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百年工运 展劳模风采 | 郑群瑞:36载坚守 科技护绿“写”春秋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1 13:45 2

摘要:郑群瑞,1989年大学毕业后到万木林工作,36年的扎根与坚守,不仅带领团队攻克了福建含笑的繁育技术,保护古树名木;也为林农提供科技服务,助农增收。他就是郑群瑞,一名科学研究者,也是一名护林工作者,更是一名传播者。36年来,他深耕万木林这片绿色宝藏,用科技力量守

劳模风采(五)福建省先进工作者郑群瑞

郑群瑞,1989年大学毕业后到万木林工作,36年的扎根与坚守,不仅带领团队攻克了福建含笑的繁育技术,保护古树名木;也为林农提供科技服务,助农增收。他就是郑群瑞,一名科学研究者,也是一名护林工作者,更是一名传播者。36年来,他深耕万木林这片绿色宝藏,用科技力量守护绿水青山,用智慧汗水书写生态文明的生动答卷。

在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珍稀植物繁育基地,郑群瑞正在指导林农进行珍贵树种——浙江楠和福建含笑的繁育工作。

物种单一容易产生生态隐患。多年来,郑群瑞致力于生态修复,创建观光木与闽楠、闽楠与毛竹、闽楠与杉木、浙江楠与毛竹、福建含笑与赤皮青冈、红豆树与杉木等混交示范林6片,为造林绿化、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福建省先进工作者

建瓯万木林省级自然保护区

“其实20多年前,我们就搞了这项示范片,用生态幅度很大的物种,比如国家的二级重点保护植物“闽楠”,通过育苗再套种在毛竹林里面,建立生态平衡。套种闽楠后,整个毛竹林就成为了混交林,将来就可以使毛竹大大减少病虫害,还可以改善竹材的质量,保持竹林的生态环境。”

春天的万木林,鲜花点缀,郁郁葱葱,美不胜收。但对护林人而言,百余公顷的密林内却处处暗藏危机。

“我们在野外搞调查的时候,经常会碰到一些毒蛇和蚊虫,经常会被叮咬。我们随身会带一些药物,风油精、清凉油、还有蛇药,都是必备的。”

36年风雨兼程,郑群瑞用脚步丈量万木林的一寸寸土地,用科技守护这片绿色家园。他的坚守与奉献,也为建瓯的生态建设树立了标杆。

“我在这边工作了这么多年,要离开的机会也很多。我时常这样想,如果再坚持一下,可能会做出一些更好的成绩,实用的技术会更加成熟,对社会贡献可能会更大一点。因为搞科研,特别是林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几十年后木材才会成年,工作的时间要足够长,得出的科研价值才越高。”

作为一线科技工作者,郑群瑞还致力于讲好万木林故事,深入挖掘、传承、弘扬万木林深厚独特的生态文化。他充分发挥自身扎实的专业优势,撰写的《保护文化:人工林如何变成天然林——万木林的故事》在《人与自然》发表,并参与编写《万木林探秘》《建瓯市志》《建瓯古树名木》等书籍,为生态文化的传播贡献力量。

万木林专职护林员 魏复平

“郑主任在这边已经待了三四十年了,是我们的老领导,人很好交流。工作方面,这几年的一些基础建设等方面,大家都有目共睹,科研也搞得很好。”

“自从大学毕业就分配这边,我坚定的信念就是作一名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守者与践行者,我说到了也做到了。建瓯正在打造文化生态融合发展示范区,万木林就是这个示范区的一个亮点,我们非常欣慰,也倍感责任重大,不管在职还是退休,我们都要把这项工作做好。”

编辑:高丽平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