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论做生意,他完全不输李嘉诚,创办的田氏化工一度与长江塑料齐名,更是在上世纪80年代完成了身价过亿。
文ITY小小卢
编辑ITY小小卢
------前言------
论做生意,他完全不输李嘉诚,创办的田氏化工一度与长江塑料齐名,更是在上世纪80年代完成了身价过亿。
在前半生书写出了白手起家的商界传奇篇章,可后半生却因为一个“百校之父”的头衔让自己过上长时间的“穷苦日子”。
他的名字叫做田家炳,用半生的奔波证明了一个道理,真正的财富从不在金砖玉瓦之中,而在千万学子的朗朗书声里。
田家炳,1919年出生于广东梅州大埔县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中。
当地以瓷土而闻名,而田父正是做这个行当的商人。当时家中的经济情况富裕,生活也十分的幸福美满。
可当田家炳16岁时,家中却发生了变故,父亲因病去世。
作为家中唯一的儿子,田家炳得在一时间扛起家中的大梁。
于是当时初二的他便选择了辍学,和家中亲戚们学习做瓷土生意。
未能完成学业,也成为了那时田家炳心中的遗憾。
18岁时他便决定离开家乡,前往越南推销自家的瓷土。
凭借着出色的经商和营销天赋,田家炳短时间内就在异国他乡站稳了脚跟,并随后一步一步的成为了越南最大的瓷土供应商。
他的瓷土生意越做越红火,可因为抗日与太平洋战争的相继爆发而受到影响,瓷土运输线开始频频受阻。
于是他便决定放弃越南的瓷土生意,前往了印尼做起了橡胶产业。
田家炳在印尼先后开办了塑胶厂和塑料薄膜厂,都接连取得成功。
尽管在异国他乡的事业蒸蒸日上,但离家的少年怎能不思家乡饭。
于是在1958年,田家炳决定放弃自己在印尼的产业,举家搬迁至香港。
来到香港之后,田家炳敏锐的商业嗅觉捕捉到了人造皮革的市场与机遇。
随后他在屯门填海造地,并创办了一座现代化的人造革制造厂,名为田氏化工厂。
工厂建立之后,他从国外大量的购买先进设备柄花重金,聘请了行业优秀的技术人员坐镇与对自家工人进行培训。
随后的两年时间内,田家炳的产业飞速发展,相继生产和研发创新出了1000多种人造革产品,他也因此获得了“皮革大王”的称号。
等时间来到1980年时,田家炳已经完成了身家过亿,是香港彼时首屈一指的人物,与李嘉诚齐名。
田家炳的生意越做越红火,他本应该向其他香港商人一样,继续扩大自己的生意版图,去赚到更多的钱。
可此后他宣布的决定,是众人都万万没有想到的。
田家炳选择退居二线,将自己的事业全权的交给了下一代。
而让他做出如此决定的原因则是一次返乡的经历。
他亲眼目睹了彼时内地和香港的差距,也看到了那时内地教育资源的匮乏。
从小因变故而早早辍学的田家炳比谁都明白,教育这两个字的重量。
于是他才决定退居二线,将更多的时间放在教育慈善的项目之上。
此后,他规定自己工厂每年10%的利润,都要运用于慈善事业之中,并成立了纯公益性质的田家炳基金会。
这个基金会的花费与资金由田老个人以及家族企业进行捐赠,并不会对外募集资金。
1984年,第一家名为田家炳中学的学校在广东建立而成。
随后,基金会的行动迅速扩展,马上就覆盖了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与中学等多个项目,多个教育机构。
田家炳所资助的学校遍布全国34个省市区,而他的捐款也从几百万到几千万,再到之后的几个亿,要知道这数额可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而田老这个教育慈善项目一进行,便是几十个年头。
当时间的轮盘波转到1997年,在金融风暴的影响下香港经济受损严重。
而田家炳的工厂自然也毫不例外,一度出现了入不敷出的情况。
可在此之前,田家炳向内地政府刚刚承诺了要捐赠20所学校。
突如而来的经济危机打乱了一切计划,在自保都成问题的情况下,这样的承诺完全可以往后面放一放。
可78岁的田家炳先生并不愿意食言,更不愿意在自己的教育慈善项目上食言。
他决定将自己居住了40多年的九龙塘别墅住宅卖掉,而为了尽快拿到钱,他更是将这栋房产半价出售,只卖了5600万港币。
而这样的“傻事”,田老可不仅仅只做了一次。
2003年,为了协助香港理工大学和城市大学完成一项资金募集活动,他将公司的产业进行抵押,向银行贷款了600万港币来资助大学。
2005年时,为了保证在大陆内地教育慈善项目的继续进行,他将自己的资产田氏广场出售,拿到了三亿港币的资金。
而这些钱也都被田老慷慨的捐去了各大学校和各地的中学。
在田家炳先生的一生中,他共捐献了93所大学(含给大学捐款数),166所中学,41所小学,20所专业学校及幼儿园。
此外还有1800多间图书馆,29所医院,130所桥梁及道路,以及其他200多个挂名田家炳的工程。
助力了几十万个贫苦孩子完成学业,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正是因为多年的教育慈善项目捐款,让自己从亿万富豪变成了一个实打实的“穷光蛋”。
相比于他捐款时的大方,在生活中田老却是一个“吝啬”的人。
在卖掉别墅之后,他与妻子租了一间小公寓居住,公寓里只有两张狭窄的单人床和一些基本的家具。
而在他的衣橱中,也仅仅只有四件西装,其中有一件还是自己70年代时代买的,已经穿了三四十年。
一双皮鞋更是能陪伴他数载,生活中的衣物更是缝缝补补能穿就行,口袋中的那块电子表更是旧的已经拿不出手。
身为亿万身家的富豪,田老却从未拥有过私家车,日常出行不是走路就是公共和地铁。
在日常生活中,田老也秉承着一切从简的办事原则。
自己的儿女婚事一切简办,而自己的80大寿更是不让摆酒桌。
在向各地的学校捐款之前,他总是会事先说明,不要搞形式主义,不要过度的消费,要把钱花在教育的刀刃上。
此外,他拒绝了几乎所有的媒体采访与荣誉。他表示这些教育慈善项目是自己发自内心想去做的事情,并不是为了什么名声。
我国为了纪念他在教育事业上的奉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文学台决定将国际编号第2886号小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
田老于2018年7月安详辞世,享年99岁。
在田家炳先生的故事中,比皮革更加坚韧的,是托起民族脊梁的教育信仰;比星空更加璀璨的,是点亮寒窗十八载的仁者之心。
文章素材引用自:
田家炳—百度百科
南方都市报—《中国“百校之父”田家炳逝世,享年99岁!一双鞋穿10年,却卖别墅助学》
青春浙江—《他走了,这是亿万富豪田家炳的家……》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来源:TY小小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