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有三人被撤销战犯身份,他们是谁?结局如何?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1 16:42 2

摘要:从1959年到1965年期间,功德林里面的那些战犯总共经历了6次大范围的特赦。在这当中,有三个人很幸运地被摘掉了战犯的帽子。那么,这三个人到底是谁?他们后来的情况又怎样了呢?

国共打内战那会儿,国民党里有不少大官成了战犯。等新中国一建立,中央政府就把这些人关到了功德林战犯管理的地方,让他们好好改改思想。

从1959年到1965年期间,功德林里面的那些战犯总共经历了6次大范围的特赦。在这当中,有三个人很幸运地被摘掉了战犯的帽子。那么,这三个人到底是谁?他们后来的情况又怎样了呢?

【三剑客为首,四大金刚之王】

在军统的特工圈子里,有那么三位高手和四大狠角色,在地下世界里头那是响当当的人物,给我党的地下活动制造了不少麻烦。其中有个家伙,既在那三位高手里头,又是四大狠角色之一,他就是军统里大名鼎鼎的特务沈醉。

沈醉,1914年在湖南呱呱坠地,小时候就爱练武术,身子骨硬朗得很。到了18岁,他进了复兴社,干起了特务的活儿。

沈醉刚进入组织没多久,就接二连三地出色搞定了好几个大暗杀任务,显露头角,特别有能耐。上头的人特别赏识他,因此他在组织里的位置也是嗖嗖地往上涨。

1938年的时候,沈醉呆的那个复兴社变了名儿,成了军统局。打那以后,沈醉就以“老人”的代号,老往军统局的行动里头掺和。

在国民党里头,沈醉那可是个老资格,本事大得很,大家都知道他,都尊敬他,是个少将处长。戴笠也特别看重沈醉的本事,没多久,年纪轻轻的他就在军统局里混出了自己的地盘。

在抗战那会儿,沈醉多次出手,暗地里干掉了不少日军的大头和那些卖国求荣的汉奸,立下了相当大的功劳。

沈醉被人叫做“老人”,这主要是因为他做事的方式很特别。在执行任务时,他老爱拿着一根拐杖,敌人看到都以为那是他走路用的帮手,可他们哪知道,这根拐杖其实是他的杀手锏。在军统局里,有这么一句话:沈醉拐杖一挥,七八个特务就得完蛋。

多年来,沈醉一直得到戴笠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他对这位上司始终保持着死心塌地的忠诚。

戴笠飞机失事后,沈醉心里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恨不得立马坐飞机赶到现场。等他得到确切消息,知道戴笠已经不在了,这才打消了亲自去救的念头。虽说没能救回戴笠,但沈醉那份忠心大家都看在眼里,对他赞不绝口,就连蒋介石也对他挺有好感。

1947年那会儿,沈醉当上了云南游击司令,还是个中将呢。打那以后,他的人生轨迹就彻彻底底地变了样。

1949年的时候,沈醉觉得国民党已经没啥希望了,就自己选择站到了光明的一边,加入了卢汉发起的云南起义。同时呢,他还通过广播喊话,让自己的手下们也赶紧投降。起义成功以后,卢汉就把沈醉给抓了起来,当作战俘看待。

新中国成立后,沈醉就被送到了功德林战犯管理所进行思想转变。那时候,他卖力干活,认真吸收新知识,表现得相当好,经常受到表扬。不仅如此,他还抽空学了理发手艺,最后成了国民党俘虏中的理发高手。

1960年的时候,国家政府发布了第二批被特别释放的人员名单,沈醉的名字就在其中。因为沈醉在云南那次起义里,真的是出了大力气,所以我们党就不再把他当作战犯了。这样一来,沈醉就变成了起义的将领,还能享受到副部级那样的待遇。同时呢,政府还帮他解决了工作上的事情和生活上的问题。

特赦那会儿,周总理对沈醉说:“你得干点对老百姓有好处的事儿。”打那以后,沈醉就当上了文史资料委员会的专员,专门负责整理那些文史资料,给新中国的建设出了不少力。

沈醉打算把自己在军统多年知道的内情写下来,好给历史研究提供参考。从1961年起,他就着手编写《军统那些事儿》,字数大概有100万。

《揭秘军统》这本书,讲了杨虎城将军遭遇不幸等往事,书一出来,就在社会上炸了锅,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在沈醉被抓之前,他早把家里人安排去了台湾。等他不再是战犯后,身边就只剩下一个闺女陪着他了。虽然他在香港的朋友多次邀请他过去一起生活,但他每次都直接拒绝了。

西方那些媒体老说咱们中国的战犯改造政策不好,但沈醉站了出来,他根据自己真实经历写了本书,叫《我在战犯改造中的所见所闻》。这本书用实实在在的例子,把那些西方媒体的脸打得啪啪响。

沈醉晚年选择在北京定居,日子过得很是丰富多彩。到了1996年,沈醉因为生病离开了人世,当时他已经82岁了。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第二个被摘掉战犯帽子的,是国民党以前的高级官员杜建时。

杜建时来自一个有文化传统的家庭,他的高祖父辈在四川当过知府。他从小受到很好的栽培,学习成绩一直很棒。

杜建时12岁那年,踏进了南开中学的大门开始求学。之后,他有幸结识了周总理,两人一拍即合,携手发起成立了南开校友会,心里都揣着年少时的那些梦想。但世事难料,后来杜建时和周总理走上了不同的路,慢慢地,两人的距离也越来越远了。

之后,杜建时考入了国民党陆军大学深造,他学业成绩出类拔萃,还被选为学生代表上台发言,这一表现让他赢得了蒋介石的赏识。

蒋介石对杜建时的栽培特别上心,让他去美国深造。结果,杜建时顺利拿到了法学博士的头衔,还钻研了军事、国际关系这些领域的知识,然后回到国内为国家出力。

抗战那会儿,美国跟国民党走到了一块儿,派了个叫魏德迈的美国大兵来跟咱们这边打交道。说来也巧,这个魏德迈跟咱们这儿的杜建时,早年在美国上学时就是同窗。

经过杜建时的帮忙,蒋介石搞到了不少武器装备,这使得他手下的嫡系部队战斗力涨了一大截。正因为这样,杜建时成了蒋介石眼前的得力助手,备受重用。

抗战打赢后,杜建时当上了天津市的市长。到了国共打内战的时候,蒋介石特别信任杜建时,老跟他说:“你得想办法守住出海口,以备不时之需。”

1949年那会儿,我军开始攻打天津。杜建时一看形势不妙,赶紧逃跑了,生怕被战火给卷进去。

那天晚上,杜建时找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聊起了战况。杜建时说,要不咱带兵从海上撤吧,但陈长捷不同意,他决定要跟中国人民解放军拼到最后。

杜建时实在推辞不掉,只好留下。那时候,蒋介石先后两次派飞机来想接他回去,但杜建时都用话给挡回去了。

我军拿下天津后,杜建时让手下的人都把枪放下,自己跑到我军这边来投降。等到新中国建立起来,杜建时作为战败的将领,被关到功德林战犯管理所进行思想改造。到了1961年,由于他在里面的表现挺不错的,所以被列入了特赦的名单里。

说白了,杜建时那时候是自己跑去投案的,一点都没反抗,所以给他扣上战俘的帽子其实不太对。到了1983年,中央最高法院把杜建时的那份特赦通知给撤了,这样一来,他战犯的身份也就没了。

经过12年的转变,杜建时始终没抱怨过。他就像自己说的:“我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接受这种转变是理所当然的。对于所有事情,我都心平气和地接受。”

战俘经历结束后,杜建时接连担起了全国政协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委员的重任,还成了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的副主任等不少关键岗位上的角色,他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中去。

1989年,杜建时在北京走了,那时候他83岁。到他最后一口气,他还特地跟家里人说:“别给我办追悼会,也别搞遗体告别啥的。”

杜建时悄悄地走了,他这一辈子,真是经历了不少大风大浪,就这么结束了。

【数载坚持,重见光明】

第三个被摘除战犯帽子的人是国民党高层将领林伟俦。林伟俦是从黄埔军校走出来的,他备受蒋介石器重。

林伟俦黄埔军校一毕业,就立马参加了北伐战争,打了很多胜仗,战功赫赫。到了抗日战争那会儿,他带着手下在拦截日军上可是出了大力气,是个响当当的爱国将军。

1947年的时候,林伟俦被安排做了天津警备的司令员。到了解放战争那会儿,林伟俦接到紧急任务,他带着六十二军火速前往天津,去给国民党军队帮忙。

那时候,陈长捷说过这样的话:万一我牺牲了,就让林伟俦来接着带领大家。

最后,林伟俦和陈长捷两人都被我军抓住,变成了俘虏。等到新中国建立起来,林伟俦就一直在功德林进行思想转变。到了1961年,中央宣布了第三批国民党战犯的释放名单,林伟俦的名字也赫然在列。

之后,林伟俦回到了广东,并在那里干起了文职专员的活儿。到了1976年,广东政协向林伟俦发出了邀请,让他成为特邀委员。又过了两年,林伟俦还被选为了第四、第五届广东政协的常委。他特别上心地方文史工作,也为当地的建设出了不少力。

获得赦免后,林伟俦到处忙活,想给自己洗刷名声。他说,在解放军拿下天津前,他就让手下投降了,所以自己不能算是真正的俘虏。

1986年的时候,法院对林伟俦的案子又进行了审理,最后认定他说的都是真的。打那以后,中央就不再把林伟俦当作战犯了。

1980年的时候,林伟俦因为家里的亲人已经搬到了加拿大,所以他也向政府提出了要去加拿大的申请。到了晚年,林伟俦就没再参与政治上的事情了,直接在加拿大安了家。后来,在1998年,林伟俦在加拿大因为生病去世了,那时候他已经93岁了。

从1959年开始,中央头一回放走了那些战犯,一直到1975年,最后那份特赦名单也出炉了。在这期间,我们党总共让554名国民党战犯重新获得了自由,这里面还有200个是国民党的大官呢。这些战犯们在经过了好长一段时间的改造后,都变成了守法的老百姓。他们对共产党这种宽容对待的做法,心里头真是感激得很。

不管是像林伟俦那样战犯身份被撤销的人,还是那些成功改造过来的国民党军官,现在都开始了新生活。对于曾经的战犯,我们党始终给予了充分的尊重。

功德林那个管战犯的地方,现在已经彻底成了过去式。中国在对待战犯这事儿上,展现的那份人性光辉,会一直亮堂堂的,永不褪色。

来源:金金电动车维修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