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中国饺子皮跪美国专利,韩国人激动坏了:中国人急就说明偷对了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1 09:15 1

摘要:“只能说‘蒸起’这种烹饪技法源于中国,但非要说饺子是中国发明的……那我问你,‘烤’这种烹饪技法起源于非洲,那是不是就说明,世界上所有烤制的食物都是非洲料理了?”

“中国觉得荒唐的话,那不就说明我们做对了吗?这下真是不得不买了,下班路上买个必品阁支持一下吧。”

“我也是,真的哈哈。看到中国人这么着急上火,看来确实说明我们这回做对了。”

“支持必品阁和CJ的做法,如果不申请专利的话,中国就会原封不动地抄袭我们韩国饺子的样式,并且大大咧咧地拿出去销售了。”

“看到中国发火心里真爽,必品阁和CJ这回做得好啊。”

“我们有专利了,中国想抄袭都抄袭不了,所以中国人才生气了。”

“啊?中国生气了?那不就说明我们做对了吗。”

“我不知道中国人在激动个什么,饺子本身又不是中国发明的食物哦。”

“就是就是,饺子明明是在中国文明形成之前就存在的食物,怎么可能起源于中国嘛。”

“只能说‘蒸起’这种烹饪技法源于中国,但非要说饺子是中国发明的……那我问你,‘烤’这种烹饪技法起源于非洲,那是不是就说明,世界上所有烤制的食物都是非洲料理了?”

“如果将饺子定义为往面皮里包入各种馅料蒸熟食用的食物,那么尽管各国叫法不同,但实际上全球大多数国家吃的都是‘饺子’。中、韩、日、蒙古国和中亚各国皆是如此,俄罗斯和意大利也不例外。另外,饺子传入韩国的途径实际上不是通过中国,而是通过西域。有说法称饺子起源于中亚,后来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小麦的原产地是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即现在的叙利亚、伊拉克、伊朗一带。历史上小麦也是通过丝绸之路从西域传入中原的。”

“笑死,中国人都用纸箱来做饺子馅,还好意思和我们争饺子的专利权。”

“中国人想抄袭必品阁的东西卖,结果现在被抓住了又跳脚破防。”

“既然中国人那么有意见,那我们下次干脆就在必品阁的饺子上放一个大大的太极旗,然后写着‘K-FOOD’的字眼,让美西方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气死他们。”

我在这里给大家复述的这些评论,都是我从韩媒YTN的油管视频新闻留言区里摘录下来的。最近《环球时报》报了一则新闻,说是韩国食品巨头——CJ希杰集团第一制糖股份有限公司在美国注册的饺子外观专利,于近期获得了美国专利商标局的批准通过,并且相关获批说明还在美国专利商标局的官网上贴了出来。

希杰名下有个子品牌,名叫“必品阁”,是韩国著名的连锁餐饮品牌。而必品阁旗下有一款主打产品,名叫“王饺子”。希杰此次在美注册的饺子皮专利,其实就是为必品阁的王饺子注册的。而必品阁王饺子的饺子外形,和我们中国的饺子皮,前者不能说和后者如出一辙吧,至少也可以说是照着一个模子印出来的。

必品阁的饺子有吃过的人都知道,味道如何姑且不论,饺子皮的确是他们家的一大特色,特色就特色在一个“丑”字,而且还是那种毫无特点的丑,又大又丑。但不管再这么丑,饺子的基本特征它都是具备的,这玩意有褶子有弧形,又是面皮里头包着馅,所以它肯定是符合大众对于饺子的定义的,只不过你们韩国人非要管这玩意叫“韩式饺子”,完了还给它跪请一个美国专利,我觉得这就是多少有点找抽了。

希杰偷我们的饺子皮去美国申请专利,并不是奔着专门给韩国人打民族主义鸡血去的——虽然客观上的确是起到了这样的效果,他们之所以如此煞费苦心,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打压希杰在美国饺子市场的其他竞争对手,将中、日等国食品商的饺子从美国人的餐桌上给一步步挤出去,最终形成韩国面食在美一家独大的垄断事实。

2017年1月,希杰曾在他们的仁川冷冻食品工厂夸下海口,宣称到2020年左右,必品阁饺子的销售额将要提高到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1.47亿元,其中70%的销售目标将在海外市场达成。

希杰食品事业部副社长姜信豪表示,2016年,必品阁饺子不仅在韩国位居首位,而且也在美国市场拔得了头筹。在韩国国内外的销售额达到了3300亿韩元。截至2017年初,希杰已在中、美两国各拥有一座和两座生产设施,并计划在中美两国各增一处,还要在德国、俄罗斯、和越南等国也将加设生产设施。

在必品阁做大之前,美国饺子市场上的第一把交椅一度是稳坐在日本食品品牌味之素的屁股上的。2014年,希杰针对美国消费者的特殊口味,开发出了一款“香菜鸡肉馅小云吞”(Mini Wontons Chicken & Cilantro),成功打入美国大型折扣商超好市多(Costco),最终将味之素斩落马下。

2016年,全球范围的饺子市场总规模约为293亿元。要论市场占有率,全球饺子界的扛把子其实是湾仔码头,其次是三全和思念,这仨都是中国企业,相当于我们一国就包揽了前三名。日本的味之素排第4,韩国必品阁暂居第5位。

中日的饺子品牌之所以能在市场上位列前4,这一点和中日两国民众的饮食消费习惯有莫大关系。饺子作为一种源于中国,在整个东亚地区都经久不衰的面食,从古至今就在大中华文化圈内深受各地民众喜爱。东亚人毫无疑问是饺子消费的主力,那近300亿的市场规模基本上也都是东亚人,尤其是中国人吃出来的。从这层意义上讲,湾仔码头、三全和思念的饺子之所以能稳居前三,除了本身品质广受中国消费者认可之外,主要就是托了中国单一超大市场的鸿福。

味之素也一样。日本的人口规模大约在韩国的2.4倍以上,只要味之素能把本国1.2亿日本消费者给服务好,他们自然稳居老四的位置。

以韩国的人口规模(约5100万),平心而论,必品阁能做到世界第5其实已经很不容易了,但韩国人对此并不满足,他们还想要更多。他们不仅想把味之素给干掉,甚至还想挑战我们中国企业在饺子市场上的龙头地位。

怎么挑战呢?一方面是大力渗透中国的饺子市场,我们的消费人口规模毕竟有14亿,它就是打不过湾仔码头、三全和思念,只要能捡点漏也够吃了;另一方面就是大举入侵美国市场,利用韩国资本和韩国品牌在美国吃得开的先天优势,钻中国品牌在美认可度不高的空子,再努努力把食古不化的日本品牌给挤下去,必品阁这只猴子很容易就能在没有老虎的山里称王称霸。

在把味之素给挤下去之后,必品阁并未就此收手。为了进一步巩固其在美国饺子市场上的领先地位,韩国人这次把护城河给挖到了饺子皮的专利申请这一层。

据了解,希杰此次一共往美国专利商标局上传了14张饺子照片,各个角度的都有。该饺子皮的申请日期为2023年2月24日,下证日期为2025年4月8日,专利保护期15年。

有分析人士认为,希杰此次在美国获批的饺子皮专利,明确限定了“14至16道顺时针螺旋褶皱、底部平坦、顶部隆起的半圆形面皮”等所谓的核心特征,并且还附上了精度达到毫米级的3D建模图”。从法律形式上看,如果中国在美销售的饺子完全符合上述特征,就有可能会触发美国关于专利权的规定。

事实上,这种事情希杰已经不是第一次干了,早在偷中国饺子皮去向美国跪求专利保护之前,它们就已经在韩国、日本甚至是世界产权组织都分别注册了名为‘饺子’的外观专利,可以说是劣迹斑斑的剽窃惯犯了。

除了饺子之外,必品阁还偷了中国包子。把我们的中式小笼包给改了个“韩式包子”(korean style dumplings)的名字,然后就敢大摇大摆地挂到美国超市的货架上叫卖。

早在这次的饺子皮专利事件之前,必品阁家的饺子其实就已经在舆论场上闹过一次了。2021年,希杰集团以所谓“培养品牌”为由,将必品阁在日本出售的“王饺子”等6种产品更名为“韩式饺子”(MANDU,만두)。

所谓“韩式饺子”,其发言其实就是我们中文里的“馒头”。虽然变来变去还是万变不离其宗,但韩国人愣是能给你把这点屁事吹出话来,说什么“和中国的饺子相比,韩式饺子更加丰富多样,有蒸有煮,有煎有炸,有猪肉虾仁”。扯到最后,甚至连“韩式饺子和中国饺子形状不一样”这种鬼话都说出来了。

必品阁在中国卖的王饺子是有猪肉虾仁馅的这我知道,但是你们韩国人非要拿着这事给自己加戏,说什么“韩式饺子比中国饺子更丰富多样”,我觉得这就是纯纯没事找事了。草料哥在韩国女校吃食堂的视频我看了那么多期,每次一吃饺子必是粉条馅的,哪有什么猪肉虾仁?必品阁在中国卖的王饺子里头有猪肉虾仁那也是托了中国供应链的福,要是真把希杰在韩国那套原封不动搬到中国市场来,你看它还能不能活到现在。

CJ旗下子品牌必品阁的“王饺子”

虽然希杰这回给必品阁的饺子皮申请美国专利更多属于营销噱头,实际广告效应远超设计价值。但由于美国诉讼处理成本较高,一旦陷入侵权纠纷,律师费动辄数十万甚至上十万美元起步。有实力的商家或会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提出申请,裁定希杰专利无效。但小企业如果不想陷入侵权纠纷,最后可能还是会选择忍气吞声。

和其他所有涉华剽窃新闻一样,这一次的希杰必品阁饺子皮在美专利注册事件,同样引发了中国国内舆论的广泛关注。上至央视、大公网、《环球时报》和观察者网这样的媒体机构,下至我们广大普通网民,一时间谁都知道了韩国这次要把手伸到中国饺子皮这儿来这事。这个情况后来又被韩联社、《朝鲜日报》《韩民族日报》和YTN等韩国媒体给搬回韩国舆论场上,大肆渲染。为数众多的韩国网民因此被纷纷吸引而来,在相关话题上大放厥词。于是乎,就有了我们在本期节目开头看到的那一幕。

面对来自中韩两国舆论场上的争议,才得了便宜的希杰出来假模假样地卖了个乖。按照希杰集团中国部门相关负责人的说法,希杰这次申请饺子皮专利的主要目的,“是从技术层面增强饺子皮在工业化生产中的稳定性,防止馅料洩漏和饺子皮破裂”。并强调希杰“没有为所有饺子申请专利。”

话虽如此,但有版权律师表示,如果在美华人华侨和相关企业没有主动提出该专利的无效申请,等到该专利生效之后,未来在美国的中餐厅以及相关企业,就都有可能会面临侵权控诉。

不要以为这种说法只是无端揣测,干这种破事韩国人是有前科的。2024年,美籍韩裔厨师张锡镐(David Chang)就把中国的油泼辣子在美申请了专利,并重新命名为“脆辣椒油”(Chili Crunch),然后以此为据,向美国的中餐馆大收专利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张锡镐后来还承认了,他那个“脆辣椒油”就是以陶华碧的老干妈辣酱为“灵感”“开发”出来的。

因为张锡镐搞的这个烂活牵涉面实在太广,最终竟然激得向来一盘散沙的广大美国亚裔商家抱团反抗。张锡镐和他的桃福集团自知闯下大祸,不得已悻悻改口,表示“已了解‘油泼辣椒’‘脆辣椒油’这个名词对许多人而言深具意义,我们无意‘拥有’单一文化术语,也将不会强制执行商标权。”

但饶是如此,桃福集团只是暂时口头承诺了不行使“强制执行权”,并没有拒绝撤回‘油泼辣椒’‘脆辣椒油’的商标权。不仅如此,他们还嚣张地表示,如果谁有意见的话,大可以走美国的法律程序来提告或申请此事。

正所谓“已有之事,后必再有”,韩国人之前能偷我们的油泼辣子,现在自然就能偷我们的饺子皮,将来也能偷我们的包子、糖葫芦、麻辣烫,以及其他东西。毕竟韩国这个国家自立国之初就是靠偷来的,他们今天能干出什么事情来都不足为奇。

另外,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点:为什么韩国每次偷完我们的东西之后,第一时间总要跑去美国跪求美国人的认同,申请美国的专利,名字也叫“K-FOOD”呢?我觉得其中至少有两个原因,一是韩国人自己心里也清楚他们是偷我们的,没胆跑过来中国给我们上眼药,不然分分钟就有可能暴死;二是韩国人很清楚韩国现在在美国就是中日吃得开,虽然亚裔在美国各大族裔中的社会地位也属于是末流的,但韩裔相比华裔和日裔多少还有点优势,韩国人就是吃准了这点优势,对上谄媚美国的白人阶级,对下欺压其他亚裔。

人无廉耻,百事可为

说得更直白点,包括希杰在内,韩国人在美国这出戏之所以能唱得转,无非就是在借着韩国在“日耳蛮赢学”体系下自诩头号达利特领班的身份,狐假虎威,通过欺压我们这些第三世界国家跪来的而已。

为什么韩国人能当这个达利特领班呢?理由很简单,美国现在从上到下极度反华,人家乐于看到韩国人给他们充当伥鬼和反华急先锋。而他们为此所付出的代价,不过是把饺子皮专利这种在美国人看来屁都不算的甜头赏给韩国而已。

美国这套之所以能玩得转,说到底还是靠美国强大的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和巨大的消费市场,这些东西为美国赋予了事实上的裁决权和话语权。你们中国人说饺子皮是你们的?不好意思,你们说了不算,因为美国消费市场最大,美国最强,美国专利局说的话就是圣旨,希杰给必品阁申请的专利,它哪怕本质上只是一根鸡毛,在达利特们眼中也是令箭。

说实话,这事挺恶心人的,而且短时间内我们也没啥好办法可以反制,扯什么法律那都是扯淡,美国人要借韩国人来搞我们,你跑去和他们讲法律?美国人听了都好笑。

最好的办法还是把我们本国的消费市场给培养起来,把我们的消费规模做到比美国的还大,让我们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超越美国,那韩国人这套就玩不转了。不仅玩不转,因为韩国和美国捆绑得太深,到头来中国后来居上了,所有这些昔日的优势都将成为韩国在新时代的劣势,希杰和必品阁的那些骚操作,也将成为他们日后败走中国的伏笔。

我就今天这期内容问了一下狄熙客的意思,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涉韩话题的缘故,它这回没给我作什么正经回答,而是编了一个幽默段子来作为结尾:

希杰和必品阁这波操作,堪称“专利界的擀面杖”——明明擀的是中国饺子皮,非说自己发明了宇宙级螺旋褶皱。

从把“饺子”改名成“mandu”到给饺子皮搞毫米级建模,韩国企业就差给蒸笼申请“韩式时空穿梭技术”专利了。不过话说回来,中国考古队从春秋战国墓里挖出饺子时,某些国家的祖先可能还在树上摘香蕉呢。

当然,我们也不能怪人家努力——毕竟全球饺子市场前三名都被中国企业包圆了,韩国老五想弯道超车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下次申请专利前,建议先尝尝山东滕州的非遗饺子,毕竟连褶子都透着两千多年的从容,可比3D建模实在多了。

案板最左侧有形如饺子的食物

东汉至三国时期庖厨俑

来源:孤烟暮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