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朱家溍(1914-2003),字季黄,浙江萧山人,早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国文系,自而立之年起,即在故宫博物院致力于文物研究工作。其研究领域涉及陶瓷、青铜、玉器、漆器、木器、古砚、书法、名画以及珐琅彩笔和掐丝珐琅等,可谓无所不包。其著作有《春秋左传礼徵》《碑帖浅
▌冯宏来
朱家溍书法作品 冯宏来提供
朱家溍(1914-2003),字季黄,浙江萧山人,早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国文系,自而立之年起,即在故宫博物院致力于文物研究工作。其研究领域涉及陶瓷、青铜、玉器、漆器、木器、古砚、书法、名画以及珐琅彩笔和掐丝珐琅等,可谓无所不包。其著作有《春秋左传礼徵》《碑帖浅说》《中国古代艺术概论》《故宫画集》《故宫所藏善本书目》《明清时代所藏西藏的文物》《清代戏曲服饰》《故宫退食录》等,编有《介祉堂藏书画器物目录》《欧斋藏碑帖目录》《六唐人斋藏书录》等书籍。
作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以及文物鉴定大家,数十年来,经他鉴定过目的文物多达80类,实乃难得。而他对自己的评价却只是“一位称职的博物馆工作者”。
朱家溍还是一位京剧表演艺术家、戏曲理论研究家。他自幼酷爱京剧艺术,曾师从范福泰、迟月亭、刘砚芳、曹心泉和钱宝森等梨园大家,对杨小楼先生的表演艺术尤有研究。1950年至1961年,他曾任梅兰芳的艺术顾问,参与整理了《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一书。梅兰芳先生谢世后,朱老不仅为梅兰芳编写了年谱,还相继出版了《梅兰芳舞台艺术》(上下集)。此外,他还为《中国京剧史》撰写了“清代乱弹戏的发展”等章节,并为杨小楼、钱金福、载涛等人精心编写了传记条目。
我与朱家溍先生的相识源于梁小鸾先生。
梁小鸾先生是京剧艺术大师王瑶卿、梅兰芳的入室弟子,得意门生。梁小鸾先生在世时,我曾为他撰写《我的艺术生活》和《我与京剧艺术》两本传记,此间便有幸结识了朱家溍先生。
朱家溍先生曾以《我与梁小鸾女士的交往》为题,为《我与京剧艺术》一书赐序。
朱老告诉我:“我与梁小鸾相识,是在载涛先生的家里。有一年春节,我到山老胡同给载涛先生拜年,小鸾也在座,便有幸结识了。”
朱老在文章里写道:“我虽和她相识较晚,但她和谭富英合作的老生、青衣对儿戏,如《四郎探母》《花园赠金》《打渔杀家》《武家坡》《汾河湾》《牧羊圈》《女起解》《玉堂春》等,我都看过。”
朱老夸梁小鸾:“唱腔规矩,唱法纯正,嗓音清脆。高音不尖,低音充沛,高低音都有足够的音量,且扮相儿端丽,气质不俗,动作稳重,是个典型的好青衣。”
据我所知,1987年,朱家溍先生还和梁小鸾先生共同录制了《霸王别姬》。这是一出梅派名剧,当年杨小楼、梅兰芳二位大师曾分饰项羽和虞姬。这次录音,除朱、梁二位先生分饰霸王和虞姬外,还有祝宽先生扮演虞子期,李斌植先生司鼓,屠楚材先生操琴,实为一时之经典。
这出戏的录音带,我珍藏至今,偶尔播放,犹如清谷传音,实乃难得的艺术享受。
朱家溍先生不仅是学识渊博、业绩斐然的大学者,还是名冠国内外的书画家。据有关资料记载,他生前创作的书法、立轴、对联、镜心等作品多达上千件。在我的知天命之年,他慨然赠我条幅一帧,系楷书《颜公庙》碑全文,铭款为“朱家溍”,且盖有名章、闲章和起始章。全幅笔力雄健,结体庄密,力透纸背,尤为珍贵。他那刚毅、整肃、雄厚的书法艺术,是后辈学习楷书的极佳范本。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