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这样一个传说,说曹操去世后,其子曹丕遵其遗愿,在出殡的当天将邺城的所有城门全部打开,命人把七十二具棺木从东南西北各个方向抬出城外,分别安葬在四面八方,所以曹操墓的确切地扑朔迷离,成为千古未解之谜。
【民间故事】李怀玉丨关于曹操墓的传说
有这样一个传说,说曹操去世后,其子曹丕遵其遗愿,在出殡的当天将邺城的所有城门全部打开,命人把七十二具棺木从东南西北各个方向抬出城外,分别安葬在四面八方,所以曹操墓的确切地扑朔迷离,成为千古未解之谜。
安阳有一高陵,即曹操墓,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安丰乡西高穴村南,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据说是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的陵寝。
经过专家从出土的各种文物和有关文字记载,最终确认河南安阳西高穴村东汉大墓确为曹操之陵寝。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东汉大墓是魏武帝曹操之高陵,至此曹操墓的千古谜团终于解开。
2010年1月13日,河南省安阳县西高穴曹操高陵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为“2009年度中国考古六项重大新发现”。2010年6月11日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3年3月5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还有一种传说,记住这只是一个传说,作为茶余饭后的一种笑谈。小时候,我们山里人有个习惯,就是只要不是刮风下雨天和冬天冰天雪地的时候,人们都会在饭点端着碗走出家门,聚在街中心饭市的石头台上吃饭聊天,听成年人讲天南地北、神仙鬼怪的离奇故事。讲者动情,听者入迷,因为有趣,大多数人都会停下咀嚼食物而聚精会神聆听。可以这样讲,这是山区农村的饭市,也是传播文化和文明的最初场所。
有一年秋天的一个晚饭后,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人们都聚在月光下侃大山,谈天说地,一扫白天劳动的疲劳。我们几个年幼的小孩都在聆听大人们讲故事,这时一位老人坐在街心的石台上,讲了一个故事。半个世纪过去了,现在还依稀记着。
故事是这样的:相传在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位能文能武的大将,由于他雄才大略,智慧过人,官至丞相,后人称其为曹魏王,名叫曹操,他一生南征北战,横扫天下,为子孙打下了一片江山,(此后,其子曹丕称帝,号魏国的开国皇帝,曹魏共传三代,五个皇帝:曹丕、曹叡、曹芳、曹髦、曹奂)。他为了让其子孙世代为帝,世代为官,当他将要去世时,给其儿子立下遗嘱,言道:死后就用一石棺装殓其尸体,并且必须埋在漳河河底,以防他人盗掘。可他的真实想法是用一铁棺装殓,为什么?因为传说用铁棺埋在漳河河底,铁棺在潮湿的地底下长时间浸泡,每脱锈一层子孙就会有一世为帝,一世举官,脱锈多次就会世代为帝,世代为官。他深知其子平时总和他打彆(打彆,林县方言,就是对一事件总是有不同的看法或意见相悖),就故意说用石棺装殓,他想儿子一定还会打彆,你说用石棺他就会故意用铁棺装殓。过了没多久曹操去世后,他的儿子就想,这一生一直和父亲打彆,这一回就顺从老父亲一次吧,他说用石棺就用石棺装殓吧,结果曹操死后就用石棺装殓并把他埋在漳河河底,使后人找不到埋葬之地。
那是以前当官的人怕别人掘墓,所以还设置多个墓冢,以迷惑他人。这和曹操有七十二疑冢的传说有相同道理。
这只是一种民间传说,千万不要当真。曹操的子孙一定不会在曹操在世时和他这位擅权谋强权位的曹魏王打彆的。
还有一个网络段子,说专家解释曹操墓里一大一小两个头骨的原因时说道:大个是曹操的,小个是曹操小时候的。你说可笑不可笑?仅供娱乐,当做笑谈就是了。
—— 结束 ——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授权使用
来源:痴迷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