。
首先解决新兵戒抽鸦片烟的问题。当时中国西部地区多产鸦片,通江更是鸦片集中地,鸦片成为最有价值的货币。通江集镇上的买卖,多以鸦片为媒介物。
巨商富户积蓄储藏的是鸦片,全县最肥美的土地都种鸦片。农民对种鸦片不惜投资出力,种粮食却只愿听天由命。当地鸦片的毒害骇人听闻。据说成年男子90%以上吸食鸦片,连十二三岁的孩子也有不少染上这种嗜好。成年妇女吸烟者约占70%。通江县城是剥削老百姓的罪恶渊薮。城内约有1000户人家,竟有200多户是开设鸦片烟馆的。红四方面军原没有一个吸鸦片烟的,而且素来拒绝任何一个有鸦片烟瘾者进入部队。但在川北这里,却难找到不吸鸦片烟的青壮年。为了补充兵员,也不得不面对现实了。因此,随着新兵数量猛增,其中当然会有不少是吸食鸦片烟的瘾君子。不解决这个问题,无法正常训练,无法打仗,无法制止败坏纪律的现象。
我们采取教育为主,逐个打通的办法,干部和骨干分工包干到人头。政治机关为此专门发下教材。医务部门供应戒烟药丸。部队把烟瘾大的人集中一起,每天供应药丸,逐渐减少供应量,直至完全戒掉烟瘾。连队里还“发明”了急救妙方,有的犯起烟瘾没有鸦片烟供应,就抓上—把胡椒或花椒塞进他嘴里,帮他挺过去,效果还真不错。我们还把抽鸦片烟的坏处和戒烟的好处,编成小调,在联欢会上唱给他们听。使得他们悔恨交加,声泪俱F,发誓戒掉烟毒。
这些做法,取得速效,快则·星期,慢则个把月,便戒掉了吸鸦片烟的恶习。他们的身体很快强壮起来,练兵更有劲头。这项工作对扩大红军影响,密切军民关系,起了极为良好的作用。
其次是军事训练。这是红四方面军的好传统,早在鄂豫皖时期就已形成。徐向前总指挥功不可没。他以军事家眼光看待军事训练,认为苦练出精兵,一支能在战场上过得硬的军队,平时必然是训练有素的军队。他强调练兵要成为红军的家常便饭,走到哪练到哪,时时练处处练:练胆量,练技术,练战术,练行军,练作风:严格、经常、刻苦地训练,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关键一环。这次训练,徐总指挥提出要完全从实战需要出发,突出重点,讲究实效。他要我们根据川北的地形条件、作战对象和我军的武器装备、作战特长,重点训练4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提高射击、劈刺、甩手榴弹、土工作业4大技术能力;二是爬山、攀崖、跳越障碍、利用地形地物、变换战斗队形等Uj地作战能力;三是判断方位、夜间射击、摸敌岗哨、夜袭等夜间战斗能力;四是明了任务,判断敌情,运用兵力,指挥位置,果断处理情况,灵活变换战术,图上作业等干部的组织指挥能力。
实践证明,这些训练,是红四方面军始终具有坚强战斗力的重要保证。我从中学到了许多许多,并从以前和以后的经历中体会到,徐向前同志是位了不起的军事家!
有效地加强政治工作建设,是这次扩‘编整顿的一大特色。政治教育约占全训时间的20%左右,搞得既活跃又实际。扩编后的部队,新成分大量涌入,大部分是翻身农民,少部分是穷苦家庭出身的俘虏兵。他们只知道红军比白军好,缺乏更深层的认识。全团暴露出不少问题,有的怕戒大烟,有的怕离开家乡,有的怕打仗,有的违犯纪律,甚至有的开小差。从鄂豫皖打过来的老战士和于部存有急躁情绪,管教方式简单化,埋怨四川兵落后难带,打骂新兵的现象也屡有发生。
针对上述问题,政治教育首先从培训骨干入手。
以军为单位开办了政治干部训练班,以师、团为单位普遍进行党、团员骨干分子的培训。政治机关翻印了《党员须知》、《支部组织及其工作》、《连指导员须知》、《红军政治指导员工作暂行条例》等许多材料和大量宣传品。方面军政治部办了《战场日报》(以后改为《红军》)和《干部必读》等报刊。我们第4军自己办了一份《红星》小报,以及时传播训练经验和表扬训练中的好人好事为主。行军演练时,设流动阅报处。政治学习搞得生动活泼。
我们当政委的当然要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政治训练之中。按照党的“六大”发布的《十大政纲》和上级发来的《红色战士读本》、《红色战士必读》、《红色战士丛书》等教材对战士进行有针对性的政治教育,并且普遍开展识字运动。各连设有列宁室、读报班,各排设有政治战上,还有战士委员会等,协助连队指导员进行政治思想工作。团以上的政治机关,还增设了做敌军工作的组织——白色士兵工作委员会。
总之,为期3个月的整军训练,在军事、政治、后勤工作上,取得了明显成绩。这是方面军成立以来,第一次进行的最大规模的练兵运动,对部队的建设和发展,对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以及对后来更严峻的斗争,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1933年8月至10月,根据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乘四川军阀田颂尧新败,杨森和刘存厚矛盾重重,力图自保,互相观望之际,为进一步扩大和发展根据地,方面军集中主力,举行了3次进攻战役。
一是仪(陇)南(部)战役。主要打击退守仪陇、南部地区的田颂尧残部,使根据地向西扩大到嘉陵江沿岸。这次战役,我们第4军负责在江口和洪口场等地钳制杨森和刘存厚的部队。战役历时半月,歼敌3000余人,缴枪千余支,解放了仪陇全县,控制了嘉陵江以东广大地区。
二是营(山)渠(县)战役。主要打击位于仪陇和江口中间的四川军阀杨森的第20军,拔掉钉子,向南扩展根据地。我们4军第11师的任务是由巴中东南之江口地区向西,与第9军由仪陇向东,实施两侧突击。9月24日,我师击破敌第2混成旅第6团,俘敌数百人,缴枪300余支。9月30日,我团又参加抢占佛楼寺以东之石桥河战斗,缴枪百余支。接着由石桥河南下,逼近渠县贵福场。9军攻占云山县城。此战役历时10天,共毙俘敌2000余人,解放了营山县和渠县大部。
三是宣(汉)达(县)战役。主要是对盘踞宣汉、达县、万源、城口地区的老军阀刘存厚的第23军发起进攻。刘存厚是川东土皇帝,他一直不接受我们提出的互不侵犯建议,并曾乘我们被田颂尧进攻之危,出兵竹峪关。他是在达县盘踞20年的帝制余孽,在那里设置了兵工厂、军火库和被服厂,积蓄的金银财物颇丰。
因为占据汉中的杨虎城暗中与我们协议互不侵犯,这样,便使我们可以单独对付刘存厚了。
我们集中了半数兵力攻击刘存厚的防地。—经接触,刘部即闻风披靡。不几天,我们就席卷了他防地的人部分。我们4军11师以两个团为右路,于10月18日渡过巴河,攻克老鹰寨、江陵溪,配合30军等主力追赶敌第3路廖雨辰等部5个团,直赶至宣汉以东地区。10月21日,乘胜占领万源,直抵城口近郊。此役历时11天,解放了宣汉、万源、达县3座县城。刘存厚因逃跑有术,被他狡猾地溜掉。如果我11师渡巴河不耽误一天的话,刘存厚将插翅难逃。
这是红四方面军入川以来一次最重要的胜利。根据地向东扩展100余公里,与川东游击区连成一片。敌川陕边防军6个团全部或大部被歼。我毙敌1000余人,生俘敌旅长以下3000余人,缴获枪8000余支、子弹500余万发,以及银元百余万块、棉布20万疋、棉衣2万余套。还有兵工厂、被服厂、造纸厂、印刷厂及库存的大批粮食物资。
我们用这些工厂自造手榴弹、子弹、修理枪炮,为后来对付刘湘等军阀起了很大作用。我军与川东游击队会师后,将其改编为红33军,主力红军扩展到5个军15个师40多个团,共8万余人。根据地扩展到东起城口近郊,西抵嘉陵江沿岸,南起营山、达县,北至陕南镇巴、宁强,纵向200余公里,横向250余公里,总面积达42000余平方公里,人口约500余万。控制了通江、南江、巴中、仪陇、营山、宣汉、达县、万源等8座县城,建立了22个县市的革命政权,成为红四方面军发展史上的最辉煌时期!
来源:白马茶馆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