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多些“心灵鸡汤” 少点“精神鸦片”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1 13:46 2

摘要:在短视频统治的信息时代,视频号等平台正以算法为织网机,悄然编织着无数“躺平茧房”。当消极叙事成为流量密码,当年轻人在“摆烂有理”的信息闭环中迷失方向,我们亟需审视:被信息碎片围困的精神世界,如何重获多元价值的光照?

在短视频统治的信息时代,视频号等平台正以算法为织网机,悄然编织着无数“躺平茧房”。当消极叙事成为流量密码,当年轻人在“摆烂有理”的信息闭环中迷失方向,我们亟需审视:被信息碎片围困的精神世界,如何重获多元价值的光照?

一、茧房之困:消极叙事如何构筑认知牢笼

(一)滤镜叙事:用“伪自由”编织逃避之网

镜头里的“躺平生活”是精心剪辑的海市蜃楼:大理民宿的下午茶过滤了房东催租的焦虑,海岛冲浪日记隐去了存款见底的恐慌,城中村“极简生存”省略了求职被拒的狼狈。算法精准捕捉用户对压力的逃避心理,持续推送同类“乌托邦切片”,将年轻人困在由“诗和远方”碎片构建的茧房里,误以为“不奋斗即自由”,实则是用虚拟的“岁月静好”麻醉现实的“一地鸡毛”。

(二)极化传播:以“反成功学”消解奋斗坐标

“考公不如摆摊”“学历不如网红”等极端论调,通过断章取义的案例(如刻意忽略“985外卖员边工作边考研”的真相)形成传播爆点。算法的“信息回音壁”效应在此推波助澜:用户每一次点击“学历无用论”,都会触发更多同类内容推荐,最终形成“奋斗无意义”的认知闭环。当茧房内的声音只剩下“躺平有理”,多元价值的碰撞被消弭,年轻人的成长坐标逐渐扭曲。

(三)情绪闭环:借“焦虑共鸣”制造精神内耗

消极内容深谙“贩卖痛苦—收割流量—再售解药”的套路:前一条视频用“35岁失业负债”引发焦虑,后一条便推出“躺平理财课”收割智商税。算法根据用户的情绪反馈,不断向茧房内注入同类焦虑因子,形成“越焦虑越依赖,越依赖越焦虑”的恶性循环。被困其中的人如同在旋转木马上追逐虚无,看似在寻找出路,实则在原地消耗生命能量。

二、鸡汤之力:积极叙事的破茧价值

(一)破认知之茧:用真实奋斗重构意义坐标系

浙江小伙工地弹钢琴的视频爆火,外卖小哥考研上岸的故事刷屏,证明年轻人渴望的不是空洞说教,而是能照见真实奋斗的“微光源”。这些“非典型鸡汤”如同茧房裂缝中的阳光:没有“年薪百万”的成功学神话,只有“在尘埃里开花”的真实人生,让被困者看到奋斗的千姿百态——它可以是凌晨三点的环卫清扫,也可以是深夜台灯下的编程学习,奋斗本身即是生命的意义。

(二)疗心灵之伤:以温情叙事治愈精神创伤

心理学中的“情绪感染理论”表明,积极内容能激活大脑的“奖励中枢”,抵消消极情绪的负面影响。某癌症患者分享“左手画画”的抗癌日记,环卫工阿姨记录“城市凌晨灯光”,这类“轻鸡汤”以不加修饰的真实感,为高压生活提供温柔缓冲。相较于茧房内的“焦虑循环”,它们如同精神创可贴,在承认生活艰辛的同时,提醒人们“痛苦不是全部,希望从未离场”,帮助重建心理韧性。

(三)聚共识之光:以多元叙事凝聚向上力量

日本经济低迷期,《垫底辣妹》等“热血鸡汤”电影的走红,证明社会需要共同的精神图腾。今天的中国亦需如此:不是用“必须成功”的单一标准绑架人生,而是用“每个梦想都值得尊重”的多元叙事,构筑社会共识。当外卖小哥考上大学、流水线工人发表小说等故事突破茧房限制,不同圈层的人得以在“奋斗”这个最大公约数中找到情感联结,进而超越个体局限,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价值共鸣。

三、破局之策:重构新媒体的叙事生态

(一)内容革新:拒绝套路,让真实穿透茧房

摒弃“努力=成功”的机械叙事,聚焦“挣扎与坚持并存”的生存常态:记录早高峰地铁里背单词的上班族、深夜摆摊自学的小店主、带娃送外卖的单亲妈妈。某博主“35岁裸辞学插画”的vlog之所以出圈,正是因为它展现了“理想与现实撕扯”的真实感——没有励志金句,只有画笔划破纸张的声音与熬夜黑眼圈,这种“不完美的奋斗”反而更具破茧力量,让年轻人在共鸣中看见自己的影子。

(二)算法向善:打破闭环,让多元照进屏幕

平台需调整推荐机制,建立“反茧房算法模型”:一方面降低“躺平摆烂”内容的流量权重,另一方面强制插入一定比例的异质内容(如奋斗故事、知识科普)。正如“信息多样性定理”指出:当用户被迫接触不同视角的内容,茧房的坚固性将逐步瓦解。例如,看完“躺平vlog”后,算法可自动推荐“90后乡村教师扎根山区”的故事,引导用户在对比中自主思考。

(三)责任共担:创作者与平台的双向奔赴

创作者应肩负“信息生态责任”,拒绝成为茧房编织者:少一些“躺平即正义”的极端论断,多一些“奋斗与躺平皆可选”的理性探讨;平台需完善内容审核机制,对“制造焦虑—贩卖焦虑”的割韭菜行为严加治理,同时设立“积极内容扶持基金”,鼓励创作展现生活微光的作品。当创作者以“破圈”思维生产多元内容,平台以“向善”算法推动良性传播,新媒体才能从“茧房制造机”转型为“价值播种机”。

挣脱茧房,拥抱生命的万种可能

对抗“躺平茧房”,不是否定躺平的个人选择,而是警惕单一价值叙事对多元人生的扼杀。人生本就不该只有“内卷”与“躺平”两种选项——它可以是深耕实验室的专注,也可以是背包环游世界的洒脱;可以是在职场披荆斩棘,也可以是在田园种花种草。新媒体的真正价值,在于打破信息茧房的壁垒,让不同的生活方式、多元的价值选择在传播中自由流动,让每个个体都能在广阔的信息天地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姿态。毕竟,比“躺平”或“奋斗”更重要的是:我们始终拥有选择的自由,以及看见这种自由的能力。

来源:王若水wrise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