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福建长汀的街巷里,曾有一位说着流利客家话的阿根廷姑娘,她叫杨奇娜。19 年光阴,她将异乡过成故乡,却在 38 岁这年,因一场低血糖意外,永远地离开了深爱的家人与这片土地。
在福建长汀的街巷里,曾有一位说着流利客家话的阿根廷姑娘,她叫杨奇娜。19 年光阴,她将异乡过成故乡,却在 38 岁这年,因一场低血糖意外,永远地离开了深爱的家人与这片土地。
2004 年,杨奇娜与中国小伙杨淙在阿根廷相遇相恋。尽管跨国恋情面临双方家庭的担忧,但爱情的力量让奇娜毅然选择跟随杨淙,于 2006 年带着襁褓中的大儿子来到长汀。初到中国,语言、饮食、文化的差异如重重关卡,可她凭借对丈夫的爱与对生活的热忱,不仅学会了普通话和客家话,还与丈夫共同经营起蛋糕店、火锅店,日子越过越红火。登上央视节目时,她满脸自豪地说自己是长汀人,这份对第二故乡的深情,令人动容。
然而,命运无常。2025 年 4 月初,独自在家的奇娜因低血糖晕倒,未能得到及时救治,生命就此消逝。23 天后,一场中西合璧的葬礼送别了她。本以为逝者得以安息,可下葬仅 3 天,杨淙的一个决定引发轩然大波 —— 他要带着刚从阿根廷赶来奔丧的岳父岳母游览中国,称这是妻子生前的心愿。
此消息一出,网络上质疑声四起。不少网友认为,刚经历丧女之痛的老人身心俱疲,哪有心情游玩?甚至有人猜测背后是否涉及财产问题。但也有人理解,觉得这是在完成遗愿、转移悲伤。其实,回顾过往,杨淙在妻子离世后已多次陷入争议。从机场见到岳母时跪地痛哭的自责,到葬礼上的悲痛欲绝,再到被质疑用妻子账号直播带货,每一个举动都被网友置于放大镜下审视。
人们或许忘了,悲伤本就没有固定的表达方式。奇娜的父母强忍悲痛,跨越山海送女儿最后一程;杨淙坚持带岳父岳母游览,背后承载着奇娜 19 年对故乡的眷恋与未完成的心愿。当网络的善意变成无端猜测,当关心异化为指责,这个被悲伤笼罩的家庭,正承受着远超失去至亲的痛苦。
杨奇娜的骨灰最终一分为二,一半留在长汀陪伴丈夫,一半回到阿根廷故土。希望这场跨越山海的思念,能少些外界纷扰,让生者在属于他们的节奏里,带着爱与回忆,继续前行。
来源: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