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奔向杭州发电报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1 11:37 3

摘要:3月中旬,杭州电信发布了即将在5月1日终止杭州地区电报服务的公告,这个岗位上的杭州“最后一位电报人”任宏,也将于今年年底退休。此后,北京将成为全国唯一一座可以发送电报的城市。

电报收发室前久违地排起了长队。

3月中旬,杭州电信发布了即将在5月1日终止杭州地区电报服务的公告,这个岗位上的杭州“最后一位电报人”任宏,也将于今年年底退休。此后,北京将成为全国唯一一座可以发送电报的城市。

电报时代加速落幕的仓皇尾音,击中了许多年轻人。

近一个月来,杭州、北京两地的电报数量激增,以往“一年只有二三十封”,如今常常一天就有几百甚至上千封。营业厅里,不仅有做起“电报代拍”生意的人,还有许多专程从外地赶来发电报的年轻身影。

冷清多年的电报业务,在落日余晖时,重新抓住了人们的注意力。

关键角色

在漫长的时间里,电报曾是整个社会最重要的通讯工具,小到家庭,大到国是,都与电报紧密相连。那些历史上的经典电报,既是时代洪流的注脚,也是个体命运的转折。

“允”。1933年,面对作家沈从文向张兆和的求婚电文,二姐张允和曾以“青岛山东大学沈从文 允”回复表达张家的态度。电报上简单一个“允”字,既代表张家同意婚事,又暗含发报人张允和的署名,让沈从文咂摸到深夜,成就民国邮电史上“半个字电报”的佳话。

“放弃救援,以攻代守”。据《抗美援朝通信战史》记载,1951年这个八字的电报,在三十分钟内传达至前线,奇迹般地改变了战争节奏。

在日常生活里,人们更离不开电报,改革开放初期,北京电报局月均处理电报数量超过了三百万份。

一封历史上的旧电报 | 图源@思遠舊書店OLDPARK

但在今天,随着手机、互联网的出现,人们的通讯方式已进入多元时代,电报在无声中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

杭州“最后一位电报人”任宏是亲历这一业务时代转变的人。从1981年起,任宏就开始从事电报业务,随着时代发展,他又相继在营业厅里做过传呼机、小灵通、手机、宽带等产品的销售工作。

两年前,其他从事电报业务的同事都已退休,任宏又被调回了电报岗。对任宏来说,电报业务的终止或许也是突然的,他曾在采访中提到,“去年我们还聊起了接班人的事情”。

同样的转变,也发生在北京。

北京电报大楼照片 | 图源:中国电信博物馆

作为北京地标建筑之一的西单电报大楼,虽然还会在整点播放《东方红》报时,但早在2017年大楼内的电报业务就已暂停,如今北京、杭州的电报业务,分别在联通和电信的营业厅内进行。高度现代化的建筑里,摆满了手机、电脑等当下最时兴的电子设备,只有小小的一间房、一个角落,是属于电报的。仿佛只要撕掉粘贴在门口写着“电报业务”的那张A4纸,一切就会毫不费力地隐入尘烟。

在北京西单的营业厅里,负责电报业务的员工,同时还承担着其他业务,“兼职”为客户讲解发电报须知、查字数收费。为我办理电报业务的员工,是一位刚入职几天的年轻女孩。

在她的帮助下,在“电波”即将消失的前夜,智族Life向任宏发送了我们之间唯一一份电报:

祝您退休快乐。

智族Life发送给任宏的电报

“北京北京,我是杭州”

在杭州电报收发室里,有人发送了“北京北京,我是杭州”这八个字,以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向要结婚的北京朋友的祝愿。

这些年,传统电报机逐步被淘汰,杭州最后一台电报机也在2024年因超过使用年限而无法正常运作,转为通过电脑输入文字、打印后邮寄的方式来处理电报业务。短音急促,长音持续的电报“嘀嗒”声,已经无法在生活中重现了。但0.14元/字的收费标准和笔尖摩擦在电报纸上的触觉,仍然使一些人找到了惜字如金的感觉。

了解到这些过往后,发过两次电报的诸葛枫渝感慨自己的幸运。去年,就在最后一台传统电报机停止工作前,他在网上找人帮忙给女友发送了一封电报,仿照前人口吻写下“次日达,备酒菜,我已动身,勿念”。没想到这样的浪漫之举,留下了强烈的纪念意义。

今年,看到杭州电报业务即将退市的消息后,诸葛枫渝决定动身去一趟杭州,亲手为女友发送最后一封电报。他专程坐高铁从金华来到杭州,一路辗转来到位于武林营业厅二楼的电报间,把自己已经反复打好的草稿誊抄在电报单上。承载着这份心意的电报,在这世间拥有了“WLX4067”的独特编号后,被送到女友手中。

后来,诸葛枫渝和女友仔细对比过传统电报机和“新电报”的区别,在字体、格式上,它们是完全一致的,只不过传统电报机发出的电报颜色会更深一些。

两封电报的区别 | 图源受访者

在发送电报的房间里,能看到形形色色的人。除了成群结队的年轻人外,还有一起来发电报的母女、头发花白的老人……根据很多人的亲身体验,现在每次发电报前,业务员都会十分严肃地告知由于目前积压的电报太多,无法保证时效性,如果有紧急信息需要传递请选择其他通讯方式。

有网友忍不住问“这是在cosplay让大家更有沉浸感吗”?得到的回答是,“前段时间真的有老人因为电报送达时间太久而进行了投诉”。

在大众未曾注意到的地方,这种古老的通讯手段依然有人使用着。

“火腿族”

火腿族,是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别名。

这一称呼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因为最初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使用原始的火花发射器进行通信,由于技术粗糙、信号干扰严重,常被专业报务员讥讽为ham(火腿),这个词在俚语中意味“笨拙的外行”。也有人认为是早期无线电操作员使用摇动手杖来操作电报键,类似于厨师在制作火腿时用来敲打肉块的工具。

在电报被大众“遗忘”的这些年,杭州每年发出的二三十封电报里,有一大半都出自“火腿族”之手。

杭州取消电报业务,对他们来说,是一场更动情的告别。

在电报退市消息发出前,不到20岁的刘俊泽就发过多封电报,因为家住营业厅附近,发电报成为了他的习惯。“平时朋友过生日,就会过去给他们拍个电报,留作纪念”。有一年他把自己的生日忙忘了,突然接到EMS快递员的电话,拆开后他发现里面是一封写着生日祝福的电报,“我觉得好惊喜,它和口头或微信上的祝福带来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今年3月杭州地区即将停止电报服务的消息公开后,刘俊泽就做起了“电报代拍”。每封电报收取五元的跑腿费,起初他的客户都是和他一样的集邮或无线电爱好者,后来随着电报的出圈,有全国各地的网友找到了他,最远的一位,需要转寄到拉萨。

刘俊泽代拍的电报里,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出于纪念,在重要的日子送上祝福,另一种则是“玩梗”,“类似于‘有急事速回微信’这样的内容其实很多,年轻人嘛,大家也不是真的想通过电报表达什么,很多人从来都没见过电报是什么样子。”或许只是想赶在最后时刻,一睹它的风采。

电报信封 | 图源@浅韵

在营业厅里,刘俊泽见到过从上海赶来发电报的人,“代拍,一个人发了两百多封。”他也亲身感受着营业厅里的变化,“有一段时间电报纸完全不够用了,只能给大家用复印的版本。人也明显变多了,有时候还没开门,门前就排起了队。”大家一同编织起了这场最后的热闹。

事实上,电报并不会悲观地走向彻底消亡。只要“火腿族”存在,电波就会“永不消逝”。

他们可以借助业余无线电发送更具有怀旧感的电报,只不过这个过程不但烧钱,还需要通过无线电管理机构考试获取操作证书,熟悉掌握摩尔斯电码规则、业余频段划分等知识后,申请电台执照,获得由无线电管理机构分配的唯一呼号,才能通过电波与其他爱好者相连,运用现代技术,让百年前的通信精神继续在空中流淌。

据无线电爱好者所说,每一次通联都是一场未知的冒险,通过电台设备,不仅可以和同城的朋友间传递信息,甚至可以和千里之外的“火腿”交流。

在看不见的空中漂浮着的摩尔斯电码,既是他们对技术史的致敬,也是对人类连接渴望的永恒回应。

一种防御机制

再次被“看见”的电报,并不是孤立的,它与“追寻复古”的时代症候密不可分。当下,怀旧消费兴起、y2k穿搭成为热潮、中式梦核在网络上备受追捧……我们似乎活在一种前所未有的复古风潮里。

英国社会学家鲍曼曾这样解释这一现象:“怀旧这种全世界的流行病是身处生活与历史加速剧变的时代中的人们的一种防御机制。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在一个碎片化的世界中获得一种连续性。”

而在电报身上,就存在着一中十分强烈的确定性,它象征着被人们投射了许多美好想象的“从前慢”的生活。

在发电报之前,诸葛枫渝就和女友保持着给彼此写信的习惯,“我们在一起时间不长,只有半年,我们都是彼此的初恋,这半年来我们已经写了二十多封信了,有些话当面讲可能不太能说出口,信是一个很好的载体,以后也可以经常翻出来看看。”对他们而言,电报、明信片、手工品,在本质上和信件一样,虽然形式不同,但都承载着一种“慢慢来”的理想爱情。在快餐恋爱随处可见的当下,这是一种无声的宣言。

通讯媒介的变化,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人们处理情感的方式和自我个性。“媒介即讯息”,当一种媒介走向消亡时,其承载的文化记忆和情感价值会被重新挖掘。电报作为工业时代的重要媒介,其物理形态和传递方式成为年轻人感知历史、重构集体记忆的符号。

在微信消息秒回、语音视频即时连接的数字时代,我们习惯了聊天框里飞速闪烁的文字,电报特有的“慢”反而成了一种治愈。写下收报地址时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排队交寄时等待的几分钟,甚至收到电报时纸上那行工整的电码翻译,都像给快节奏生活按下了减速键,用这种“过时”的媒介对抗信息爆炸的浮躁。

电报信封 | 图源@浅韵

在这样的时代风潮里,没有人能不被其左右。越开越多的古着店,用CCD或iPhone 6拍照所形成的“低像素美学”,热门商业街上层出不穷的年代感小店,无一不再重塑着社会的审美风尚。中山大学人类学与社会学教授王宁曾指出,这样的集体怀旧更多的是一种“赋值型怀旧”,即在消费行为为工业文明遗产重新赋值。

于是,那些慢写的字、模糊的像素、陈旧的衣服,都变为我们在速朽时代里,对情感本真最庄重守望。

监制:Grey

采访、撰文:伊戈

责编:琳子

审校:洪天

头图图源:画笺以南

其他图源:受访者、网络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