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以食为天,筷以洁为先”,筷子,这一餐桌上的寻常之物,却是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的饮食“伙伴”。可谁能想到,就是这小小的筷子,使用不当竟与胃癌风险紧密相连,真可谓“病从口入,祸起筷端”。
“民以食为天,筷以洁为先”,筷子,这一餐桌上的寻常之物,却是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的饮食“伙伴”。可谁能想到,就是这小小的筷子,使用不当竟与胃癌风险紧密相连,真可谓“病从口入,祸起筷端”。
胃癌,这个让人谈之色变的健康杀手,近年来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而大量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发胃癌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约有一半人口感染幽门螺杆菌 ,家庭聚餐、共用餐具的习惯,让幽门螺杆菌通过筷子这个媒介,在人与人之间悄然传播。很多人聚餐时互相夹菜,一双筷子频繁穿梭于不同人口腔与菜肴之间,为幽门螺杆菌的传播创造了绝佳机会。此外,长期使用不更换的筷子,表面磨损、划痕、凹槽增多,食物残渣和水分残留其中,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会迅速滋生大量细菌、霉菌,其中就包括毒性极强的黄曲霉毒素,这可是被世界卫生组织划定为1类致癌物的“狠角色”,长期摄入会严重损害肝脏,也与胃癌的发生息息相关。
生活中,不少人对筷子的使用和保养存在诸多误区。有的人秉持“勤俭节约”的理念,一双筷子用到开裂、变色、长满黑斑还舍不得扔,认为只要还能夹菜就没问题;还有人清洗筷子时只是简单冲冲,筷子上的食物残渣、油污根本洗不干净,更不会定期对筷子进行高温消毒;存放筷子也很随意,直接丢进潮湿、不通风的筷筒,给细菌、霉菌的生长提供了温床;甚至在外面就餐时,对一次性筷子也来者不拒,却不知很多一次性筷子生产环境恶劣,卫生状况堪忧,可能早已被各种病菌“占领” 。这些看似平常的习惯,正一步步侵蚀着我们的健康,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要想降低胃癌风险,从正确选择和使用筷子开始。材质上,竹筷和原色木筷天然环保,是不错的选择,但要注意定期更换,建议3 - 6个月换一次,防止其因磨损、受潮滋生细菌;金属筷子,如不锈钢筷,不易发霉、易清洗,使用周期可达2 - 3年,不过要注意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避免重金属超标;密胺筷子性价比高,但不能用于高温环境,选购时认准有QS标志的正规产品 。使用过程中,要做到专筷专用,准备公筷、公勺,减少交叉感染;清洗筷子要彻底,先冲净表面,再用洗洁精仔细搓洗,然后沥干水分,放入干燥、通风的筷筒,且筷筒也要定期清洗、更换;家里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老人、小孩等,筷子更要单独清洗、存放。
筷子虽小,却关乎健康大事。从现在开始,重视筷子的选择与使用,定期更换筷子,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筑起一道坚固防线,让胃癌这个“敌人”无机可乘。
来源:聊医聊消