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说“学习没用”,可能不是叛逆!心理学家:这是大脑在求救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1 12:30 2

摘要:导语“学这些有什么用?反正以后也用不上!”当这句话从你家孩子口中说出来时,你是不是气得发抖,并恶狠狠地送他几句话:“叛逆!”“找借口!”“你懂个P!”但心理学研究发现:如果孩子认为“读书无用”,这说明他的意识里存在着认知偏差,如果您只是简单粗暴地强行说教,只会

导语

“学这些有什么用?反正以后也用不上!”

当这句话从你家孩子口中说出来时,你是不是气得发抖,并恶狠狠地送他几句话:“叛逆!”“找借口!”“你懂个P!”

但心理学研究发现:如果孩子认为“读书无用”,这说明他的意识里存在着认知偏差,如果您只是简单粗暴地强行说教,只会让问题更加恶化。

1、即时满足时代的认知冲突。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里,短视频一刷,两小时过去了,游戏一玩,多巴胺立刻就释放了,快乐变得很简单;而学习呢?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能带来什么?除了痛苦,啥也看不到。其实,冷板凳苦读书的回报要延迟几个月,甚至数十年才能看到成果。而这些,是即时满足的孩子们无法认知到的。

2、青少年特殊的大脑机制。青少年前额叶发育没有完全成熟,对“长期收益”这件事认识不到。这会导致“折扣未来效应”,也就是大脑会自动贬低未来奖励的价值。甚至有孩子沉迷游戏的理由是:直播打游戏马上就能赚钱,而上大学要等多少年?

3、幸存者偏差的误导。有些孩子想要辍学,理由是:“比尔盖茨也辍学了,辍学不影响成功。”但实际上数据是怎样的?据哈佛大学研究显示:高学历群体平均收入比低学历群体高83%。但青少年只看到媒体报道的部分“非常规成功”,再加上大数据算法会持续推送“读书无用论”视频,更加强化他的认知。

4、学科知识与生活经验的割裂。学习有什么用?微积分能帮我买菜吗?背古文能帮我涨粉吗?我们学了那么久的英语,我还没跟老外说过一句话呢!基础教育学习的知识与现实生活有割裂,造成孩子们产生“知识无用”的错觉。

❌ "你以后就知道后悔了!"(强化未来恐惧)

❌ "人家能学好你怎么不行?"(引发羞耻感)

❌ "不学习就去捡垃圾!"(制造错误二分法)

替代话术模板

1. 共情式提问:

"你观察到哪些现象让你觉得学习没用呢?"

2. 认知重构引导:

"如果学习能带给你XX能力(如分析问题的逻辑),你会重新评估它的价值吗?"

3. 未来场景模拟:

"假设10年后的你穿越回来,可能会对现在的你说什么?"

三、3个立竿见影的体验实验

实验1:"知识变现"挑战

让孩子尝试:

1.用数学统计知识分析某网红视频的流量规律

2.用物理原理设计一个更稳固的手机支架

目的:直接展示知识如何转化为现实能力

实验2:职业溯源游戏

选取孩子感兴趣的职业(如游戏策划/美妆博主),共同研究:

1.该职业需要哪些学科知识?

2.顶尖从业者的教育背景如何?

实验3:认知纠偏日记

每天记录一条:

"今天XX知识用在了XX地方"(如:英语看懂游戏界面/地理知识预测天气)

1. 建立"学习-能力-成就"联结

比如:

A[背单词] --> B[看懂英文攻略] --> C[游戏通关更快]

D[学物理] --> E[改装自行车] --> F[成为校园红人]......

2. 引入"可迁移技能"概念

告诉孩子:

解数学题培养的是抗挫折能力

背课文训练的是记忆策略

小组作业锻炼的是人际协调力

3. 创造知识应用场景

旅行时让孩子用地理知识规划路线

家庭购物时用数学计算最优方案

结语

当孩子质疑学习的价值时,本质上是在追问生命的意义。

这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一次珍贵的哲学启蒙契机——

我们最终要帮孩子理解的不是"为什么要学习",而是"如何让学习成为探索世界的工具"。

避开青春期暗礁,做有预案的家长。关注我,给您出谋划策~

来源:人鱼妈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