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媒热评丨“两头乌”更吃香了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1 10:25 3

摘要:菜市场买回家的猪肉总少了记忆中的香气,这并非错觉。数据显示,我国白条猪市场超九成被国外速生白猪占据,传统土猪仅存2%的市场份额。当工业化养殖追求效率至上,舌尖上的乡愁,只能让位。

菜市场买回家的猪肉总少了记忆中的香气,这并非错觉。数据显示,我国白条猪市场超九成被国外速生白猪占据,传统土猪仅存2%的市场份额。当工业化养殖追求效率至上,舌尖上的乡愁,只能让位。

在金华,一场关于地方猪种的产业革命正在展开,今天起,我省首部针对单一畜禽品种制定的地方性法规《金华两头乌猪产业发展促进条例》正式实施。作为中国四大名猪之一的金华两头乌,有着1700多年的养殖史,如何将“小特产”升级为“大产业”,《条例》的实施,或许能带来探索。

既要“守旧”也要“革新”。金华两头乌猪的种质资源曾一度濒危,种群规模萎缩至不足万头。《条例》明确,以“活体保种+遗传材料保存”双轨制为核心,构建种质资源库,并引入生物育种技术选育新品种,既是对传统基因的守护,也是对现代科技的应用突破。比如,支持“异地养殖”和“农牧循环”模式,打破传统养殖的地域限制,推动产业规模化。守的旧,是守住种质资源,革的新,是通过技术迭代提升产业效率。

既要“一根火腿”也要“全场景消费” 。金华火腿虽享誉全球,但“一根火腿走天下”的局限也很明显。《条例》通过“分类标识制度”和“全产业链溯源体系”,将产业链从养殖端延伸至消费端,既保障了产品质量,又推动产品形态多元化。例如,鼓励开发预制菜、休闲食品,甚至结合直播带货、横店影视城等文旅资源打造体验式消费。这种“从田间到舌尖”的全链路设计,不仅提升了附加值,更将传统农产品嵌入现代消费场景,让“土特产”成为“新国潮”。

既是“地方符号”也是“城市IP”。金华两头乌不仅是经济资源,更是金华的文化基因。这些年,金华一直致力于将两头乌IP化,而“熊猫猪猪乐园”是最明显的载体。猪舍内,有国际论坛中心、咖啡厅、亲猪野奢酒店,而室外,则是“熊猫猪猪”的欢乐村庄,吸引了大量人气。《条例》支持推动两头乌产业与休闲观光、餐饮康养、研学教育、动漫游戏深度融合。两头乌从“农产品”升格为“城市IP”,以产塑城,强化了地方文化认同,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触摸的载体。

用立法手段打通了种质保护到产业升级,再到文化传承的闭环,或许不久的将来,我们不仅能找回记忆中的猪肉香,更能品味到传统农业破茧重生的时代滋味。

来源:中国蓝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