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出差183天!农村娃宋令东落地,全村守直播看哭了?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1 08:41 2

摘要:4月30日下午1点12分,神舟十九号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稳稳着陆。当02号航天员宋令东微笑着向镜头挥手时,千里之外的菏泽曹县回楼村响起了雷鸣般的欢呼声——400多位乡亲在村广场的大屏幕前守了整整一夜,从凌晨等到正午,终于盼到了这个从农村走出来的航天英雄平安归来。

4月30日下午1点12分,神舟十九号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稳稳着陆。当02号航天员宋令东微笑着向镜头挥手时,千里之外的菏泽曹县回楼村响起了雷鸣般的欢呼声——400多位乡亲在村广场的大屏幕前守了整整一夜,从凌晨等到正午,终于盼到了这个从农村走出来的航天英雄平安归来。

谁能想到,21年前那个在田埂上追着流星跑的少年,如今真的从太空“摘”回了属于自己的星星。

4月30日凌晨5点,天还泛着青灰色,回楼村的大喇叭便响了起来:“老少爷们儿,去村委广场看直播!令东要回家喽!”72岁的李大爷扛着马扎第一个出现在广场,只见中央的航天手绘墙足有20米长,上面画着神舟飞船和戴着头盔的宋令东卡通形象,角落还摆着孩子们用纸板拼接的“火箭模型”,歪歪扭扭的却满是心意。

宋令东的父母挤在人群前排,母亲王桂兰紧紧攥着手机,指尖微微发白,不知是因为清晨的凉意,还是内心的紧张。这已是儿子第二次执行太空任务,但183天的分离,还是让老两口的鬓角又添了几缕白发。

“上回通电话还是半个月前,他说在空间站里种的生菜都冒出芽了。”父亲宋同争盯着大屏幕,突然指着画面里一道白色痕迹喊道:“快看!那是不是飞船划过的轨迹?”

人群霎时安静下来。当返回舱拖着橘红色火焰划破天际时,不知谁起了个头,《我的中国心》的歌声便响了起来。沙哑的嗓音混着清晨的风声,飘向远处随风起伏的麦田,也飘向了那片曾孕育出航天梦的土地。

时间倒回2003年10月15日,9岁的宋令东正蹲在自家土炕上啃馒头,电视里突然传来“神舟五号发射升空”的解说声。

当杨利伟穿着白色航天服向世界挥手时,他猛地转头问父亲:“爹,人真的能飞到天上去啊?”正在擦锄头的父亲笑了:“种地要想收成好,得弯腰流汗;读书要想出人头地,也得下苦功夫。只要肯拼,没啥不可能。”

这句话像一颗种子,埋进了少年的心里。高中三年,他雷打不动每天五点起床跑操,书包里总揣着一本翻旧的《航天知识手册》;考大学时,他毫不犹豫填报了空军航空大学,体能测试中3000米长跑比达标时间整整快了两分钟;2018年入选航天员大队后,面对58项近乎苛刻的训练科目,这个曾经看见抽血就会紧张的农村小伙,硬是咬着牙挺过了“超重耐力训练”——在8倍重力的离心机里,汗水浸透了厚重的航天服,他却始终紧盯着面前的仪表盘,一秒都没眨眼。

2024年10月30日,当宋令东穿着印有“中国航天”字样的蓝色制服走进发射场时,老家的乡亲们才突然意识到:那个帮邻居割麦子时总哼着歌、帮奶奶挑水时总抢着多拎两桶的“令东娃”,真的要飞向太空了。

在空间站的6个月里,宋令东成了“航天新人”里的“破纪录者”:作为首位执行出舱任务的90后航天员,2024年12月17日那天,他穿着120公斤重的舱外服,在零下180℃的太空中“漂浮”了9小时13分钟,圆满完成了空间站机械臂的升级任务。

“刚出舱那会儿,看着地球像个悬在黑幕中的蓝色玻璃球,突然就想起了村口的那条河,夏天光脚踩进去,凉丝丝的。”他在给父母的信里写,“不过手头的活儿可半点马虎不得,每颗螺丝都牵系着任务的成与败。”

除了高危的出舱作业,他还当起了“太空农夫”,精心照料着空间站里的“太空菜园”,仔细记录着生菜、辣椒在微重力环境下的生长细节——这些看似平常的数据,未来将成为载人登月任务的重要参考。

最让乡亲们骄傲的,是宋令东在太空直播时说的那段话:“我是山东曹县的农村娃,小时候放过牛、种过地,鞋上总沾着泥。但我想说,不管你从哪儿来,只要心里有梦,脚下就有路。”如今,这段话被做成红色标语,牢牢贴在村小学的围墙上,成了孩子们每天上学都要念一遍的“追梦宣言”。

返回舱着陆4小时后,宋令东乘坐的直升机降落在曹县临时停机坪。舱门一开,他一眼就望见了人群中捧着保温桶的母亲——桶里装的,是他从小吃到大的猪肉白菜馅饺子,热气正顺着桶盖缝隙往上冒,混着老家泥土的气息,格外亲切。

“妈,在太空做梦都想这口呢!”他接过饺子,先凑到母亲跟前蹭了蹭,像小时候撒娇那样。转头又冲父亲挑眉:“爹,我这回出舱,没给咱老宋家丢脸吧?”宋同争抬手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喉结滚动了两下:“比我种的麦子长得还好。”老爷子嘴上硬,眼里却泛着水光。

当晚,村广场摆起了热闹的“星空宴”。乡亲们端来自家地里的黄瓜、西红柿,还有宋令东小时候最爱的炸丸子,木桌上摆得满满当当。

10岁的陈雨桐攥着笔记本挤到跟前:“令东哥哥,能给我签个名吗?我长大了也要去太空!”宋令东接过笔,在本子上画了个歪歪扭扭的火箭,笑着说:“记住喽,航天梦不是画出来的,是像种地一样,一锄头一锄头刨出来的。”

夜色渐深,回楼村慢慢静了下来。宋令东陪着父母走在熟悉的田埂上,远处传来布谷鸟断断续续的叫声。他仰头望着漫天繁星,忽然想起二十一年前那个追着流星跑的小男孩——原来梦想真的会发光,只要你愿意朝着光的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永不回头。

此时,村小学的围墙上,“从田埂到太空”六个红色大字在月光下闪闪发亮。或许,在某个孩子的梦里,又一颗关于航天的种子,正借着这束光,悄悄破土而出。

来源:热情圆月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