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职业性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简称PTSD),是一种因工作中遭遇或目睹极端事件,如暴力、事故、灾难等,而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事件往往超出了人们正常的心理承受范围,给亲历者带来强烈的恐惧、无助或惊骇之感。
职业性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简称PTSD),是一种因工作中遭遇或目睹极端事件,如暴力、事故、灾难等,而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事件往往超出了人们正常的心理承受范围,给亲历者带来强烈的恐惧、无助或惊骇之感。PTSD并非简单的情绪波动,而是有着一系列复杂且持久的症状表现。
PART-01
从“隐形伤痛”到法定职业病
2024年12月1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新增“职业性精神和行为障碍”类别,其中明确将PTSD纳入职业病范畴,适用于参与突发事件处置的人民警察、医护人员、消防员等应急救援人员。这一政策调整填补了长期以来PTSD防护的空白,能够让职业健康保护更加聚焦于高风险职业人群,推动相关危机干预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让“看不见的伤痛”获得制度保障。
PART-02
PTSD 的四大典型症状
1.记忆闪回:事件片段不受控制地反复浮现,如灾难现场的画面、呼救声等,常伴随强烈的生理反应(如心跳加速、出冷汗等)。
2.主动回避:刻意远离与创伤相关的场景、人群或话题,甚至出现社交退缩。
3.过度警觉:长期处于“备战状态”,对细微声响敏感,易惊跳或失眠。
4.认知扭曲:自我否定(如“我本可以做得更好”)、情感麻木,甚至对未来失去信心。
PART-03
科学干预:从“心理急救”到系统治疗
早期干预和治疗对于职业性 PTSD 患者至关重要。就像扑灭一场火灾,在火苗刚起时就及时扑灭,总比火势蔓延后再去扑救要容易得多。早期的心理咨询和专业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及时化解心理创伤,避免病情的恶化。如果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出现了PTSD的症状,不要犹豫,不要拖延,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
预防是关键的第一步。合理调整工作任务分配,应尽量远离创伤源,避免频繁接触那些可能引发心理创伤的场景和事件。在经历重大创伤性事件后,应适当调整工作节奏,给自己留出缓冲的时间。
增强心理应对能力也是重要的一环。可以通过参加心理培训课程,学习心理学知识,提升自己的心理韧性。比如,学习情绪管理技巧,当面对压力和恐惧时,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还可以通过冥想、做瑜伽等方式,放松身心,缓解工作压力。
借助社会资源也是必不可少的。当感到心理压力过大时,不要独自承受,要及时向家人、朋友倾诉,寻求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同时,社会和单位也应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服务,如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培训,建立健全心理支持体系,当员工遭遇心理困境时,能够及时提供帮助。
结语
职业性 PTSD 的 “正名”,标志着我国职业健康保护从“生理伤害”向“心理健康”的全面升级。正如身体的伤口需要包扎,心理的创伤同样需要专业的疗愈。只有提高对它的认知,全社会共同关注,构建“预防-干预-康复”的完整链条,才能让那些守护我们的人真正后顾无忧。
来源:冠县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