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推动零碳建筑与智慧能源协同发展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1 12:17 2

摘要:雄安新区通过高标准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已形成“零碳建筑+智慧能源”的协同发展模式。作为全国零碳建设的“试验田”,雄安新区通过“多能互补+数字孪生”体系,构建了覆盖全域的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实现能源供需精准匹配

4月15日,四足巡检机器人在雄安新区雄东电缆隧道内巡检。

雄安新区雄县黄湾村内的“光储直柔”微电网系统设备(4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雄安新区通过高标准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已形成“零碳建筑+智慧能源”的协同发展模式。作为全国零碳建设的“试验田”,雄安新区通过“多能互补+数字孪生”体系,构建了覆盖全域的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实现能源供需精准匹配

本报讯(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边晨旭)日前,由中国节能协会城市节能集成服务专业委员会与中国雄安集团智慧能源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第三届零碳城市与零碳建筑发展大会”在雄安新区会展中心举行。大会以“雄安实践”为蓝本,汇聚政府机构、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及学术组织等300余人,围绕零碳城市与建筑的政策标准、技术创新、实践案例及产业协同展开深度探讨,为全国绿色低碳发展提供经验与智慧。

开幕式上,中国雄安集团智慧能源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总经理李天健表示,雄安新区通过高标准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已形成“零碳建筑+智慧能源”的协同发展模式,未来将进一步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与智能建造技术。中国节能协会城市节能集成服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冯刚在致辞中表示,雄安新区是以绿色低碳高标准进行城市建设的先行示范区,也是目前我国在建项目最多的地区。因此,结合雄安实践,探讨零碳城市与零碳建筑的实现路径,推广应用先进绿色低碳节能技术,搭建绿色低碳企业与雄安新区交流合作的平台,很有必要。

大会设置六大主题,覆盖政策标准解读、设计创新、材料技术、能源管理、园区建设及城市实践等领域。在设计案例分享环节,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刘恒以“从低碳到零碳的绿色设计创新”为题,强调建筑设计需从被动节能转向主动产能,打造“会呼吸的建筑”。雄安新区建设和交通管理局一级主办李劲遐分享了新区近零能耗建筑的规模化实践,包括地源热泵、光伏幕墙等技术的创新应用,为超低能耗建筑标准制定提供数据支撑。在政策标准板块,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能源研究院主任陈曦对《零碳建筑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深度解析,提出建筑碳排放核算方法将成为行业新规范。与会专家分别就绿色低碳发展观点、科研成果与实践案例作了演讲报告。

绿色材料与设备技术成为热议焦点。万华化学集团建筑发展市场经理李翔提出,新型低碳建材如聚氨酯保温材料、低碳混凝土等可降低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30%以上;厦门新能安科技公司商务拓展高级经理杨馨雨则展示了高安全长寿命储能系统在建筑微电网中的应用,推动能源从“低价格”向“高价值”转型。

作为全国零碳建设的“试验田”,雄安新区通过“多能互补+数字孪生”体系,构建了覆盖全域的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实现能源供需精准匹配。雄安新区的实践经验成为大会核心议题。国网雄安公司运营总监徐慧明则以创新中心零碳园区为例,展示了“光储直柔”系统与AI能效优化的协同效应,园区年减碳量达1.2万吨。

会议期间,发布了中国雄安集团智慧能源有限公司项目需求介绍,涵盖分布式光伏、地热利用、智能建造等领域,吸引多家企业现场对接。同时,大会为中国节能协会第八届理事会新增理事个人和新增理事单位颁发证书。

4月23日下午,参会代表实地考察雄安新区规划馆、雄安城市计算中心等重点建设项目,深刻体验到了雄安新区的绿色低碳发展风貌,这些实践案例生动诠释了“未来之城”的绿色基因。与会者纷纷表示,零碳城市建设需政策、技术、资本与市场的多方联动,希望加快标准化进程,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加强国际经验交流。

第三届零碳城市与零碳建筑发展大会的召开,不仅为行业搭建了高水平对话平台,更以雄安经验为支点,撬动全国绿色低碳转型的加速落地。

本文来自【河北经济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