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1日起,杭州地区的电报服务将全面停止。此后,北京将成为全国唯一能提供发报服务的城市。
2025年5月1日起,杭州地区的电报服务将全面停止。此后,北京将成为全国唯一能提供发报服务的城市。
今天是杭州能发出电报的最后一天,早上8点,武林广场电信营业厅门外就已经排起长队,有人甚至拖着行李箱赶来,大家都想在这最后的时刻,用一封电报纪念这“即将消失的电波”。
纸短情长
最后一天,杭州这里排起长队
刚过九点,大家涌进营业厅,不一会大厅都是伏案书写的人群。
有位大哥“请出”了DeepSeek,让AI帮忙准备文案,“它的文案写得更好,最后一次发电报,好好写留个念想。”
服务台前有一位满头银发的奶奶,手里攥着一沓现金。她今天也要替好几位上班无法赶来的朋友发电报,“毛估估五十封有的。”
吴奶奶说几十年前只在有急事、有大事的时候拍电报,今天来发最后一封电报就想留一个纪念,只有短短4个字,“别了电报”。
小周一大早坐高铁赶到杭州,是第一批进入营业厅的人。他今天的任务量“有点重”——要帮近三十位朋友代发电报。“有给亲友的祝福,有纪念电报业务停止的感慨,还有写给自己的期许。”小周一边说一边翻看聊天记录,生怕落下朋友的嘱托。
“我还带了两份饭,打算今天一天都猫在这里了。”说话间,有人来向小周借现金,他掏出一个银行的信封,各种面值的零钱他都准备了,“特地为了今天去兑换的现金。”
陈阿姨是杭州本地人,老伴已经去世多年,她今早赶来除了给几位亲友发电报,还有一个特殊的念想。
“我想给老伴拍封电报,问问他在那边过得好不好。”陈阿姨说,“我想发,‘我好想念你啊’。”
“我和老伴谈恋爱时也是电报联系,‘我想你’‘期待你来’都是最常说的词,因为是按字收费,所以我们每一个字都很珍重。”陈阿姨顿了顿,目光望向了远方。
马先生在杭州上班,他坐在那一笔一画认真书写着,即将发出两封电报都是写给远在北京上学的女友。其中一封只有7个字:有急事速回微信。多多露出一丝微笑:“我想用一种当代年轻人搞怪等方式纪念一个旧时代的告别。”
另一份则显得“纸短情长”,短短几十个字对仗工整,都是对女友的思念,“篇幅有限,这只能算半封情书了。”
杭州最后一位专职电报员
随手就能翻译3000多个字
0.14元一个字,几十年没涨价
中国电信杭州分公司的通知发布后,网友们从全国各地涌向杭州武林广场电信营业厅。仅4月26日一天,武林广场营业厅就发出了1300多封电报,而近几年,每年的电报量早已降到20-30份。
今年12月就要退休的任宏是杭州电信最后一名专职电报员,他感慨道:“忙到要疯掉了。
他1981年就被安排在电报岗位上,一口气干了10余年,此后在营业厅干过传呼机、小灵通、手机、宽带等一代代新产品的销售工作。两年前上一任电报员退休,任宏又重回电报岗“接班”。
多年来,他一直坚持用发报码打字,一本标准电码本记录着4000多个数字编码,他随手能翻译3000个常用字,比如,“0375 6015”就是“再见”的意思。
他回忆,电报的黄金时期,仅武林营业厅,就有40多名营报员,每天收发电报1000多份,重要的事、紧急的事,都是通过电报从杭州发往世界各地。
现在,杭州只剩下武林营业厅一个网点还在开展电报业务;任宏所在的“中国电报微信群”,只有全国各地的11名在岗、离岗同事。
事实上,目前所有办理的电报业务,是通过电脑上输入文字、打印之后再寄出,而非传统电报机发出,杭州在役唯一的电报机去年就无法正常收发电报了。
发电报的价格,从1992年开始一直保持着每字0.14元。
网友们电报考古
这是一场集体告别
杭州电报停运公告发出后,人们争相前往打卡;在5G时代,给自己再发一封电报。传递信息在今天已不是难事,年轻人们更想体验一遍来自上个时代的“复古浪漫”。
@Genshinder收到一封朋友发来的电报:西郊有密林,祝君出重围。
@3.14115托杭州的朋友寄来一封:北京北京,我是杭州,再会。
@不玩模仿z同学给自己发了一封:去挥霍和珍惜是同一件事情。
还有更多人参与到这场“电报考古”的狂欢之中。
他们发出的“有急事,速回微信”,是两个时代的最后一次击掌。
给自己发个冷笑话,用电波留下痕迹。
0375 6015
再见
你有关于电报的回忆吗?
你有珍藏的电报老照片吗?
欢迎在评论带图评论!
记者 杨子健 李维和 贾凯 邱泽楷 吴静 徐林军 摄影 步恩撒
视频编辑 杨子健 实习生 郑钰佳 王天星 万佳淇
部分来源 小红书
编辑 贾凯 审核 蒋波 谢珂
本文来自【杭州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